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怀

关山月

<p class="ql-block">  关于清明节的记忆,最初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后来是国家重视传统节日,清明节放假一天。再后来是父亲去世了,从此清明便有了思念和哀伤,渐近清明,这思念和哀伤便织成一张网,直至清明这一天织满我的心房。</p> <p class="ql-block">  父亲非常严厉,我从记事起便没体味过在他膝前绕来绕去的幸福甜蜜,以致认为小时候看电视中小女孩围着爸爸连蹦带跳、欢呼雀跃的镜头都是假的。直到成年,自己成家后有了女儿,女儿在她爸爸面前肆无忌惮、蹬鼻子上脸洋洋得意的表现,我才相信,原来电视中看的,都是真的,只是我没有享受过。</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严厉,时常让我们畏惧,做什么事总小心翼翼,以至于在童年、少年时代,生活过于压抑,家里很少有欢声笑语。记得刚上小学时,我写完作业父亲还要让我学习,我常为不知再学什么而苦恼不已。后来上了中学,他对我们学习的要求更加严厉,几乎不能有任何喘息,所有的节假日也都是用来学习。他允许的学习只限于教科书,课外的所有书籍他都视为洪水猛兽,让我们不可触及,以致于后来我考上学后,第一感受便是:再也不用学习了。不过,现在想来,对他的过于严厉还是满怀感激,否则,我现在真的在家种地。</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最重视的,就是儿女们的学习,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如果不学习,基本就一条出路:回家种地。但考学,又谈何容易?一个乡镇,平均一年考出去的学生也就三、两人而已,即使这么小的几率,父亲对我们的求知考学路也一直没有放弃。那个年代考学,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所限,绝大部分都选择考中专,我便是其中一员,但中专路对农村孩子来说亦是相当艰难,因为上面订的条件太苛刻:考多了上重点高中,考少了上普通高中,只有考正好才能上中专,真好比马戏团的动物钻火圈,需要练多少遍、多么熟练才能正好钻过火圈?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一般的家长也没有让子女考学的想法,因为熬青春、熬岁月,到头来怕还是熬回家种地。父亲便是农村家长中的另类,在儿女们上学的问题上,坚定而执着。</p> <p class="ql-block">  父亲重视儿女们的学习,所以日常什么事儿总要与学习联系在一起。那时,农村年后走亲串友的礼物也就是罐头、口酥,甚至还有馒头。农村孩子一年到头也没什么零食,只盼着分吃年后串完亲戚剩下的那几包颠簸的细碎的口酥,每年,父亲便充分利用教育我们的这个机会对我们进行好好学习的教育,每次也都重复着几乎同样的话:“xx,可要好好学习啊,考上学,以后想吃多少口稣就买多少口酥。”多少年后,我常把这事儿当笑话讲给我的女儿听,女儿听后咧嘴哈哈大笑,说:“哦,姥爷对你们的教育就这么简单粗暴啊。”</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世已三年有余,他的音容笑貌常浮现在我的回忆里,对他的思念常在夜深人静时。值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明之季,略叙小文一篇,让</span>片片思念化成行行文字,以此怀念我的父亲,寄托我的哀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