<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清明串串和寒燕儿,就和大家说说我们小时候的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寒食与清明节的习俗随着祖辈走西口,从山西经雁门关也一并带到了口外。小时候的我们也戴这样的清明串串,也叫清明穗穗,这是娃娃们十二岁圆生前的专利。有两件事最受娃娃们喜爱:</p><p class="ql-block">一是清明串串,一是捏寒燕儿。</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串串就是用花布剪成小圆片,中间用枳芨串在一起,清明串串的每个小圆布片都有各自的含义,最上面是蓝色的代表的是天;最下面的白色的代表的是地;穗穗是绿色的,这就是蓝天白地绿草地的清明串串。这个清明串串的做法都差不多,都是用几枚圆圆的花布用枳芨隔着串成一串的。把枳芨的茎用剪子绞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中间空心的地方可以用针穿线。娃娃几岁就用几片花布片,蓝天、白地,中间疙夹一岁,圆生后就不带了,男娃在左肩,女娃在右肩谁的串最长,谁的年龄就最大。清明节的前三天,娃娃们各自肩后面背着一串,这个小串,毛毛虫似的,毛茸茸的,很是可爱,娃娃们带着它,在春风里笑呵呵地跑来跑去,那花花绿绿的串串也随风飘了起来,远远望去,像轻盈的燕儿,像随风拂动的柳条。直到清明节过后的第四天早晨,这个清明串串才从我们肩上依依不舍的被摘下来。压到石头下面,听老人讲说是能变成蝴蝶。</p> <p class="ql-block"> 山西人敬老乡介子推,在寒食节吃冷食,不动烟火。寒食清明二节合流后,寒燕儿作为寒食不动烟火的干粮,遗存下来,成为了清明习俗的一部分,只留下了“寒”的名称与“干粮”的实质。燕儿,说其造型轻巧似燕,高原苦寒春来晚,真正的春天,差不多是从清明才开始的,北返的燕子,是报春的信使,把它寄托于寒燕儿之上,也是对春的一种向往。寒食是节日,清明是节气。寒食是熄火,清明是生火。一个祭的是死亡,一个是祭祀的是重生。清明就是重生代表生机,代表活力。</p> <p class="ql-block"> 每当清明节, 唯一让我牵挂的、回味的,依然是我们儿时肩头的那串、清明串串,还有插在圪针(沙棘)上的寒燕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