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 祭祖扫墓不忘恩</p><p class="ql-block">吾兄笔墨哀思记 沉吟怀古泪沾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清明时节,心情特别沉重,今天转发由我五哥执笔,对已逝至亲至爱亲人撰写的祭文,忆解对他们的无限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5日是中国人的又一个清明节。回望过去的岁月,倍感失去一个又一个亲人的哀伤:仅与我一同生活过的亲人就有我的祖父祖母,我的大姑妈,接下来就是我的母亲和父亲,然后就是我的二姑妈,再后来就是三叔、二叔。最令人割腕的就是在2020年10月我又失去了情同手足的大哥,以及至今尚不知下落的四哥。</p><p class="ql-block">亲情,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情感,它蕴含着人间大义,能让天地动容。饮水思源,这一个个离我远去的亲人,都是曾经抚养、培育和影响我的亲人。今天让我来追思他们的身影,缅怀他们的功德,尽一点后辈和弟兄的孝心与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排左二是我的祖父邹家瑞(生于1906年,故于1974年),左三是我的祖母汪绍清(生于1906年,故于1960年),左四是我最亲爱的母亲熊玉兰(生于公元1924年11月17日,农历10月21日,殁于公元1979年11月28日,农历10月初9)。后排左一是我最敬爱的父亲邹超(生于公元1925年11月21日,农历10月初6,歿于2007年1月5日),左二是二叔邹庆东(生于1934年,农历冬月17日,故于2022年3月22日),左三是三叔邹庆录(生于1936年,农历9月18日,故于2013年8月18日,农历7月二十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安葬着祖父祖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妹妹邹小华代表兄弟姐妹向祖父祖母祭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慈母熊玉兰,享年55岁。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吃苦耐劳,饱经风霜,受尽煎熬。幼年丧母,童年成媳,含辛茹苦,艰难度日。所生9子,7男2女,细心养育,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内忙家务,外挣工资,早年茶社,挑煤烧茶,羸弱身躯,肩负百斤。后在旅社,管房登记,清洗被单,劳碌繁忙。那年在岗,过度劳累,突然昏厥,倒地离去。母亲早逝,儿女断肠,呼天叫地,涕泪连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娘家排行老大,这是她的五个亲妹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1970年国庆节,母亲前往北京与正在部队服役的四哥合影留念。母亲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四哥体贴入微,手扶母亲的座椅,笑容灿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也是1970年国庆期间,在天安门前与正在部队服役的二哥合影留念。两年前,她在把自己的大儿子送往部队之后,又向部队送来了老二和老四两个儿子,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慈父邹超(又名:庆炎),享年82岁。慈父一生,辛劳坎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勤恳敬业,深明大义。少年时代,自学文化,替父持家,任劳任怨,弟妹9人,靠他帮衬。屠宰牲畜,艰辛劳作。青年时期,报效国家,土改参政,入党为民。服务街道,创办企业,文革受辱,百折不弯。首任水官,开河引水。对待同事,肝胆相照。公务之余,开荒种菜,冬季腌菜,挥汗如雨,四季忙碌,养家糊口。教育子女,费尽心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勤勤恳恳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一生,也是让我们儿女们感到自豪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祖父的长子。年幼时送入私塾学习。虽然天资聪慧,可由于家境贫寒、弟妹众多,父亲很早辍学,辅助爹爹操持一间不大的店铺生意和家务;还经常外出做长途挑夫,补贴家用。在应山刚刚解放时,应山县城千孔百疮、破烂不堪、百业凋敝,特别是老百姓,对共产党及新政权尚存疑虑。此时的父亲年轻力壮、血气方刚,怀着对旧社会的痛恨、新社会的热爱,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顶着种种阻力,以满腔的热忱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父亲先后担任过应山县城关镇和平街道财粮员、治保主任、街道主任、胜利街道党支部书记、城关木社党支部书记、农具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应山县给水站站长,城关棉纺织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广水市自来水公司经理等职。曾多次被选举为应山县城关镇人民代表,在邻里街坊和应山社会上享有极好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乐于奉献、同情弱者,为人清白、勤奋好学。</p><p class="ql-block">在父亲担任街道治保主任期间,我们家住所曾长期被指定为公安机关的办案联络点。父亲态度严谨、依法参与办案的情景在我们许多兄妹脑海中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父亲长期担任基层领导工作,经常有群众上家里办事。我们看到,父亲总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但严格按政策办事,决不做有失公允或原则的事,一律拒受任何礼品钱物。这给我们儿女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在针棉织厂工作期间,厂里有一位孤儿出身的职工技术不错但生活缺少温暖、上进心不强。为了培养这位青年,父亲不但经常对他谆谆教导,甚至还以慈父般的心怀将家中的一间房腾出来供其居住,让其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在单位被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早年读书不多,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懂就问。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很快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p><p class="ql-block">有一件事,能充分代表父亲事业方面的成就,也是我们儿女们一直引以为荣并感到自豪的:广水市的第一条自来水管网,是在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手中诞生的。</p><p class="ql-block">水,是生命之源,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67年前,广水市还没有自来水供应。那时,确保家中保持一缸泓亮的清水,需要从远近不等的河流或水井靠肩膀挑水回家,非常不容易,水之珍贵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1967年,当时的应山县政府决定为镇民修建覆盖全城范围的自来水管网。父亲很荣幸地被选中作为给水站(即现广水市自来水公司的前身)首任站长,率领给水站第一批七名职工承担了广水文明发展史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任务。</p><p class="ql-block">现在建一条自来水管网似乎不是难事。可在六十年前的广水社会综合条件下,在旧城区方圆约10公里的基础上修建自来水管网,可以说是一项广水市内堪与京汉铁路广水段相媲美的复杂系统工程。</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的父亲,正值壮年时期,他身体力行,边干边学,以有限的学识参与管网的规划与设计,以健硕的身体常常与工程队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跳入齐腰深的河水中,直接参与管网施工。在他的领导下,工程于当年底如期完成。广水市千年历史上至此有了源自郊区清澈的大沙河的自来水管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和母亲的抚养管教下,我们儿女们均长大成人,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我们兄妹们的社会角色先后包括军人、国家公务员、记者、大学教授、技术专家、企业管理者等。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遍布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正在或曾经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责任。</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普通人,父亲对社会的贡献无疑是很大的。然而,父亲自己晚年的生活不能说是尽如人意。自从母亲去世后,虽然父亲体质不错,身体较同辈人健康,但因各种原因,父亲大部分时间独居,大家庭儿孙满堂的喜悦在父亲身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p><p class="ql-block">1992年父亲年届68岁遭遇车祸,所幸仅受皮肉之伤,对身体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2000年,76岁的父亲实施前列腺切除手术后,体质渐下。2005年四月底,父亲由于血管和血液老化导致脑梗塞,虽经全力抢救脱险,但从此几乎丧失了语言能力,手力也不足以支持书面交流。父亲与我们的思想沟通几乎中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5日父亲突然发烧住院,经抢救无效去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母忆父,泪如泉涌,肝肠寸断,悲痛欲绝。</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衷心祷告,父母安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情同手足的大哥——邹远龙,1944年农历腊月初十出生,2020年9月3日凌晨因脑梗塞引起的癫痫后昏迷不醒。最终,经过近40天的抢救无效,于10月10日22时13分,因各器官衰竭不幸逝世。享年76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哥少年时期就是有名的美少年。喜欢文学和音乐,会写一手好文章,会拉二胡和手风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岁不到就参军入伍。当兵地点在河南安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3年的大哥模样多帅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哥从部队复员后,先后在广水一五六处任办公室主任、应山县人民医院任秘书、孝感地区卫校任书记兼校长、县法院办公室任主任、县人民政府秘书科任科长、广水市总工会任副主席、广水市司法局任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哥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德,一生刚直不阿,对党赤诚。工作競競业业,待人诚心实意。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愦憾的是退休不久就病了,未能享受到晚年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职于应山县总工会副主席时的大哥,颇有工会领导气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大哥与武汉、深圳回家的全体弟妹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年前与大哥最后一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最可惜的四哥——邹四元。1951年农历9月初六出生,18岁中学毕业即被北京部队选中当骑兵。他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材和品学兼优的口碑,是我们弟妹的身边偶像。三年的部队生活和训练,深得首长的好评和肯定。本应该留下提干,却突然被顶替复员。一时想不开,整天郁郁寡欢。他先是分配在黄石建材机械厂工作,后来调回应山风机厂工作。当时应山风机制造厂是比较知名的好单位,可他一直不开心,数年之后突然离家消失,至今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台山肃然垂首,大沙河低沉鸣咽。杜鹃泣血,白灵哀鸣。前人形骸虽尽,品德功绩和精神却长存不灭!</p><p class="ql-block">愿驾鹤西去的亲人们在那边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永享太平!离去的亲人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