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清明节回忆母亲—老七

老七

<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爱菊颂菊如菊</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秦瑞灵(字隆霞)出生于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1908年8月18日,出生地是安徽省宿州市(现归濉溪县管辖)秦大庄孜。</p><p class="ql-block">秦家是名门望族,明朝时从山东迁到安徽,系朝廷命官,宿州市里有秦巷口一条街,秦大庄孜是秦家的寄庄子(附近还有大秦庄,小秦家等秦氏衍生村落)村里有皇封的旗杆,成为老远就能看到的曾经的显赫。</p><p class="ql-block">及到母亲出生时,分了三个院子的秦家大东院,因我姥爷送大舅学中医,三舅到厦门上水师学堂,四舅到南京上金陵大学法律系,六舅上保定陆军学堂,七舅上宿州师范学堂所需费用昂贵…当年军阀混战,匪患猖狂,政府走马灯的换,搜刮民脂民膏,名门世家的大东院如同风雨中飘落的晚清王朝,家道中落,只靠卖地,典地度日。</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先贤达人在西风东渐中上下求索,谋求科学救国和推翻旧制度而前仆后继奋斗牺牲。</p><p class="ql-block">秦家不乏血性的男子,所知的四代人中,有我六舅当上红军团政委牺牲在湘江战役中(听说井冈山烈士墓碑上有名字);有在当地最早拉起抗日武装,牺牲在与日寇第一次战役中的我七舅。<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抗日时期,秦家参加新四军八路军的几十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从安徽进入河南时的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三岁父亲五岁,定了娃娃亲,婚姻的红线把他俩拴了一生。</p><p class="ql-block">母亲说起儿时以死相拼,拆开了裹脚布,从此有了走南闯北的革命资本。</p><p class="ql-block">母亲自小聪慧过人,从隔窗偷听家塾背书,别人不会,她隔窗提示。我姥爷发现了这排行第九的女儿是读书的人材,进而允许她进自家私塾与侄儿们一起上学,奠定了母亲的文化基础。</p><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爷爷笃信,写信不让母亲再学。</p><p class="ql-block">母亲十六岁便嫁到张家,开始了她当牛做马的痛苦生活。她的一双大脚,她的读书认字,都被当时穷乡僻壤的农村人耻笑!</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在当地被称为传播革命思想的摇篮→安徽省第四农业甲等学校读书。</p><p class="ql-block">执教的有从欧洲日美留学归来的老师,图书馆有进步书籍和专业书。五四运动的爆发,经在北京学习的皖籍大学生沿津浦铁路传到了四农。四农成为皖北革命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利,国民党抓捕杀害了共产党人,父母亲虽不是共产党人,但同情支持他们。父母亲尽其所有,把自家收的粮食接济被害被捕的共产党人的家属。</p> <p class="ql-block">1952年调到开封邮政局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31年的918东北丧失,看透了国民党的贪腐无能,接受革命思想后,父母亲双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父亲参加了抗日武装,利用教书育人时的进步学生扩大抗日力量,在新四军的地盘建立共产党的政权,活动战斗在敌占区,游击区和解放区。</p><p class="ql-block">母亲则保管传递县区的秘密文件,枪支弹药,掩护联络穿梭于津浦线上的领导干部和地下交通员。</p><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父母亲安置掩护治疗(我大舅是名中医,治疗掩护不少新四军伤病员在他的药材园子里)新四军伤病员(我家养伤三人,母亲让他们装哑巴,对付日伪搜查)让他们痊愈全部归队。</p> <p class="ql-block">1958年在河南省邮电管理局</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母亲,常常一个又一个地回忆解放前她经历的惊险命悬一线的事。缅怀那些被敌人五马分尸,活剝生剐的战友惨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86年在自己家西山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经母亲送到新四军根据地如河南永城和江苏洪泽湖根据地的革命青年,有百人之多。</p><p class="ql-block">父母亲从不搞私人关系,革命胜利后,进了城,基本上和老战友及同志们没有联系。</p><p class="ql-block">是文革中的外调,让父母亲知道了老战友和同志们的情况,也让这些经历战火与政治洗礼的革命同志联系多了。</p> <p class="ql-block">1992年的照片永远乐观通达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乐观豁达的母亲,把当年送青年人去新四军四师根据地时,坐小船夜行时,某男尿湿了同行女生带的新被子的故事,当着已经当上爷爷的这位烈士子弟面,连说带笑比划着诉说。听者一点儿都不尴尬,仍不好意思的笑着。</p><p class="ql-block">几经磨砺的革命友谊长存!特别是母亲在生命终末期间,当年被她送进革命队伍里的同志,络绎不绝地到航天医院向候她。弥留之际的母亲仍努力的睁开眼睛道声“谢谢!"</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亲不但双双参加革命,还先后把自己的四个子女送进了新四军的队伍。而在一九五四年,这四个子女为了响应建设新中国的革命需要(大姐放弃了当省妇联主任的乌纱帽),努力的苦读,全部考上(二哥是保送到哈军工)了大学。毕业后分别在教育,国防,航天和机器制造战线上工作。</p> <p class="ql-block">和两个女儿合影:母女加战友。</p> <p class="ql-block">时代造就了经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的母亲。她一生迈着前进的步伐,与一切艰难险阻作斗争,孜孜不倦学习新知识新观念,永不落伍!</p> <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过的惟一一个生日一庆九十大寿</p> <p class="ql-block">去年的清明节,我为淮北张家做了网祭,溯源张家的旧亊和家谱,祭奠张家所有的故人。</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清明节,用回忆母亲做网祭。</p><p class="ql-block">父母亲的骨灰撒进他们战斗的黄河中,没留任何金钱和有形的财产。我愿后代继承前辈的为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的忘我精神和廉洁自律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百年复兴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感谢慢行者提供的菊花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