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导语】</b>陕西历史博物馆,坐落在西安市小寨东路上,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舍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担任,突出汉唐风采。疫情前博物馆是每日游客如织,等待的队伍如龙摆尾般排出一站路,只为一睹中国古代史的文明。疫情后博物馆是时开时闭的状态,省外游客减少,趁此时机我去享受了一次VIP的观览。</p><p class="ql-block">由于周、秦、汉、唐的时间跨度漫长且<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文化的</span>厚重,本着尊重历史和对文物介绍的准确性,故美篇的文字均为博物馆展出文物的讲解词,不到之处敬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藏文物170多万件(组)。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味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b>顺陵石走狮</b>(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顺陵陵园</p><p class="ql-block">顺陵为女皇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墓葬。因武则天称帝而改墓为陵,唐玄宗继位后又改为王妃墓,后世仍惯称为顺陵。</p><p class="ql-block">石狮是唐代帝陵前象征守卫的石刻。唐以前的陵墓石刻主要为天禄和辟邪,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原产于非洲和西亚的狮子传入中原,成为唐代帝陵的石刻形象之一,并被其后历代帝陵石刻所沿袭。</p><p class="ql-block">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顺陵走狮,表现出盛唐雄壮豪迈的时代风格,是中国历代石狮中体量最大的一尊,被誉为“东方第一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史前文明】</b></p><p class="ql-block">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陕西境内发现的蓝田人、大荔人等远古人类遗存及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高陵杨官寨、神木石峁等早期文化遗址,反映了远古先民在这里形成、演进的过程和生存、发展的状况,再现了陕西史前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中华民族生机蓬勃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b>小口尖底瓶</b></p><p class="ql-block">半坡文化</p> <p class="ql-block"><b>人面鱼纹盆</b></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临潼区姜寨出土</p><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盆是彩陶的代表作之一。目前所见多用作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孩童葬具“瓮棺”的顶盖。陶盆底部留有小孔,先民认为可供死者灵魂出入。内壁绘鱼群围绕的人面,应是当时的一种图腾,或包含着生者对亡者的祝福和长辈对晚辈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b>镂空器座</b></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商洛市商州三贤乡紫荆出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赫赫宗周】</b></p><p class="ql-block">先周(当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p><p class="ql-block">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故孔子由衷推崇并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陕西是西周的王都与政治中心,丰富的遗迹、遗物代表了璀璨的西周文明。</p> <p class="ql-block">左:<b>陶拍</b>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右:</span><b style="font-size:18px;">人面陶塑</b></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武功县郑家坡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几父壶</b></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旟(yu)鼎</b></p><p class="ql-block">西周早期</p><p class="ql-block">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旟鼎内壁共铸铭文4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b>利簋(gui)</b>(复制品)</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实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p><p class="ql-block">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span><b style="font-size:18px;">散伯车父鼎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span><b style="font-size:18px;">散</b><b>伯车父簋</b></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召陈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柞钟</b></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多友鼎</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上泉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多友鼎内壁铸有铭文22行279字,详细记叙了周厉王时将军多友率军在今泾水流域抵猃狁侵扰的战斗情形,对研究西周军事、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为西周重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美友,你认出了几个字?</p> <p class="ql-block"><b>牛尊</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通体作牛形,身体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伸舌作流,背开方口设盖,盖钮为一立虎,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腹背及足部满满云纹和夔(kui)龙纹。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b>盠(li)方尊</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眉县李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盠方尊内壁铸有铭文108字,大意为:某年八月初吉,穆公陪同盠在周庙接受册命,周王命盠掌管王室禁卫军西六师王行三有司,兼管六师及八师艺,并赐给命服等,是研究西周军事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b>日己方尊</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b>盠方彝</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眉县李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梁其壶</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任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它盉(he)</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青铜窖出土</p><p class="ql-block">盉盖内铸有做器者的名字“它”。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盉用来注水,盘用来承接洗过的废水。盉顶上铸有一双目炯炯、双翅微张的卧鸟,盉前有一长颈兽头为流,后有回首顾盼的龙为扳手。</p> <p class="ql-block"><b>日己方尊</b></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窖藏出土</p><p class="ql-block">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Tao tie)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夫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p> <p class="ql-block"><b>日己觥(gong)</b>(正面)</p><p class="ql-block">西周</p><p class="ql-block">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窖藏出土</p><p class="ql-block">觥是商周之际造型特殊的一种盛酒器。日己觥通体由盖与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Kui)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b>日己觥(gong)</b>(侧面)</p> <p class="ql-block"><b>【东方帝国】</b></p><p class="ql-block">秦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秦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曾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地区。周平王东迁后,秦人以陕西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诸制度,垂范后世。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代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显示出秦人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p> <p class="ql-block"><b>嵌错螭(chi)纹虎耳铜壶</b></p><p class="ql-block">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户县黄堆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青铜龙</b></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器系西安市公安局移交我馆收藏的,移交时仅存八块青铜残块。经修复人员仔细拼对、粘接,复原为两条盘曲缠绕的青铜龙。龙体中龙,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龙体分铸焊接而成,形体巨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龙是战国时期秦国或秦代的遗物。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巨型乐器架的底座。秦文化中有追求浩大气势的传统,在秦统一六国后,这种传统发挥到了极致。青铜龙正是大一统的秦帝国巅峰时期的作品。这件自遥远的秦代走来的巨型青铜艺术品,见证着帝国的强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b>鸟盖瓠(hu)壶</b></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榆林市绥德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b>龙纹铜敦</b></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b>秦公一号大墓</b>(模型)</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秦公一号大墓位于今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先秦墓葬。墓葬平面呈“中”字型,全长300米,面积5334平方米。墓室东西长我59.4米,南北宽38.8米,深24米,主副椁室各有柏木椁具一套,以枋木叠构(黄肠题凑),周围填充大量木炭及青膏泥,以防潮、防腐。三层台上环椁室置殉人166具,填土中人牲20具。据墓中石磬刻文判断,墓主可能是秦景公。</p> <p class="ql-block"><b>错金杜虎符</b></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1973年西安市南郊山门口出土</p><p class="ql-block">符是古代朝廷用于转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故称虎符。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就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杜虎符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殹(yi也)。”</p> <p class="ql-block">上:<b>虎钮錞于</b></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安康市出土</p><p class="ql-block">下:<b>错金铜匜(y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宝鸡市卧龙寺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b>青铜鹅</b></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园七号陪葬坑共出土青铜水禽46件,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鸿雁20件,青铜仙鹤6件。众多青铜水禽的出土,说明这个陪葬坑试图营造出某种“水环境”,丰富了我们队秦始皇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b>青铜鸿雁</b></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文官俑</b></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夔(kui)纹大瓦当</b></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1977年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b>跽(ji)坐陶俑</b></p><p class="ql-block">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p><p class="ql-block">1977年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b>咸阳,</b>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由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迁都到这里,此后143年间,咸阳一直是秦国和秦王朝的都城。咸阳城跨渭河两岸,城市布局采用不对称建筑格局,因地制宜,随形就势,规划合理,规模巨大,荟萃六国建筑以艺术精华,号称“天下第一都”。</p><p class="ql-block"><b>咸阳 (唐) 李商隐</b></p><p class="ql-block">咸阳宫厥郁嵯峨,</p><p class="ql-block">六国楼台艳绮罗。</p><p class="ql-block">自是当时天帝醉,</p><p class="ql-block">不关秦地有山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汉雄风】</b></p><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定都长安的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盛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作为丝路起点的长安城日渐成为东亚文明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中国因此第一次以一个强盛国家的姿态从长安走向世界,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大量汉代文物,多方面在线了当时发达繁荣的社会经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雄浑博大的社会艺术以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b>皇后玉玺</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长陵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约1000米。《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金螭虎钮。”此印玉质为珍贵的和阗羊脂玉,螭虎钮,印面阴刻篆文“皇后之玺”,书体流畅。从质地、钮式和文字推测,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印章,也是迄今所见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b>印面阴刻篆文“皇后之玺”</b></p> <p class="ql-block"><b>彩绘跽(ji)坐女俑</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灞桥区姜村(江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b>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兴平县豆马村出土</p><p class="ql-block">整个熏炉分3个装饰区域,共9条龙装点期间。“九”在中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从熏炉和同时出土的其他器物上的铭文可得知,此物原为汉未央宫的生活用器,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赐予“阳信家”,可能是汉武帝赐给其姊阳信长公主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b>彩绘扁身男立俑</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出土</p> <p class="ql-block"><b>着衣式彩绘骑兵俑</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阳陵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b>金饼</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未央区出土</p><p class="ql-block">汉代黄金货币之一,仅用于赏赐、馈赠以及大额交易,1999年出土于汉长安城东北谭家乡,共出219枚,每枚重250~300克,总重约54.5公斤,纯度达95%,其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姓氏戳记。因其出土地东距汉长安城宣平门5公里,推测这批金饼可能原属皇宫府库,因汉末战乱流失并被藏匿于城外地下。</p> <p class="ql-block"><b>汉代钱币</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04. 剪边“五铢”钱</p><p class="ql-block">05. 小五铢钱</p> <p class="ql-block">上:<b>货布钱铜范</b></p><p class="ql-block">下:(左右)<b>货泉铜范</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b>蒜头扁壶</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武功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b>铜甗(yan)</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宝鸡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b>三足铜灯</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b>彩绘雁鱼灯</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神木市出土</p><p class="ql-block">灯由雁首、雁身、灯罩及带曲鋬(pan)的灯盘4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为分铸后焊接。通体彩绘红、白二色。灯罩可自由转动,可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并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燃灯的油烟经雁颈融入水中,可减少污染。此物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b>鎏金铜沐缶(fou)</b></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b>石刻马踏匈奴</b>(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陕西兴平市霍去病陵园</p> <p class="ql-block"><b>金怪兽</b></p><p class="ql-block">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公元9年)</p><p class="ql-block">匈奴首领冠冕上的装饰。匈奴金银饰多采用动物造型的纹样,其中以金怪兽的造型最为奇特,它显示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其怪异的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有学者推测,金怪兽有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蛊雕,以之作为冠冕顶饰,反映了匈奴人对勇猛强悍动物的崇拜。该饰件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制作精湛,是最有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b>银卧鹿</b></p><p class="ql-block">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公元9年)</p><p class="ql-block">神木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融合冲突】</b></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1年)</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各少数民族在北方角逐、内徒、冲突、融合,在陕西建都。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在交流和互补中共同进步。丝绸之路依然繁荣。佛教东渐,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b>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b></p><p class="ql-block">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6年)</p><p class="ql-block">1981年安康市旬阳县城东门外出土</p><p class="ql-block">此印为西魏名将独孤信之印。印用煤精制成,呈球体8棱26面,其中14面刻有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jian)”“信启事”“耶敕”“令”“密”。14面印文用途各异。分为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和书简用印,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b>彩绘贴金安伽墓围屏石榻</b></p><p class="ql-block">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北郊出土</p><p class="ql-block">北周时期石质葬具,由围屏、榻板和榻腿3部分组成。围屏内测刻绘减地浅浮雕贴金图案56幅,题材主要表现墓主人安伽生前出行、宴饮、狩猎、娱乐等场面,画中人物多为湖人。墓主安伽是出身粟特贵族的北周同州萨保,负责管理入华贸易的中亚胡商及祆教事务,居住并葬于长安。此榻雕刻精细,彩绘贴金,题材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b>彩绘贴金安伽墓石门</b></p><p class="ql-block">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北郊出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盛唐气象】</b></p><p class="ql-block">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阶段,国都长安(今西安市)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通过繁盛的丝路,中国与世界广泛交往,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陕西文物反映出大唐盛世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时代风采。</p> <p class="ql-block"><b>镂空缠枝纹银香囊</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2018年征集</p><p class="ql-block">唐代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大批西域香料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抵中国,香囊成为唐代贵族妇女的流行饰物。这件镂空银香囊顶部设有环链和挂钩,熏球分内外两层,外层镂空缠枝花鸟纹,内层用轴心相互垂直的平衡环支撑一个小香盂,以圆环转轴和香盂的彼此制约,使香盂始终保持水平,所盛香料不会倾覆。这件一千多年前的香囊装置原理与近代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相同,其设计之科学巧妙,体现了古代中国发达的科技与工艺水平,令人叹绝。</p> <p class="ql-block"><b>鎏金铁芯铜龙</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1975年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b>贞顺皇后石椁线刻仕女图</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唐贞顺皇后敬陵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b>鸳鸯莲瓣纹金碗</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p><p class="ql-block">造型饱满庄重,纹饰华丽流畅,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金银器皿壁面锤揲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最早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东方西方交往的密切,大量西方的金银器和金银工匠进入东方,深刻的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唐代金银器皿在吸收异域风格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唐人的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b>魔蝎纹金长杯</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1981年西安市太乙路出土</p><p class="ql-block">金杯为四瓣海棠形,内底中心装饰魔蝎戏宝珠形象。魔蝎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龙头鱼身的动物,被认为是生命之本,河水之精,常见于古印度雕塑和绘画艺术中,寺院建筑上尤其多见,随佛教东进传入中国,在唐代被广泛地用于金银器的装饰。唐代金银器上的魔蝎躯体更为复杂,形象也更加神异,有的作追鱼状,有的作戏宝珠状。这件金杯应是中国工匠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之作。</p> <p class="ql-block"><b>秘色瓷五曲花口盘</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p><p class="ql-block">五曲花瓣口,胎体较薄,釉色均匀凝润,光洁如玉。外壁存留绘有宫女的包装纸印痕。此器发现于法门寺地宫,为唐皇室所供奉,揭开了千古之谜“秘色瓷”的神秘面纱。其精美的质量,绝妙的烧造技术,堪称古瓷之珍。</p> <p class="ql-block"><b>三彩四孝塔式罐</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1970年咸阳市契苾明墓出土</p><p class="ql-block">三彩四孝塔式罐仿舍利塔制作而成,为初唐至盛唐是器物,是俗家孝子在佛教的影响下追念祖先、以示孝心的体现。罐体腹部贴塑“董永卖身葬父”“曾子抚琴悦父”“郭臣埋儿养母”“曾子汲水济母”四组人物故事,并刻有相应题记。该罐主体选取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子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树立的至孝榜样,表现出唐人对孝道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b>三彩凤首壶</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b>三彩女立俑</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郊区出土</p><p class="ql-block">宽幅多褶的曳(ye)地长裙是唐代女性最典型的下装。这种高腰长裙视觉上加长了下身,使着衣者更显修长和俏丽。“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轻薄的衣裙与丰腴的体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唐代女性的柔美、端庄与高雅。</p> <p class="ql-block"><b>彩绘女立俑</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高楼村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b>金头饰</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贺诺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b>彩陶舞马</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咸阳市礼泉县张士贵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b>彩绘十二生肖俑</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郊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b>三彩载乐骆驼俑</b></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中堡村出土</p><p class="ql-block">该器物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驼背上有7个男乐俑演奏舞乐、1个女舞俑翩翩起舞,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新舞乐,展示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的形象。</p><p class="ql-block">该三彩俑造型新颖浪漫,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为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为唐三彩中的极品。虽经地下埋藏一千三百多年,但出土时仍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b>陶相扑俑</b></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p><p class="ql-block">渭南市出土</p><p class="ql-block">相扑,古作“角觗(zhi)”,又名“觳(hu)抵”,含有两牛相抵的意思,为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军事体育项目,现代摔跤运动的前身。秦二世迷恋声色犬马,在甘泉宫里角觗娱乐。汉代更加普及,唐代程其为“相扑”,为群众所喜爱。据《日本书记》记载,相扑在奈良时代由我国传入日本,后被日本发扬光大,成为其国技。</p> <p class="ql-block"><b>秧歌舞画像砖</b></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p><p class="ql-block">延安市甘泉县高哨出土</p><p class="ql-block">陕北秧歌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其表演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扭,所以叫“扭秧歌”。</p> <p class="ql-block"><b>彩绘仪仗俑群</b></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3年—公元1644年)</p><p class="ql-block">西安市长安区简王井村</p> <p class="ql-block"><b>青瓷提梁倒灌壶</b></p><p class="ql-block">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79年)</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这把倒流壶是古代耀州窑的代表之作,胚体是捏塑而成。壶身腹部刻有牡丹花纹,刻花立体浮凸,给人以花枝亭亭的感觉;提梁是一只俯卧的凤凰图案,意态娴雅;壶嘴被做成张口侧卧的母狮,其腹部还有一只幼狮在吸吮乳汁。”</p><p class="ql-block">牡丹和凤凰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狮子是一种外来的瑞兽,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体系。</p> <p class="ql-block"><b>钟山石窟</b>,位于子长县安定镇东1公里钟山南麓,始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其后历代均有凿修,现存5窟,坐北面南,总面积约500平方米。中央主窟平面呈长方形,面阔16.7米,开窟口3个,并建有5间歇山顶大殿,窟内顶部为3个莲花藻井。佛坛上下有16尊高2至3米的园雕佛像,窟四壁和坛柱四面浮雕大小佛像万余尊,雕刻细腻,极富神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一场基础馆的参观用时2.5小时,导游讲解的生动有趣,我听得是茅塞顿开。商周时期各种青铜器的精美,秦人的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王朝,汉代开疆拓土、开辟西出的丝绸之路,唐代开放的东西方交流和繁荣盛世,让我看到了历朝历代的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对中国古代史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愧为国字号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片:岭子</p><p class="ql-block">文字:馆藏文物讲解词</p><p class="ql-block">音乐:痴情冢(钢琴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