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长的焦虑:孩子在家上网课,没人监督怎么办?作业一塌糊涂怎么办?学习耽误了怎么办?以后考不上高中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焦虑是对未来的担忧,缓解焦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三个方面入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1. 改变自己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问题中可以看出“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是指把一件小事放大到很多倍,成为一个灾难。如:作业没做好,人生就毁了。小学的作业没做好,人生真的就会毁了吗?我们可以看看周围的人,问问他们,他们小学的时候作业都做得特别好吗?考试都是满分吗?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那你觉得他们的人生都毁了吗?应该没有吧。我们不能把一件事的影响力无限放大,这样只会造成焦虑的情绪,对真正的事件没有什么帮助。</p> <p class="ql-block"> 再有就是自己下的结论的定义是否准确,如:什么叫“一塌糊涂”,是10道题全错?还是10道题错1道?是一篇作文全是错别字,还是一篇作文有5个错别字?心理学称此为操作性定义 (operational definition)。如果我们的定义是模糊的,或是夸大的,那除了能引发焦虑外,没有什么实质作用。</p><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应该作业全对、考试满分才行。这里又涉及到了“追求完美”和“应该陈述”两个认识偏差的概念了。完美本身其实并不存在,追求完美会让人对失败/失误的容忍度降低,在反复达不到完美时,情绪会失控。心理学并不是让人不求上进,心理学是让人对事情有一个合理的理性的判断。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可以容忍失败。此外,对于使用“应该陈述”,我们需要警惕,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应该”怎么怎么样的。例如:TA应该听话、TA应该学习好、TA应该考试第一……</p> <p class="ql-block"> 在发现自己有不合理认知(认知偏差)时,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认知行为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都有相关的调整技巧介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2. 改变自己和孩子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经典条件反射 (Classical Conditioning)、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和观察学习法 (Observational Learning)。</p>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家上网课,没有人监督。作为一个小学生,大脑前额叶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在很多事上,小学生并没有能力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为。家长此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如:要求孩子每节网课记一页老师说的话,如果能挑出重点来记最好,但实在不行时,也可以是记录下任何老师说过的话,晚上回家家长检查。记笔记的目的是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网课上。家长检查也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应多用奖励,少用惩罚。</p><p class="ql-block"> 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通过强化(reinforcement)和惩罚(punishment)(奖惩)来改变行为的发生频率。强化可以让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而惩罚只能让不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减少或停止,并不能让理想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例如: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打游戏,每次孩子打游戏时,家长都打孩子(惩罚),孩子可能不敢再打游戏了(行为停止了),但孩子去学习了吗?孩子可能没有去学习,而要干别的事情去了,如:发呆。相反,如果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给予强化,孩子学习的频率增加了,当孩子学习已经足够好的时候,或者学习时间足够长的时候,孩子打不打游戏还是问题吗?打不打游戏已经不是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在使用强化时,强化物 (reinforcer)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强化物就是孩子喜欢的想要的。因此每个人对强化物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想要家长的注意力、有的可能想要果汁或糖果、有的可能想打一会玩一会手机或iPad、有的可能想要零花钱等等。家长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看什么是孩子想要的。例如: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小孩,钱不是TA在乎的,那钱就不是TA的强化物。父母特别忙的小孩,父母的一个拥抱或关爱的眼神都可以是一个强化物。</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可能觉得不能让孩子物质化,要让孩子自己喜欢学习。这就涉及到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的概念。所谓的内在动机,就是做某件事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外在的实际或具体的回报。而外在动机是指做某件事是因为可以得到某些东西,如钱、成绩、或其他的实质的具体的奖励。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是有内在动机的,那就不要使用外在的奖励,那样只会降低内在动机。但当一个孩子对学习完全没有内在动机时,家长可以通过外在的奖励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一旦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社会上的奖励会随之而来,这是一个不停强化的过程。例如: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朋友开始多了,老师对TA的态度也变了,亲戚朋友都开始夸TA,孩子从学习中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同时孩子因为所学的知识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自信心会提升。慢慢地,学习可能会变成内在动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3. 缓解焦虑情绪</b></p><p class="ql-block"> 在焦虑情绪下,我们可以使用辩证行为疗法中的各种方法来缓解焦虑,使自己平静下来。如:核对事实、反相行动、问题解决、ABC PLEASE、TIP、STOP 、ACCEPTS分心、自我安抚、IMPROVE改善当下等等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总策划|周化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主编|赵嘉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图片|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审核|牛跃佳</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