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张业新<br><b>准备接管</b><br>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后,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奉命解放上海。<br> 三野后勤卫生部(以下简称“卫生部”)及其直属单位驻扎在苏州木渎镇一带,正在部署卫勤保障和接管上海市国民党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对部队进行城市政策和入城纪律教育,学习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的约法三章。<br> 卫生部接到命令:接管地处上海江湾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上海国防医学院、联勤第二总医院。卫生干部轮训队、华东医务干部学校(又称华东医学院)等卫生部直属单位,同时进驻。<br> 时任卫生部医务副主任向进(原名何武坦),曾就读于湖南湘雅医学院,延安时期任115师教导团卫生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卫生学校校长等职,因具备医学专业背景,被指定担任接管队队长,携卫生部直属医院医务主任王微,医疗队长张瑾、陈实,华东医学院学员高间、宓坚等5名联络员,接受对上海国防医学院、联勤第二总医院的接管任务。<br> 上海尚未解放,上海国防医学院、联勤第二总医院又地处上海市郊的江湾五角场,对于接管队来说,人生地不熟。为了让接管队对接管地有一些初步了解,卫生部请在上海生活过多年的同志和原国防医学院的毕业生以及在我军当教员和医生的刘植珊等同志,分别为接管队的同志介绍了上海市政和社会情况,包括城市的商业、公共交通、生活习惯以及国防医学院的组织和校舍情况,并绘制了校舍略图。<br> 接管队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原国防医学院的情况, 5月23日,卫生部李振湘副部长派接管队队长向进和保健科科长胡墨林赴南京调查。<br> 这天苏州下起了小雨,只见苏州火车站有一列火车,车厢里挤满躲避战火离开上海的群众,向进和胡墨林艰难地爬上一节敞蓬车厢。列车晃晃悠悠,走走停停,两人的衣服被雨水淋了个透湿,第二天凌晨才到达南京。<br> 他们不顾一夜的疲惫,直奔已经被第二野战军接管的国民党中央医院。在那里他们了解到,上海的国防医学院院部和基础部已迁往台湾,只留下联勤第二总医院。第二天,他们对联勤第二总医院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详细了解,随即立刻返回苏州。<br><b>一波三折</b><br> 5月26日,向进和胡墨林从南京乘火车赶到苏州,此时,卫生部已经率领直属医院、干部轮训队、华东医学院学员队,乘汽车开往上海。他们赶紧追赶大部队,步行20华里才追上装载炊事用具的汽车。<br> 进入上海已是5月27日黎明,随卫生部机关、直属医院、干部轮训队、华东医学院学员队进驻原国防医学院校舍。<br>天亮以后,接管队不顾一路疲劳,立即赶往市区。他们在野战军司令部驻地,见到了三野卫生部李振湘副部长,从李振湘手中接过“接管字第2号”委任令,于当天上午驱车赶到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原上海市立六院(今华东医院院址),找到原联勤第二总医院的院长王士成。<br> 联勤第二总医院的院址不是在江湾五角场吗?原来,出身于国民党军队桂系的王士成院长,因与蒋介石有矛盾, 借口还有伤兵,拒绝将医院迁往台湾。他趁我军攻打江湾一带时,为了躲避战火,将联勤第二总医院搬迁到位于大西路的市立六院和愚园路的幼儿师范、市西中学等处,等待解放军接管。<br> 向进一行对王士成说明来意。王士成见来人脚蹬草鞋,还打着绑腿,确认是解放军,又见向进递上的由陈毅、粟裕亲笔签署的“接管字第2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令》:<b>“兹委任向进同志为本会接收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军事代表,代表本会对该机构实施接管事宜,仰即到职,开始工作为要。此令。一九四九年五月三十日”</b>。王士成立即叫来行政部主任,向接管队初步汇报了该院情况,并安排接管队的食宿。<br> 5月27、28、29日三天,接管队分头对医院的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br> 5月30日上午,在愚园路上的幼儿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医院全体人员大会,向进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任命我为接管联勤第二总医院的军事代表,今天正式接管联勤第二总医院。”<br> 5月31日至6月1日,仅用了2天时间,医院全体人员和设备就迁回到了江湾五角场原址。“搬迁过程中,卫生部派了华东医学院很多学员协助。蒋军的伤兵由军管会有关部门妥善处理”。<br> 从5月23日赴南京调查到5月30日正式接管,再到6月1日医院整体迁回江湾五角场原址,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雷厉风行的军事作风,为顺利接管与改编国民党军队的医疗卫生机构奠定了基础。<br><b>接管与改编,筹建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b><br> 联勤第二总医院的接管与改编工作,在向进同志的指挥下积极展开,“全院各部门各科室改编为我军医院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组织编制、清点人员、了解医护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情况、遣散行政人员、清点仪器设备和药材、组建我军医院、发放薪金”。<br> 改编工作有卫生部所属华东医学院的部分学员参加,依据“关于接收国民党军事机构的政策”,区别对待技术和军政人员,留用医护技术人员,遣散行政人员,医院更名“华东人民医院”,我军人员彭克任院长,来越任行政副院长,尹明任副政委,原联勤第二总医院院长王士成任副院长。<br> 同时,在原国防医学院旧址建立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的工作也随即展开。<br> 是年6月,经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和饶漱石政委批准:由后勤卫生部部长崔义田和副部长李振湘领衔创办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选址原国防医学院旧址,更名后的华东人民医院为医学院附属医院。<br> 7月2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后勤部,在《解放日报》刊登启事《前国民党国防医学院员工注意》:“前国民党国防医学院员工自本日至7日到南京西路962号登记处登记,以便量才录用”。<br> 7月8日, “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筹备处”挂牌成立,向进任筹备处主任,唐志炯为副主任。<br> 卫生部指示: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br> 筹备处在联勤第二总医院召开筹备委员会会议,该院科主任和在沪的国防医学院的教授参加了会议。原国防医学院人员介绍了主任教官、教官、副教官相当于地方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的职称系列,对以后评定教学职称有重要参考价值。<br> 原国防医学院的基础课教师大部分去了台湾,少数没去的,到地方的医学院校去了。筹备委员会决定,师资队伍以原联勤第二总医院的专家为基础,再招聘一部分社会上的医学教育人才。<br> 7月25日,华东军区卫生部在《解放日报》刊登《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招聘医师启事》:“招聘300名医师,应聘者自即日起至8月25日至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筹备处登记”。<br> 陆续登记并被录用的前国民党国防医学院和地方院校的教授有: 1948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原国防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卢振东,化学学科的蒋峻仑教授,生物学科的郁康华教授,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的英语讲师杨小石(《英语修辞学》著者),助教肖耀珍,病理学科吴中立,药科药物化学学科张鹏翀教授,药剂学科张弈栋教授等。<br> 经介绍、邀请和聘请的专家教授有:应元岳教授、原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公共卫生学家张维,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家侯祥川教授,眼科病理学家林文秉,生药学家李承祜,仇士杰,李正毅,同济大学的嵇联晋,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解剖学科的汤肇虞、联勤第二总医院的叶天星教授和杨志铭副教授。<br> 他们分别担任内科学、生物化学、眼科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学、生物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主任教授。<br> 还有不少青年教师加入,有些是我军自己培养出来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例如赵亚南,有些是上海和其他城市普通高校和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例如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医生(后来成为中国肝胆外科主要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潜水生理学家倪国坛老师。<br> 医学院广纳人才,师资队伍形成,阵容强大,为服务我军军医教育创造了初步条件。他们中的大多数,日后都成为了我国我军在医学科学领域里的学科创始人。<br> 医学院总务处负责维修原国防医学院留下的房屋,他们找来一些旧木料,修理、制作了课桌、课凳、实验台。从市场上的医疗器械商店买来一些仪器、试剂和旧显微镜。细菌学科和生物化学科的仪器设备,“是原联勤第二总医院叶天星、杨志铭等人保存下来的”。又从书店买了一些旧教材,加上临时编写、油印的讲义和学生的笔记,充当临时教材。<br> 筹备委员会顾问李穆生征得李振湘副部长同意,在附属医院北面的荒地挖掘了一些无人认领的人体骨骼,供解剖学教学使用。他们贯彻艰苦创业的指导思想,克服困难、积极创办新学校。<br> 有了教师队伍、教学器材和教学讲义,接下来就是学员的入学工作。<br> 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在江苏睢宁抽调部队营、连职医务干部开办的干部轮训队170人,部队南下途中,沿途在扬州、南通、苏州等地招收的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的新生810人,总计980名学员。<br> 干部轮训队改称一大队,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的新生,本科为二大队,专科为三大队,于8月15日正式开始教学,率先开设了药理学、X线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课程。<br> 开学前后,有一些跟随原国防医学院跑到台湾的学员,因收听到陈毅市长“关于我军在原国防医学院旧址创办了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号召原国防医学院的师生来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工作和学习”的广播讲话,经水路、陆路辗转逃回上海。<br> 向进请示卫生部部长崔义田,答复“确有陈毅市长的这个广播讲话,这些学员应该收下,让他们参加学习”。这其中就有后来参加攻克肝胆外科手术禁区“吴孟超三人小组”的胡宏楷。<br> 1949年9月12日,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正式开学,卫生部部长崔义田兼任院长,副部长李振湘任副院长,向进任教育长,唐求任教务部主任,唐志炯、黄志尚任副主任,李树森任政治处主任,张德友任总务处长。<br> 原联勤第二总医院接管和改组完毕,改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彭克任院长,来越、王士成任副院长,殷明任副政委。<br> 1950年10月,第三野战军卫生部接管后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改为中央军委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9日,更名为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962年,附属医院对外称上海长海医院。<br> 接管队队长向进完成接管任务后,历任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教务长、第二军医大学校长等职,主编了《物理诊断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br> 原联勤第二总医院院长王士成,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留德外科医学博士。历任南昌北伐军第九后方医院院长、白崇禧侍从医官。1953年参与上海市江湾医院创建,任副院长,宝山县第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r></h3><h5><b>参考资料:<br>1、 《向进自传》<br>2、 《第二军医大学人物志》<br>3、 《第二军医大学大事记》<br>4、 《上海长海医院志》<br> 2021年11月20日</b></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感谢张明老师提供相关史料</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