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记:到今年10月,母亲离开我们就5周年了。每逢清明节,怀念母亲的心情愈加强烈。适逢疫情当下,林上禁扫,只能居家静默缅怀母亲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后,从头七到五七再至百天、周年,我都写了几篇小祭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表达对母亲的追思!</span>现择几篇编发,谨此祭奠母亲。愿母亲天家里安好,护佑子孙安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痛失母亲——写在母亲辞世之日</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16日18时30分,我们的母亲,因突发脑溢血,经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 母亲郑宝莲,1931年3月生于滕县北关北楼村的一个较殷实的家庭。早年受家庭教育和家风的影响,母亲秉承了父辈的宽容忍让、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p><p class="ql-block"> 1944年,母亲在滕县滕文中学上学,1945年至1947年战乱期间,转到徐州光裕学校读书。1950年,母亲与父亲在滕县教会按教会礼仪大婚典成。1956年,在滕县参加夜校学习,翌年,由滕县妇联选送去济宁参加工商业者学习班学习。1960年,在滕县化肥厂工作,后下放回家。从此,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p><p class="ql-block"> 母亲共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是母亲的含辛茹苦,才成就了我们兄妹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此时,我们更加感恩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她五兄妹中最平民化的,从母亲的身上,并没有感觉到,她是一个小地方的大家闺秀。也正因如此,母亲的一生,平淡中彰显了伟大,清贫中拥有了富裕。</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母亲,在父亲的精心料理下,身体无疾患,生活很滋润,这既是母亲的幸运,也是我们子女的福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为失去敬爱的母亲倍感悲痛,母亲虽去了天国,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无限哀思化作我们子女的共同心声:母亲啊----您一路走好,安息不朽!这是您儿孙们的衷心祈愿!</p><p class="ql-block"> 您的儿女率子孙致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2月,父母在滕县基督教会举行了婚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娘,我想对你说——头七祭日</p><p class="ql-block"> 娘,今天是您的头七祭日。此时此刻,您的子女想您啦……</p><p class="ql-block"> 娘,自您突发脑溢血,入住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后,您的子女就昼夜陪伴着您,尽管与您只有一墙之隔,但一直与您心连着心。煎熬的那几天,家人每天都在等着您的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娘,在您生命最后的五天里,爸爸寝食不安,每天都去医院探询情况,在您入院的第二天,爸爸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要去探视您。爸爸握住您的手,不忍看到您昏迷不醒的样子,还没走出监护室就失声痛哭了。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对您的心痛与难舍呀……爸爸说,在您发病的头天晚上,您还给爸爸开玩笑呢。这几年,爸爸在您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全身心、全天候地料理您的衣食住行,有了很多辛劳,却没有一句怨言……</p><p class="ql-block"> 娘,病魔在折磨着您,侵害着您,尽管您昏迷全然不知,可我们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15日晚11时,医生约谈我二哥,说您的病情每况愈下。16日中午11时,医生再次约谈我,让家人准备后事。16时妹妹再去看您,不到半小时的探视时间,妹妹就出来监护室,泣不成声地对我们说,咱娘不行了。爸爸知道情况后,含着泪说:"你娘87岁了,晚年她没受罪,也没让子女受累,走吧!" 当日下午18时30分,医生最后一次约谈,告知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时刻:2017年10月16日18时30分。</p><p class="ql-block"> 娘,您走了,留下的是悲痛,带走的是思念……</p><p class="ql-block"> 娘,爸爸对您的后事,给我们兄妹明确了两条意见:一是按基督教会仪式给她送行;二是招待好来客。</p><p class="ql-block"> 娘,您的灵堂设在市殡葬中心109号院,那里庄严、肃穆。走近小院,拱门上"离开世界到天家,舍弃尘寰归神国,安息主怀"的挽联,映入人们的眼帘。灵堂忠孝厅前悬挂的"寸草何曾报母恩,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春晖"的大幅挽联,表达了子女对您的哀思。您的灵柩安放在忠孝厅的正中间,周围摆满了洁白的菊花,灵柩的前面放着您重孙们的鲜花圈,最前面是您和蔼可亲的遗像,后边摆放着您长孙及您儿子的花圈。您的爱女及您侄女的花圈摆放在大厅的两侧。那几天,您的长孙及您的儿子、儿媳、女儿都为您守灵。</p><p class="ql-block"> 娘, 遵照爸爸的要求,二哥精心筹划,在族人的操办下,葬礼办得很圆满,您走得很有尊严。</p><p class="ql-block"> 娘,四个姑姑惊悉您病逝后,以不同的方式吊唁哀悼。大姑几次从济南给爸爸打电话,表达对您的悲痛心情。二姑专程从曲阜赶来为您送行,姑姑站在您的遗像前,含着泪说,我得再看看大嫂。三姑从美国以全家的名义微信发来《悼念我们的嫂嫂》:"惊悉我们慈祥、善良、勤劳的嫂嫂突然去世,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嫂嫂!嫂子一生吃苦耐劳,照顾公婆,扶持丈夫,含辛茹苦养育儿女,为这个家付出了一生的精力,是位极其平凡而令人学习和尊敬的好嫂子,失去她,我们非常悲痛!"四姑及姑父在您病重时,去医院看望,并率子女参加了您的追思会。</p><p class="ql-block"> 娘,给您送葬的那天,我们的亲朋好友,或亲临吊唁,或发来唁电……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您致哀。滕州基督教会为您举行了追思仪式,由三位牧师为您祈祷,唱诗班的40余人为您歌唱。形式之文明,礼仪之庄重,亲朋好友为之称道。</p><p class="ql-block"> 娘,这可是您当年披着婚纱,与我爸爸在滕县基督教堂婚成67年后,又一次体面地时尚了一回。儿孙们为您圆满的一生骄傲!您虽历经艰难困苦,却苦尽甜来,福蒙全家。这是神的安排,主的恩赐,爱的使然。</p><p class="ql-block"> 娘,您生前伺候半身不遂的大哥四年多,2013年大哥去世后,家人一直瞒着您,可您时常问我,你大哥去哪里了?每次都给你模糊的应答。娘,这回您可放心了,与您牵挂的人住在了一起。愿天家的娘和大哥安息……</p><p class="ql-block"> 娘,您的长孙,肩负着我大哥的孝责。他为了您倾力尽心。这也了却了我大哥的遗愿。 </p><p class="ql-block"> 娘,您放心的走吧!我们兄妹会照顾好爸爸,让爸爸的晚年更加幸福……</p><p class="ql-block"> 娘,我们心里还有很多话要给您讲,先说到这里吧!今后我们会慢慢地给您倾述。</p><p class="ql-block"> 娘,这是我有生以来,喊您最多的一次,可千呼万唤,再也喊不应娘了……过去,我每次回家,您见了我就说,毅你来了。而今我回到家里,再也见不到娘了……</p><p class="ql-block"> 娘,值此您的头七之际,我把用泪水编成的美篇献给您,谨此祭奠。</p><p class="ql-block"> 娘啊……愿天家里的您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2月12日,父母在滕县基督教会举行婚礼后与亲朋好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最后时光的那些事——二七祭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的二七祭日。</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重病与丧葬前后,记录了我的所见所闻。把这些小花絮讲给母亲听,以此祭奠母亲。</p><p class="ql-block"> 1、 父亲说,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娘没工作,没医保,活到了87岁,又没大病,没拖累子女,临走也没受罪,最后连医疗费和丧葬费,都是用她省吃俭用的钱。你娘一生节俭、不麻烦人,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p><p class="ql-block"> 2、母亲一发病,就住进了ICU重症监护室。母亲一生很少生病,就是有个感冒,她也是喝白开水抵抗过去。第三天我去探视母亲,打量了一下,感觉室内的设施及服务水平都是一流的。后来,我给家人说,这是母亲第一次住这样的高间。母亲没有享受到医保(因漏报),却享用了先进的医疗设施。</p><p class="ql-block"> 3、按丧葬礼仪,家人要答谢来宾。大哥的长子说,让俺二叔答谢吧。我说,我和你二叔都替代不了,你这是替你爸爸尽孝,义不容辞。</p><p class="ql-block"> 4、我的大老外果果,知道她老外婆婆去了天堂,哭着问她妈妈:"外公没有了妈妈,怎么办?","老外婆躺在那里冷不冷?"然后哭成泪人。多么童真的语言,那是因为骨子里流淌着亲情的血啊!</p><p class="ql-block"> 5、母亲走的第二天一大早,兄妹们老觉着得在母亲灵柩前痛哭一场。我们一合计,还是按当地风俗给母亲喊路。母亲的长孙,站在椅子上,面向西南,大声喊了三句:"奶奶,西南明光大道"。随后,哭声在殡仪中心里回荡,久久不息……在教会没举行追思仪式前,我们先按当地风俗祭奠,算是来了个中西结合。其实,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祭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心祭奠。</p><p class="ql-block"> 6、医院通知母亲的医保证不能使用,我和父亲赶紧到社区询问。原来是母亲每年没能及时去社区申报,造成三年脱报。社区工作人员解释说,每年他们都张贴通知,用喇叭喊。我说,社区就四十多个老年人,他们多行动不便,居家养老,对变化的政策不了解,社区人员应该把工作做细,入户核实登记申报,因为这是国家对老人的优惠政策,用党中央的话说,一个都不能少。人不入户,怎能入心呢?</p><p class="ql-block"> 7、妹妹结清母亲医疗费后,还剩二千多元,交给了父亲,父亲执意不要。兄妹们说,也行,到母亲五七那天家人一起聚餐。父亲说,还是让你娘请客!把你娘的钱都花完。</p><p class="ql-block"> 8、 母亲入土的第三天,父亲中了一万元的彩票奖。父亲高兴地说,你母亲因没及时上报,不能享受医保,这回老天眷顾了她。</p><p class="ql-block"> 9、同学的父亲和我母亲先后离世,恰逢十九大召开。老人的后事料理完,同学微信我:没有牵挂了,去恩施采风吧。我:基本以五七为界,再玩。同学:你还信这个?还是共产党员不?我:咱们俩这几天,是国之庆,家之殇啊!同学:是啊,感同身受。我:我们都摊上这么大的事,若要节哀顺变,的确得有个过程,至少我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10、二哥带着他孙女、孙子回家看望父亲,二哥的孙子对他老爷爷说,老爷爷你要是寂寞了,就去我家住吧。浓浓亲情的一句话,让他老爷爷脸上绽放了笑容。</p><p class="ql-block"> 11、紫藤美学馆的小字辈们,见了我就说,三叔,你的美篇俺几个都看哭了。我说,谢谢你们对我母亲的哀悼。借此机会,向所有为我母亲致哀的亲朋好友叩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2年春节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厉害了,母亲的娘家——三七祭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的三七祭日。显摆一下母亲的娘家,以此祭奠母亲。</p><p class="ql-block"> 厉害了,我母亲的娘家。</p><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母亲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和家教熏陶。</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外公黄以元,在赵曰北编著的《历史光影中的华北神学院》一书中,这样记载:"黄以元(1872----1944),字馥棠,滕县北关人,幼时家境贫寒,苦读诗书,清末得中廪贡生。妻杨氏,生二子一女,长子字支田,次子少亡,女配郑氏。黄以元思想开明,宽厚待人,谦恭处事;善书法,自成一体;热心教育,1928年创办"五三小学",该校几经演变,即今滕州市北关小学的前身。"过去老滕县的老人,大都知道他老人家,他是滕县的名人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母亲黄氏,即黄以元的独女。据父亲讲,她精明能干,持家有方。</p><p class="ql-block"> 母亲很多地方遗传了她外婆家的基因,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热爱家人,善待邻里。虽一生生活得平民化,但她骨子里的那种文化修养,是她同龄人中不常见的。</p><p class="ql-block"> 想想也是,母亲生长在一个有文化且较殷实的家庭,处在一个不错的社会阶层。只是解放后被划为地主成分后,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兄妹也因此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 爸爸说,你娘嫁给我时,她娘家陪送了八车嫁妆,全是枣木的家具。父母的婚礼,是按照基督教的礼仪典成的。可以说,当年我母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婚嫁场面,我们兄妹都没达到。</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不看新媳妇上轿,就看老年人入林。由滕州市基督教会为我母亲主持的追思礼仪,给了母亲高规格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活得平凡,走得尊严。</p><p class="ql-block">我们儿女为有这样的母亲骄傲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外公黄以元(1872----1944),字馥棠,滕县北关人,清末得中廪贡生。其独女配郑氏。他思想开明,宽厚待人,谦恭处事;善书法,自成一体;热心教育,1928年创办"五三小学",该校几经演变,即今滕州市北关小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18日,滕州市基督教会为母亲主持追思会,<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位牧师先后祷告</span>。</p> <p class="ql-block">教会唱诗班在为母亲歌唱送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