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民的美篇

李冠民

<h3> 《西江月》后面的那轮月亮<br> ——系列散文《凭诗回眸》之一<br><br><br> 《七言绝句·题杯鱼🐠 <br>》<br><br> 一鱼漫游玻杯中,<br> 时而仰首问太空:<br> 何日降下暴风雨,<br> 喷云吐雾遨九清。<br><br><br> 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大约刚满十五岁。<br> <br> 那是一个礼拜天的上午,我应邀到朋友家去观赏他买的金鱼。那鱼🐠 金黄,透明,鱼鳞历历;尾鳍飘逸,薄如蝉翼。它沿着圆圆的玻璃缸壁,一圈又一圈地游动,小嘴还不时地露出水面,似在吸氧,又似在诉说着什么,呐喊着什么…… 不知为什么,我看着看着,就觉得突然一下子就和它语境相通,心境相通了——我好像明明白白地听懂了它的诉说,它的呐喊,它的心声……!于是乎,我跑回家就写下了这首小诗。<br><br> 《满江红·大江赋》<br> 一九七二年深秋,于武汉长江大桥。<br><br> 壮哉银汉,<br> 助牛郎、决然下天!<br> 波澜澜,<br> 宏襟荡漾,雄心何坚?<br> 山阻峰遏步愈阔,<br> 峡锁壑桎气更轩。<br> 闯难关,卷起多少浪、<br> 洗九天。<br><br> 内无愁,<br> 外不欢;<br> 长年流,<br> 从无间。<br> 后波涌前涛,<br> 冷笑潺潺。<br> 山随光阴座座去,<br> 一泻九曲注海川。<br> 荡乱礁,确保万船挂、<br> 平安帆!<br><br><br> 《西江月·湘江吟》<br> 一九七二年深秋于湘江桔子洲头。<br><br> 雯落九天紫雾,<br> 烟跻太空飞云。<br> 湘水一道映乾坤,<br> 万舟戏浪浮沉。<br><br> 素喜秋高壮人,<br> 思韬自将心扪:<br> 善身当向陶令村,<br> 济世须闯红尘。<br><br>  这两首词,是我最早的词作——是年,我十六岁。<br></h3> <h3> 说实话,我这一诗两词,虽然算不得大家手笔,但当时却震惊到了我的不少朋友和同事(他们尤其欣赏我的那首《西江月》)。以致于多少年后还有友人在诧异:在那特殊的年代,你这条只读到初一的小鱼儿,怎么就有那样的情怀,怎么就能写出那样的“古董”来?!……是呀,当我今天“凭诗回眸”的时候,我自己也不免这样诧异了一下,但接着我就哑然失笑了――我要是没有这样的情怀,我要是写不出这样的诗词那才叫怪呢!――外人怎能知道我有怎样一位父亲,怎能知道我有怎样的父教,怎能知道我父亲那两箱子书,怎能知道我那《西江月》后面的那轮“月亮”!……<br>  </h3> <h3>  这时,我突然发现—— 当我面对这一诗一词而“凭诗回眸”的时候,却原来第一眼便注定要回照向我那早已离我远去的老父亲,回照向老父亲为我铸造的那轮特殊的《西江月》后面的月亮!换句话说,当我决定要写“凭诗回眸”这组系列散文时,我的老父亲便注定要成为第一位主人公!人人都说人去后入土为安,我却总觉得我那爱了一辈子文学(但却终究没能圆了文学梦)的老父亲只有入文才能为安!愿我的这篇文字能成为老父亲的魂灵乐土,愿我的老父亲能因这篇文字而得以永生!愿我老父亲所有的子孙,以及局外的有缘世人,都能从这篇文字中来感知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h3> <h3> 我的父亲小时上过两年私塾——上私塾并不是家里有钱,而是躲在窗下偷听私塾先生授课而被看好,给了很大的优惠让他入学,他也勤奋好学,居然就修得有了个大概初中文化。这在他那一辈人里就算相当不错了!所以,他在单位有个雅号: 秀才。我小时候在工人村走动,经常会有人指着我说,那是秀才的二孩。我听了就很有点自豪的飘飘然感觉!<br><br>  我的父亲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每逢过年,就会在门口或房头,支起一个小桌,摆上笔墨纸砚,义务为左邻右舍写春联,从不收任何费用,有时候为困难户搭上纸还其乐融融……<br></h3> <h3> 我的父亲爱书如命!<br> 土改时,别人都到大地主家分财产,他却就只弄回去两大箱子书。他后来出外参加工作,走到哪都带着那些书。<br> 他那些书一般都不会外借,我们小时候也不准乱动。<br> 有一年,家里特别困难,他和母亲思考再三,决定卖一部分书来维持生计——当时是我跟着去的。结果,当有一个人,买了几本书,刚走出没多远,他便硬是不舍地撵上去,陪着好话又将书追了回来——而后两眼泪光地收起书摊,拉起我就走了……<br>  文革中破四旧的时候,他将几本不太看重的书撕开压在床头,对来搜查的红卫兵说已将旧书撕了准备做手纸用——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硬是将所有的书都保存了下来!</h3> <h3> 我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心地善良,热情助人,不但对左邻右里力所能及地尽心相助,而且对讨要吃喝的穷苦人也从不让空碗过门——有时在路上看见比较可怜的乞讨者,还让我拿些吃的主动给人家送去。<br> 并且还极富侠肝义胆,哪怕是为乞丐也会挺身而出!<br> 记得我六岁那年,跟父亲到郑州去看望六叔,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要饭的真是不少。<br> 我和父亲出了火车站到一家小餐馆就餐,邻桌一个客人先买了馒头菜放桌上又去买稀饭,回来便不见了馒头,四处一看,见一乞丐正拿着他的馒头在门口狼吞虎咽,便喊着赶了过去,那乞丐一看生怕把馒头夺走,便往馒头上吐唾沫,欲使人嫌脏不要。那客人见状大怒,从后面抱起乞丐便将他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并且还要举手去殴打。父亲见状,一下子便抢过去拦住他大声断喝:“你看看他饿成啥样了,你还要打他?!”所有的人都去看那乞丐,只见他虽然倒在地上,也没有停止大口的吃馒头,真的太可怜了!那客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br>  当时的场景我记得特清——六十年过去了,还犹如就在眼前!</h3> <h3> 我的老父亲还特别会讲故事,他口才极好,形声状物,都能绘声绘色,趣味传神,让你如身临其境。<br> 儿时,我最喜欢听他讲“李大胆打赌”的故事了——那是关于我老家村后一个深潭中的神怪故事,曾多次要求父亲重讲,所以记得最清。<br> 那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很有趣味,并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br> 在我老家村后,有一道沙河,河中有一深潭,长宽各亩许,水深不知几许。据说其中住有神怪,每有异事发生。村里人忌惮,一般白天都很少光顾,晚上更是无人前往。<br> 忽一日,村中有一人称“李大胆”的年轻人大言声称 : 谁若请他喝酒,他就敢往潭边睡上一宿!接着便有几人响应,说只要他敢做,他们就请!<br> 于是,一场神赌,就这样拉开了序幕。<br>  一个月圆风清之夜,李大胆拎着一张草席,便只身一人来到潭边不远处,择地躺下——另有一帮人,悄悄地在很远的地方监视着他。</h3> <h3> 月华如水。<br> 夜越来越深……<br><br> 李大胆虽然年轻胆大,但这时又如何能睡得着!<br> 而正当他心中忐忑,难以入眠的时候,就听见不远的水潭中忽起一阵旋风,接着便见四匹骏马拉着一辆古式轿车,踏波而来……而当来到李大胆身边时,就听见驾车的轿夫长“吁——”一声,生生勒停了骏马。立时,轿中便传出一声嗓音不高,但却很威严的轻问 : “何事?”<br> 轿夫赶忙答道 : “掌柜的,前面有一笼火🔥 挡住了去路!”<br> “火🔥 有多高?” <br> “三丈有余!”<br> “回去!”<br> “是!”<br> <br> 轿车立马转弯,折回潭中……<br><br> 李大胆这时早成了李小胆,始终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br> 良久,见再无动静,才爬起来撒丫子便往回疯跑,连席子也不要了!<br> 遥观的那些人见状也赶紧接着他一道急惶惶地逃回村去!<br>  当然,李大胆这次确实酒足饭饱了一回。<br><br><br></h3> <h3> 光阴荏苒,时光转眼便过去了二、三十年,李大胆也早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半大老头。<br> 这一日,他不知是又馋酒了还是时间一长就忘了害怕,总之他居然又提出和那帮人打赌,而那帮人也就欣然答应——大概他们也想看看那潭中到底还会不会有什么动静……<br> 事情一开始就像上一次的复制版一样——<br> 又是朗月当空,又是一个那样的夜晚,又是一张草席,而半夜之后,潭中又刮起那样一阵旋风,紧接着还是那样一轮轿车,踏波而来,当来到李大胆身前时还是那样停住了轿车,轿中还是一声威严的轻问,“何事?”轿夫依旧答,“有一笼火🔥 拦住去路。”轿中依旧问,“火🔥 有多高?”而这时轿夫的回答便大不相同了——他上次答的是‘三丈有余’,而这次却答 : “不足三尺。”轿中接着就轻声怒令 : “把他给我撂后河里去!” “是!” 这时就见那轿夫将手中鞭子向前轻轻一伸,便将李大胆连人带席一道卷起,向后奋力一挥,便将李大胆“嗖——”的一声扔到了后河里,而后甩一个响鞭,驾车扬长而去……<br> 那边李大胆亏得从小摸鱼🐠 抓虾,练就一身好水性,当下就势潜在水里一动不动地装死,直到轿车去远了,才战战兢兢地浑身颤抖着逃回村里,吓得大病一场,从此再不敢踏向后河一步……<br> <br> 我父亲的口才比我的文笔厉害多了,听他讲你就会感受到那阵旋风是如何的旋转,就会好像看到那轿车怎样分波而出踏浪而来,就会好像看到那轿中掌柜的是怎样一个不怒自威的人——每一个场景都会使你感到如临其境!而讲完后还会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要趁年轻力壮,不然老了就可能力不从心,事与愿违!同时还教育我们无论什么事都要就时论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才有可能办好,才有可能成功——那李大胆就是不懂自己已经时过境迁年老体衰,已经震不住神怪了才被扔进河去……<br>  父亲的口才并不是只用在讲故事上让人难以忘怀,而当他加上睿智加上胆魄用在与社会相关的某个场合时简直就叫人震撼——这一点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文革中在跃进塔上的那一场辩论风波——</h3> <h3> 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的鹤壁市跃进塔。<br> 跃进塔始建于一九五七年,是当年鹤壁市的地标性建筑。以塔为中心还建了街心花园,园地面积南北约长八十三米,东西约长八十四米,共计约七千平米。周围是鹤壁市当年的唯一商业圈,有百货大楼,回民饭店,红旗影院,理发店,冰糕厂,蔬菜门市部,土产门市部……等等,是当时鹤壁市最热闹的地方,是中心的中心!所以,也是当年最有人气的辩论场所。<br> <br> 那大约应该是六六年暑假的某一天晚上——半个世纪了,实在是记不住具体的日子了。<br> 我和哥哥都在跃进塔玩——他大我三岁,已经有点喜欢关心国家大事了,所以他去看辩论去了。而我,则和同学玩小孩的游戏……<br> 不料,正玩的疯疯癫癫傻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同学急火火地跑过来大喊 :“快去看看吧,你哥和一帮大人辩论上了,吵的好凶啊!”<br> 我闻声疯赶了过去。<br> 地点记得很清,辩论是在塔基北口的台阶上进行着。但内容是什么,他们究竟为什么会接上火,我已经一点也不记得了——也许我当时也没弄清楚,我一个刚刚十岁的孩子毕竟太小了!<br> 当时的情景真是太令人气愤了!<br> 一群大老爷们(足有二三十人)居然一起围攻我哥——围攻一个十三岁的孩子!<br><br>  </h3> <h3> 也许是遗传基因的事,我家的人都十分倔犟,哥哥虽然人小,但一点都不示弱——小脸胀得红红的,直着脖子和那帮大老爷们争论,声音很洪亮!……<br> 我急的团团转,却又不知怎样帮哥哥才好,最后,居然大叫着,“你们谁敢来给我辩论?!”试图帮哥哥一把!然而可能是我太小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我……<br> 正当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听同学喊:“你爸爸来啦!你爸爸来啦!”<br> 我扭头一望,只见父亲和邻居老高叔早已锁好单车,顺着西口阶梯大步抢上台来,他那高昂的大背头十分出眼(父亲年轻时喜欢留那样的发型)——后来才知道是一位邻居跑回去报的信……<br> 父亲挤进圈子,一把将我哥拦在身后,浓眉一扬大声说到:“我是他的父亲,有什么问题跟我来说!”而当他弄清楚辩论的话题之后,果断而掷地有声地向对方朗然宣战说:“这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们来辩——你们先说吧——希望大家一个一个地来,不要乱抢着说!”……<br> 原来乱糟糟的场面一下子就被他的气场压住了,辩论开始有序而行。<br>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再加上我当时确实太小,所以当时究竟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我是真的说不来了——好像是在争论某一个大领导究竟是革命派还是保皇派似的,而且当时双方都具体说了些什么,我都毫无印象了。只记得当时的父亲特沉着,特机智,特有大将之风!<br> 只见他先是很冷静,很认真地一声不吭地听对方的参辩者一一讲完,而后又追问一句,还有吗?还有要说的吗?见对方无人再吭,便说,“好,现在我来说——希望大家也能冷静的听,尽量不要随意打断我的发言”……当时他究竟说了一段什么样的开场白,说了什么样的具体内容,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只记得父亲采取的是诱敌深入的策略,只见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向对方,而且好像问得都是对方不能不说“是”的问题,而到最后却突然反唇一击,一下子就把对方全都打哑巴了——就像杨家将里某一位很厉害的将帅在使用杨家的独门枪法——回马枪一样,先是假意一步一步地退却,而到最后突然回马一枪,一下子就将对方刺于马下,解决了战斗!<br> 对方败走,观众鼓掌, 一场看似很难平息的激烈辩论,就这样被父亲三下五除二便干脆利落地拿下——他在我心中的形像一下子又高大了许多!<br><br>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亲也自有父亲的缺点。<br>  </h3> <h3><br> 首先他有些大男子主义,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人说了算,颇有点一言堂的味道。<br> 其次,也有“棍头出孝子”的封建教育思想,虽然不严重,但有时发起火来也会给你来点家庭暴力——而且很喜欢用大拇指和中指配合着用力照额头或脑门上弹你几个大“老崩”——真的很疼呦!<br> 不过父亲毕竟是心地非常善良之人,火气消后又往往后悔,但又不好意思说软话,于是便会领你到街上量力而行地(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点银子)尽量给你买点好吃的补偿补偿你——典型的打一巴掌揉三揉!<br> 记得有一次领到肉食店,狠狠心给我买了一小包熟肉,看我吃的狼吞虎咽,禁不住扭过去红了眼圈……<br><br> 写到这里,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而如今天人相隔,再想挨他几个“老崩”也绝无可能,我的眼眶也禁不住涌出了泪花…… ……<br><br> 人世沧桑,往事历历,五十多年的父子情缘,有太多的回忆可圈可点!<br> <br> 但是,最让我刻骨铭心,最让我永难忘怀,最让我终生受益的还是五十年前父亲在鹤壁公园的八角亭上为我铸造的那轮永无阴缺,永不隐落,永远照亮我人生星空的朗朗明月——<br>  </h3> <h3> 以上图片是现如今从网络搜索到的鹤壁公园八角亭的图片。<br> 八角亭始建于一九五八年,是鹤壁市又一地标性建筑。<br> 它既是鹤壁公园的制高点,也是鹤壁城区的制高点。<br> 站在亭上,西倚太行,东眺东岭;俯看城区,全景毕现;仰望夜空,星月俱近……是鹤壁城区最高最佳的观景平台。<br><br><br> “跃进塔辩论事件”过去不久,忽一日,父亲突然决定要带我登八角亭赏月。<br><br> 那是一个农历十五。<br> 父子二人入公园,步石阶,经熊舍,绕猴山—— 一山猿声啼不住,父子已上八角亭……<br><br> 父亲把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我们登上八角亭不一会儿,一轮很大很大的圆月便从东岭上冉冉升起——她是那样大方,那样从容,那样婷婷然然,满脸都是将要灿出光辉之前的那种充满喜悦的红韵……<br> 剎那间,地球好像突然停止了转动,世间的一切好像都在关切着月亮的升起——<br>  <br></h3> <h3> 高山在注视,大河在注视,世间万物都在注视!<br> 这时,宇宙的中心是月亮,月亮是夜晚的太阳!<br> 暮色越来越浓,月亮越升越高——月亮中的环形山清晰的就像一幅独具一格的山水画……<br> 蓦然,一缕行云,轻纱一般飘过来横在了月亮上方……<br> 月亮上升,行云下移,那情景就像有一双无形的纤纤玉手,在轻轻地拽着一缕轻轻的纱,轻轻的擦拭着月亮,所拭之处,便放出淡淡的金光,很快,月亮周围便耀出一圈红晕,而同时便有七、八个星儿闪亮在还不太黑的天际……<br> 暮色在继续深化,星儿在继续跃出,月亮进行曲也在继续从容不迫地演绎……<br> 终于,月亮一跃而君临天下,将她那如银似水的皎皎玉辉一下子洒满大地!<br> 而这时,市区的万家灯火也早已连成一片,充满生机……<br> 我和父亲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站在八角亭上欣赏着这美到极致的大自然进行曲,鸟瞰着整个市区的人间烟火……<br> 八角亭不愧是鹤壁市区最高的平台!不愧是欣赏鹤壁市人间天上美景的最佳观赏台!<br>  月亮好像也特别看好这个平台!好像也注意到了我们父子二人对她的观注度和欣赏度!好像也对这个平台和我们父子特别加大了光照度,早已用她那如银似水没有一丝尘杂的皎皎玉辉把整个平台照耀的如同白昼,把我们父子二人的身影清晰地印在亭中的地面上,四周的草木树影也被照印的斑驳如画,婷然婆娑……</h3> <h3> …… ……<br> <br>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br> <br> 良久,倚亭望月的父亲忽然吟诵起与月亮相关的古诗来。他仰望着月亮,眼睛一瞬不瞬,神情是那样投入,那样专注,好像穿越到了古代,完全溶入了月亮,溶入了诗的意境…… 他好像已经忘记了我,忘记了眼前的现实世界,只管继续轻吟……他那河南版的普通话很有特色,他的声音深沉浑厚,极富穿透力,在这无际的月色中振荡远传……<br><br>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br><br></h3> <h3><br> <br> 父亲吟完词句,依旧仰望着月亮,静静地凝固了好大一阵,才回过头来问我 : “孩子,你知道这是谁的词吗?”接着可能笃定我不会知道,继续说道,“这是辛词——南宋豪放派词祖辛弃疾的词……。” <br><br> 他说这首词 ,是古人所有的吟月词中最独特的词,是唯一通篇都用天问体写月的词——他说,根据词书的说法,此词一气发出了关于月亮的九问——<br> 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缓缓西落,又从那边冉冉升起?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五问月中嫦娥千载不嫁,是谁殷勤将她留下?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 ……<br> 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住,看了看我,说,“孩子,这一首词,最令人佩服的就是这第六问——这说明,早在上千年前,作者就隐隐意识到,月亮似乎是在围绕着地球转圈——这是非常非常不简单的!”…… ……<br> “而更另人钦佩的是,辛弃疾不但诗词了得,而且文武双全,胆略惊世!”<br> 接着他又绘声绘色地讲了辛弃疾做的那件震撼千古的英雄壮举——他说辛弃疾二十一、二岁那年,为了给被叛徒杀害的义军大哥耿京报仇,利用夜色的掩护,只领着仅有的五十骑,大喝一声,突进敌军五万人的大营,硬是将叛徒张安国、邵进从大营中生擒出来,并且五十骑不伤一人一马,安然而出,报了血海深仇——当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r><br> 父亲讲到这里,复又仰首望月,凝视少许,又吟起辛弃疾的另一些词句——<br><br>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r> 俄倾,<br> 又吟了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r> <br> 又吟了…… ……<br> 又吟了…… ……<br> …… ……<br><br> 那晚,父亲一口气,又吟诵了许多古人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尔后,忽然扭过来身,俯视着我问:<br>  “孩子,古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不知写了多少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恐怕读几天也读不完——你说这是为什?”</h3> <h3> “ 因为美,月亮很美 !” 我脱口而出。<br> “对,孩子,你说的对——那你说说她都有哪些美?” 父亲肯定着我又继续问。<br> “……嗯——”我一下子卡住了,顿了一下,又说,“我说不上来,反正就是美——好看!”<br> “好,我来告诉你——孩子。”<br> 父亲接着说道:<br> “月亮确实很美,而且是形神兼备,内外皆美!”<br> “首先,造型美!你看当她圆满时,她简直就是大宇宙中最美的一个大玉盘——而且圆的比圆规画的都圆,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而且不圆的时候,也如船,如钩,如玉佩,别有韵致!真是满月有满月的美丽,半月有半月的魅力,一钩一线都各具风采!”<br> “其次,色泽美!”<br> “月亮的色泽非常和润,不张扬,不刺眼,天地万物,你想怎么看,你就怎么看,想怎么品,就怎么品——就像一块硕大无比,美惊天地的绝世之玉。所以,她深受人们喜欢爱戴!——在所有的天体中,有关她的诗词和传说最多。 ” <br> “ 而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内在美!个性美!”<br> “内在美?个性……”<br> 我有点懵懂……<br> “是的——茫茫宇宙,天地万物,都有其固有的灵性,属性,品性,个性——月亮,最重要的品性,就是永远追求着美—— 月亮的一生可谓都无穷无尽地处在阴晴圆缺的变化之中,但是无论怎么变,无论变成什么形状,她都以各种不同的美展示在天地之间!而且她还深具淡定自若,百折不挠的个性,盈亏不悲喜,宠辱不惊情,我行我素,圆而缺,缺而圆,只管前行,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就放一线的光辉!……”<br><br> …… ……<br><br> “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领你来看月亮吗?”<br> “我就是想让你懂月知月——引月亮为你的人生知己!”<br> “就是希望你的人生如‘月生’——因为月亮的一生非常像许多人的人生——这一点苏东坡看的很清——所以他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之一生,缺比圆多;人之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两者何其相似!月亮自始自终都能泰然处之 : 缺而圆,圆而缺,缺而再圆……很值得我们借鉴!……”<br>  “人,要有月亮之志,有月亮之品,要争取活的像一轮皎洁如玉,一尘不染的月亮!……”<br> “要圆不怕缺,缺而待圆,百折不挠——要不怕云遮云掩——不怕酷暑严寒!……”</h3> <h3> “孩子——<br>  你记住,你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就抬头看看月亮,你就想想月亮是如何面对阴缺的,你就朗诵朗诵古今精英写的那些关于月亮的诗词——你要把月亮的性格融入你的性格之中——你要争取铸造一个月亮式的人生—— 一生一世要尽力活出美——活出月亮式的大美来——你要身立大志,盛世 : 以笔立世,走文学之路,辛勤耕耘,力争创作出大美的传世之作!乱世,你就弃笔从戎,领兵打仗,报效国家!这样,你才不枉来人世一遭!……”</h3> <h3> <br> …… ……<br> <br> 那一夜,父亲说了很多很多,半世沧桑,已经模糊了许多记忆,很多话语,都不可能原版复现——我只切切实实地感到,父亲就着月光,将一粒种子—— 一粒神奇的种子深深的种进了我的心田!我感觉,父亲在用他那特殊的语言,特殊的父爱,将那皎洁无瑕的月光,一丝丝一缕缕地溶进我的血液,我的每一个细胞——我的心,我的血液,我的每一个细胞,我整个的人都被照的透亮透亮的!<br> 自从那一夜,我感到我的人生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改变 —— 一种质的改变,质的飞跃,并且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笼罩着我,保护着我!<br> 人世沧桑,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的人生经历了许多异于常人的坎坷与磨难,但都安然无恙的挺了过来——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在我心中的星空里,一直高悬着这么一轮光华熠熠的月亮!那皎洁的光辉就像少林武功的金钟罩保护着我的一切!<br><br>  …… ……</h3> <h3> 其实我知道—— <br> 在我人生的星空中,我的父亲就是那轮光华熠熠的月亮——而且这轮月亮永远高悬中天,永远无阴无缺,永远月华似水,风中雨中雷电中都不减光芒一丝一毫!那光芒是核动力!核能量!——那就是无视一切劫难而又浩瀚无边的父爱!!!<br> 哦,月亮——我那《西江月》后面的那轮月亮!!!<br><br>  ……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