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无酒也清明

大漠独行

<p class="ql-block"><b>  早晨起来,打了几个喷嚏,没有母亲的日子,很少打喷嚏了。是身体里亲情的复苏?还是冥冥之中远去亲人的牵念?啊,又是一年清明节!</b></p><p class="ql-block"><b> 几天前,弟弟打电话,商量清明节祭扫的事,约好了3日去,结果市里因为疫情原因,严谨扫墓祭祖活动。我和弟弟都是公职人员,防疫规定必须遵守。弟弟又和在农村的叔伯弟弟商量,让他代替我们在父母坟前烧纸祭拜。叔伯弟弟说他被村上抽调做防疫工作,没有时间,况且村上关于清明节扫墓祭祖也有严格规定。今年扫墓祭祖活动,我们兄弟间就这样达成共识,遵守防疫规定,在网上表达思念即可。</b></p><p class="ql-block"><b> 昨天儿子打来电话,问清明节扫墓的事怎么安排?我说了我们的想法,儿子表示理解,防疫第一,扫墓的事年年有机会。儿子的电话让我欣慰,儿子能想到清明节扫墓的事,说明这个有仪式感的活动在他心里生根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承。到了孙子这一代人,估计能想起到我们这一代人坟前祭拜,怕是不可能了。</b></p><p class="ql-block"><b> 父亲去世有50多个年头了,母亲去世也有30个年头了。特别是母亲去世以后,清明节没有到坟前祭拜今年是第一次。每一年的祭拜,弟弟不停地把这一年家里的情况汇报给父母:大姐家的女儿当院长了;我升级当了爷爷;弟弟家的儿子结婚了,儿媳妇也是一名警察……虽然弟弟说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但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收获,这就是当年父母最大的期盼……站在父母坟前,我们心里都很踏实,我们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更活出了父母期待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在弟弟絮絮叨叨和父母说着家里的种种变化时,我更多的是关注父母坟前的草地,紫红色的草芽是春天最富希望的问候与祝福。母亲在的时节,每到这个季节,母亲会又一次迎来她生命里的春天。严重的气管炎、肺气肿,母亲整个冬天都在热炕头上度日,每每下地行走,都会吃力地喘息。春天来了,母亲的生命像是小园里的那棵红柳,可以发芽、可以在春风里舞蹈、可以在篱笆前种下一年的期盼……</b></p><p class="ql-block"><b> 每一年清明节扫墓,坟前的草芽都不一样,有时高一些,有时还走在萌芽的路上。看不到草芽,心里很不踏实,没有草芽的清明节,母亲那里春天是不是会迟到?迟到的春天,母亲一定会再苦一段时间,母亲篱笆前的绿色会让母亲多一份眺望。如果是父母坟前的草芽很高了,褪去了紫红色,隐隐的绿色连成了片,心里必然多一份踏实。那一年,母亲早早走入春天,她的生活里一定注满了绿色,她的篱笆上一定早早开满鲜花。母亲的生活,一定被她的期盼装点得绚烂而富有希望。</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好像是母亲去世的头一个清明节,我们姐弟三人清明节去父母坟前祭拜,回来的路上,在一个沟渠的向阳坡,几朵豆粒大的紫花,在阳光下笑得极为灿烂。我们赶紧走到那株野花前,俯下身去,静静地看了好大一会……当时我们把那株紫花和母亲联系起来,带着泪痕的我们,那株紫花无疑是最大的抚慰。况且,我们心里都在暗暗地想,那是离别后,母亲送给我们的第一个微笑,也是母亲对我们的期许,无论生活发生什么,无论冬天的冰雪有多么无情,春天来的时候不要忘记微笑。在母亲心里,春天的微笑是希望萌发的开始,更是希望走向根植沃土,枝繁叶茂的时节。</b></p> <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清明节,江河没有解封,冰雪才刚刚开始融化。走在泥泞的祭拜路上,我们姐弟三人都默默不语,我们知道,那一年母亲在寒冷中煎熬得太久了。</b></p><p class="ql-block"><b> 母亲对于她的离去是有感知的,那一年冬天,母亲不止一次说着她最忌讳的话——“恐怕要熬不过这个冬天了”。之前的许多年,母亲的境况也不好,但是母亲从来不谈“死”,不谈离别。母亲知道,那个时刻,她还处在一个死不起的时候。三个孩子都没成家,她期盼的好日子还在路上……她心有不甘,于是,她咬着牙,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母亲说起那句话——“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有了几分坦然,我和姐姐先后有了稳定的工作、成家育子,弟弟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母亲的离去是坦然的,她的孩子们成了小村的骄傲,靠着自己努力改变了命运。母亲又是不甘的,她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她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期盼中的好生活,就离开了……和母亲诀别后,世间似乎再无伤痛。</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有一句很伤感的话——“没有父母,人生只剩下归途。”是的,远离父母的日子,我们没有了伤痛,是因为我们的伤痛已无人倾诉。如今,我们不再习惯把伤痛说与他人,我们会像母亲一样,把伤痛放在心中,慢慢自愈。我们也会像母亲一样,关注他人的伤痛,投一份抚慰,把春光传送。</b></p><p class="ql-block"><b> 春天里,豆面卷永远是母亲标志性的味道。苦春、苦春、苦春………这是小村人常挂在口头的对春天的解读。</b></p><p class="ql-block"><b> 物资匮乏的年代,春天意味着要熬过一段时间,小园里的青菜才可以接济一日三餐。母亲在春天里也在为调剂生活费尽苦心,豆面卷是孩子们的最爱,母亲在忙碌做豆面卷的时候,几个孩子围在身边。每每想起那时的生活,觉得很有画面感,那是极富温情的画面,是儿女们寒冷时最暖心的回望。豆面卷做好了,要趁热吃下,不然等豆面湿透了,口感就会打了折扣。数量有限的豆面卷,母亲要满足孩子们的一顿饕餮,还要给邻居家的孩子每人分一个,春天的味道要大家分享。在餐桌上,每每有好吃的,大家都很谦让。“饭桌上少的好吃的食物,都会剩下。”这应该是我们家几十年前吃饭时真实的写照。以至于今天,每每有珍稀的食物上桌,大家都会互相谦让,哪怕最后剩下,我想这是母亲给予我们最好的传承。在弘扬“家风家训”的当下,也许餐桌的谦让算不得什么,但是,我们几个儿女都认为那是家风最好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昨天,和同学出去散步,看到两个人在地里挖什么。本以为他们在挖野菜,走过去,看他们在挖大葱。我好奇大葱这么早就发芽,看到满地的嫩绿的葱芽,又想起了母亲。这应该是母亲味道里的重要组成,每到春天,园子里葱发芽了,母亲都要把发芽的葱挖出来,把葱的根须洗净,连同大葱一起,蘸着鸡蛋酱,让孩子们吃出大汗淋漓……如今每到春天,看到市上卖的发芽葱,看到土地里正在蓬勃的发芽葱……都倍感亲切,尽管现在很少再吃发芽葱了。发芽葱蘸鸡蛋酱,永远都是春天的好味道,永远都是妈妈味道的极致。</b></p> <p class="ql-block"><b>  父亲去世时我才六岁,对于父亲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一本日记、一杆老猎枪、一盒皮鞋油……这是父亲留下来的不多的遗物。本来有许多照片,不知什么时候那些珍贵的照片彻底消失了。小的时候我们不能理解让父亲照片消失这样的“恶”行,甚至有过憎恨。</b></p><p class="ql-block"><b> 慢慢长大了、慢慢不喜欢仇恨了、慢慢学会释然了……没有父亲定格的那些生活碎片,父亲在我们的心中是抽象的。几年前,父亲的一个学生找到我,老人六十多岁了。他说父亲如何喜欢他,他如何调皮,别的老师对他都无可奈何时,父亲微笑着把他抱到班级,他如何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拿到了全县数学竞赛第一名……父亲的学生老范说起这些,脸上是满满的幸福感……本来抽象的父亲,在老范的讲述中鲜活起来。父亲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仅仅因为他带领全体教师勤工俭学,成为全县教育部门学习的标兵,更因为他有教育情怀,有一颗仁爱之心……</b></p><p class="ql-block"><b> 曾经写过一篇追思父亲的文章——《父亲的遗物》,在《散文选刊》发表,获得年度优秀散文。那是因为我想到了父亲的老猎枪,想起父亲极少的遗物。老范的讲述,让我看到工作中的父亲,老猎枪让我走近生活中的父亲。母亲对父亲的评价是——“你的父亲无人能比”,这句话出自母亲的口中,一点也不奇怪,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优秀,还有他们之间的真爱做底。母亲口中的父亲,更多的是和打猎有关。在以狩猎为生的先民时代,会打猎的人无疑是小村人崇拜的偶像。于是,我想那杆猎枪给生活拮据的这个家带来了什么?给期盼中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b> 我和父亲一样,也走上了“打鸟”(拍鸟)之路。不同的是,父亲打鸟是为了生活,我“打鸟”是为了护鸟。“父债子还”,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我在替父亲赎罪?是的,一定是!每每我在激情按完快门之后,都会想到当年父亲的猎枪。这绝不是牵强附会,快门声和机枪扫射声何其相似。不同的是,一种声音意味着死亡,一种声音诠释着新生。</b></p><p class="ql-block"><b> 这几年,父亲当年朋友的家人,陆续把两张父亲的老照片送还给我,那是弥足珍贵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坐在学生中间,年轻而英俊。那是父亲为人师的岁月珍贵留念,半个世纪过去了,父亲当年的教书育人的愿望,在我的生命里得以延续。又是快四十年,我也即将告别讲台,儿子没有子承父业,他选择了警察。但是,对于讲台,我们这个家族没有遗憾了。倾其一生的力量,我在为基础教育尽力,时间是最好的见证,在教育生涯中没有遗憾,是我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b></p><p class="ql-block"><b> 在写这篇文章时,朋友的三舅(我也叫三舅)发来微信,问我放假做点什么。疫情原因,最好的防疫就是居家。去年五一,三舅为我们集体踏青活动助力,找到了大片的苣荬菜,我们品尝到了乡土上的第一口鲜。一年中,大家对于那次挖野菜活动念念不忘,津津乐道。过了清明节,挖野菜的时候就不远了,昨天同学答应我,过几天带我去挖野菜。</b></p><p class="ql-block"><b> 父母坟前的紫红色草芽、乡土上的野菜……让我们在这个季节,乡思回归故里,年年祭清明。</b></p><p class="ql-block"><b> 一份亲情,把相思点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2.04.05</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