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风范

老德

<p class="ql-block">1969年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老爸出差去唐山古冶机务段调提蒸汽机车,在北京当时的人民公园(颐和园)手捧“红宝书”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与六个儿子唯一合影,距今应该三十五年前。</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身在南方已有几年未回老家给父母亲上坟了,疫情的影响和环保要求不允许烧纸祭祀,清明来临难以表达对二老的思念和寄托。整理一下以前的日志编辑成美篇,借助云端和网络方式纪念缅怀父母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时间如梭,一晃老爸走了2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时常在我脑海中复现。特别老爸身上勇于吃苦负重的钢毅气质、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关爱亲情的善良品行,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是我心中永远抹之不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自我小时有记忆起,就体验到生活的艰难。那时家里人口多,全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是父亲忙里忙外,既要工作又要上山打柴种地,养羊养猪,房前屋后收拾菜园子,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用他那坚强的臂膀承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记忆里,父亲做过两个拉柴禾的小推车还有雪爬梨,每次拉柴禾他都很“恨载”多拉。为拉柴禾父亲曾冻坏过耳朵、饿昏在路上。那时家里的蔬菜基本不用买,粮食也有余。在父亲影响下,我们哥几个小小年纪就跟随他一起干活劳作,打柴、种地、放羊、割猪菜、捡煤禾,历经磨练,受益匪浅。父亲自己生活非常节俭,火车司机别人出乘带饭他不带,坚持下班回家吃。不讲究穿戴不吸烟,但是很注意清洁。由于父亲操家有方,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们家的日子在左邻右舍中算是比较殷实富足。工作上他很要强,什么事情难不住他,文化不高却精通业务,年纪轻轻就当上火车司机后来晋升为指导司机。从小就听机务段的师付和邻居叔叔、大爷们称老爸“宋车”,这是那个年代对火车司机的一种尊称。再后来直至退休老爸担任铁道部驻机务段验收员职务,具体负责蒸汽机车定期中检(俗称洗罐)验收工作,很令人尊敬和佩服。</p><p class="ql-block">父亲是8岁时跟随爷爷闯关东徒步走到东北,14岁就上班学徒。日本人占领东北时父亲是火车司炉,开车的都是日本人。父亲曾给我们讲过小日本很坏,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典型的是中国人有钱,那时也不允许吃“精米饭”(就是大米饭)。日本宪兵队到处抓人杀人,老百姓时时担惊受怕。“光复”前夕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向日本宣战,一天苏联飞机来了老百姓都纷纷躲避,日本人命令父亲坚持在火车上工作,结果飞机扫射子弹打中了父亲大腿根,终生留下弹孔伤疤。父亲疾恶如仇,对日本人恨之入骨。83年日本一个“拓荒团”(原来在东北干活的日本人)幸存者访问团来绥芬河观光,就有与父亲当年一起共事的师徒。96年父亲去世时的情景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八月份的一天早晨,我五点多钟起来给父亲擦洗了一遍身体,父亲患了胰腺癌,从医院回到家的第39天。父亲当时神志已不清醒,但这天显得非常反常。平时说话已不清楚,但这时确哼哼呀呀唱起了歌。我隐隐约约听到反反复复唱的一句词是“打败那个日本鬼”,我当时感觉到父亲要不行了,他越唱声音越小了……。就这样,父亲带着一生的辛劳永远休息了,带着对小日本的刻骨仇恨永远不会宽恕原谅的。父亲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享受处级离休干部待遇。一辈子从事铁路运输机车乘务和检修工作,末代皇帝溥义从苏联回国(电影战犯)就是父亲驾驶蒸汽机车拉回来的。他一生工作中没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也没发生工作失误和事故,但在我心目中,他的一生饱经风霜,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父亲给我的感受是很严厉,多少有点畏惧。但随着慢慢长大,更多体会到父亲珍惜亲情,对我们关爱有加。在生活困苦的艰难岁月,每到年节之际,即便家中经济也不宽裕,父亲让我们给关内老家的姑妈写信问候并寄去20元钱,年年如此。还给生活磨难的大舅家寄去粮票,给在城市居住的亲属送去自己产的蔬菜、猪肉、豆油,亲属们对父亲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子女父亲更是百般爱护,六十年代初就给长子大哥买了小提琴和冰刀,那时连饭都吃不饱啊。给下乡的二哥买了房子,为此曾受到党内开会批评。小时候没什么玩的,爸爸给我们做铁爬梨、旋冰尕。我们哥几个结婚成家老爸又张罗打家具盖房子,真是操尽了心。他对孙辈们更是喜欢疼爱,孙辈们从小都是爷爷奶奶给带大。值得欣慰的是父亲一生有七个儿子(夭折一个)、一个女儿,八个孙子和三个孙女,可称后代人丁兴旺。</p><p class="ql-block">老爸是位思想观念超前,新潮时尚不落伍的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给家里买了带放唱片的收音机,六十年代给长子大哥买小提琴和冰刀,这在当时生活条件和培养孩子方面十分罕见超前。文革时期为二哥买房子结婚。二哥当时下乡在农村成家,六八年父亲花1400元买的青砖洋铁盖房,是笔不小数目,还承担政治风险(当时不允许党员买房置地搞资本主义,为此曾受到党内批评)。五十年前就有买房意识,老爸的思想绝对前瞻。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去牡丹江给我们哥几个买回一台松下录音机,事前作为孩子我们一点没想到。彩电我们家也是邻居中最早买的,还给六弟买了老家第一批摩托车。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他聪颖好学接受能力特强。14岁上班跟日本人学徒他会说日语,解放后当火车司机担当出国乘务常去苏联他熟悉俄语,偶尔聊天唠嗑不经意就流露出几句日语、俄语来。他还幽默风趣、善谈调侃,常常与左邻右舍和上下班路过家门的师付们聊上几句。议论国家大事,说说家长里短,跟我一表兄时常争论的面红耳赤。</p><p class="ql-block">晚年的父亲身体欠佳双目失明很苦恼郁闷,一度想学吸烟也没学成。记得父亲在世最后一个夏天我回老家在院里给他洗脚剪脚指甲,他略带哀叹地向我倾述,年轻时没学抽烟是为家里省钱,现在老了想学学抽烟还学不会。我安慰说:老爸咱学不会就不学了,没意思了就喝喝茶听听收音机吧。父亲晚年虽身体不好却没有给子女带来负担。94年夏天我和大哥、姐姐带他去北京同仁医院看病,恰巧幸运同仁医院刘副院长带研究生给诊治。在京几日,陪老爸逛了王府井大街并在亨得利花1500元配了水晶石养目茶镜,去白塔寺同和居涮羊肉,吃了前门全聚德烤鸭,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当年毛主席讲话的地方给他介绍天安门广场,老爸激动的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2007年,我萌生想法并亲自去南天门林场挖了八棵松树栽种在父母坟墓四周,象征着八个儿女围绕陪伴在父母身边。</p><p class="ql-block">老爸,您是一位非常称职、可亲的父亲,有着高贵、优秀、不俗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1994年夏陪父亲去北京同仁医院看眼病</p> <p class="ql-block">与大哥、姐姐一家陪父亲逛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登上天安门城楼给老爸介绍天安门广场。他虽双目失明看不到什么,但听到儿女讲述毛主席当年就站在这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老人家激动的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绥芬河机务段</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父亲原工作单位原址,老人家一生献给了铁路事业。</p> <p class="ql-block">绥芬河机务段门前三合林广场,这里曾是父母亲创建的原生态家园,儿女们在这里长大成家。</p> <p class="ql-block">站在1983年自已亲手建造房子的原址,当年成家立业的苦辣酸甜涌上心头。那个年代生活很是艰难,但年青人绝不依赖父母,有自强奋斗成家立业的动力,有勇于承负家庭责任的担当,自己筹办婚事,自己建造房子。那个年代生活清淡,精神充实。</p> <p class="ql-block">当年夫妻共建的绥芬河自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后母亲96年来牡丹江小住几日</p> <p class="ql-block">母亲娘家九位兄长姊妹们,唯一建在仅有老姨(后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三个孙子小时侯。右一是大哥家青柏、右二是二哥家青涛、中间最小者吾儿青洛,左侧两位邻家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幼年的儿子在长大</p> <p class="ql-block">孙辈青涛、青国、青洛、青勇、李伟</p> <p class="ql-block">小哥俩</p> <p class="ql-block">诞生于绥芬河的四个孙子</p> <p class="ql-block">1983年绥芬河成家,1987年乔迁牡丹江的家。</p> <p class="ql-block">与战友、至交永智两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年过八旬的大哥大嫂</p> <p class="ql-block">两小叔子与二嫂</p> <p class="ql-block">现在老大、老五、老六加招手的老三</p> <p class="ql-block">京城外㽒来绥芬河看望母亲娘家亲人,两位舅舅车站送别</p> <p class="ql-block">孙子孙女辈</p> <p class="ql-block">长孙女</p> <p class="ql-block">次孙子</p> <p class="ql-block">外孙子和五舅</p> <p class="ql-block">穿越不同年代的父子青春芳华</p> <p class="ql-block">薪火相传下一代,花开蒂落又一家</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重孙女悠悠</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儿子也成爷</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