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茅台镇到达贵州最后一站、著名的红色圣地——遵义之前,我们先去了遵义北部的第一雄关:娄山关。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h1>娄山雄关</h1> 娄山关位于遵义与桐梓县交界处的大娄山最高峰,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古称天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登上娄山关山顶,迈上西风台,顿觉长风扑面,呼呼作响,脑海里立刻闪出主席的娄山关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俯瞰大地,只见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眺望四周群山,逶迤磅礴,连绵不断。 红军在四渡赤水前后二个多月时间内,曾两次攻克娄山关,这两次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第一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突破乌江天险后进入遵义城,红一军团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部队攻克娄山关黔军防守,形成了遵义的北面防线,保障了中央红军及时召开长征路上最重要的遵义会议。<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第二次娄山关战役是红军在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2月25日彭德怀指挥一、三军团及干部团经过二天激烈战斗,取得娄山关大捷,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四渡赤水与娄山关战役图(图片来自网络) 26日傍晚,毛泽东等人相继策马登上娄山关,夕在阳下的胜利战场上,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下的多个山头都是当年的娄山关战役遗址,山路蜿蜒,峡谷陡峭,战壕的垒砌的石头残存还在,历经沧桑,江山已是风景如画。 <h1>红色圣地-遵义</h1> 离开曾经硝烟弥漫的娄山关战场,我们到达最后一站:遵义。<br data-filtered="filtered">遵义地区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省城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远古至汉朝时期,遵义先后分属于牂柯、巴、蜀、鳖、鳛以及夜郎国管辖,至唐贞观年间,才将古名“播州”改名为遵义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再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br data-filtered="filtered">1935年1月,红军取得娄山关第一次战役胜利、攻下遵义城后,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为最后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故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旧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红军入驻遵义城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整个建筑属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房屋的大门朝向街面,大门正中高悬巨匾,那是毛泽东于1964年11月题写的黑漆金匾,上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紧邻遵义会议旧址,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面展出了许多当年红军在遵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珍贵资料和遗物,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在其中格外耀眼,熠熠生辉。 我第一次去遵义时正值清明时节,方知遵义市已将这个节气作为了当地祭奠英雄的节日。遵义不愧为一座英雄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