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沐浴泉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山,母亲是河。父母的山水,便是我们兄妹自小到大最宁静的港湾、最坚强的依靠、最温暖的四季天。</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笔下写过母亲,但未能记录母亲的全部。闲暇之余翻开记录母亲的美篇,伴随着音乐,总被文字牵引回忆着母亲那些过去的酸甜苦辣和耕读持家。其中,自觉不自觉地也出现父亲过去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今年,父亲78岁了。有关父亲过去的点滴,自我记事之后,便一致存在心里,从未用文字记录。今天,难得有点偷闲的时间,透过办公室的窗看到连绵不断的山,便点燃了我用文字记录、回忆父亲过去的激情与行动。</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抗战胜利前一年出生的,兄妹4人,是家里的老小。那时虽算不上大家人口,但因兄妹出生间隔时间长,随着各自相继成家,大家庭矛盾逐渐显现,自然也相继分家。据父亲说,分家那会儿我还没出生,父亲带着奶奶从老家大院搬出来,到二荒扒(小地名)自建房屋。</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他的亲侄子(大伯的老大)是同学,上过高小,他侄子顺利读完书,最终从事了教育工作。而父亲因为在需要劳动力才能分到粮食的年代里,为了家庭的生计被迫中途辍学回家务农。父亲上学虽然不多,但他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可见父亲读书还是蛮用心的。在那个年代能识文断字,读讲古经,为人代书,也能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父亲的字结构匀称、稳健秀丽、行云流水,在老家僧人凹沟内沟外几乎无人不知。这些特长也让他几乎包揽了本组和亲邻除夕的春联、香火及报条,每年腊月最后几天家里来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我们家总是除夕最后贴对联的。数十年来,虽耽误了许多功夫,但父亲乐此不疲。随着印刷体的对联问世和父亲步入花甲多病缠身,也就再也没有给别人写过对联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壮年人把手捏成拳头,另一个人把这支拳头握住使劲儿,让捏拳头的人嘴上哇哇叫痛后自动松开,我亲眼所见父亲做到了。这估计和课文《手》里陈秉正的手一样,像支钳子。这些力气,都是父亲在青少年到壮年时期长期从事劳动锻炼是分不开的。家里盖土房,房上的檩子都是父亲亲自一人扛上山花墙的。为了多挣工分,父亲硬是把原本两人抬的电动机一个人扛到综合厂。为了挣钱,父亲给别人抗过条子(木料),他一次能抗接近一般人二倍的重量。在闲暇之余,父亲同龄人或年轻人向他挑战摔跤或撬棍,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人胜利过。正因为父亲年轻和壮年时期,出力劳累过度,便无形中给他自己后半生落下多种病根,不到六十岁便有冠心病,六十五岁那年因老梗住院四次,自此之后,喝药成了家常便饭。其实谁不想轻松点,可家庭生活和养育子女这沉甸甸的担子怎么可能让他轻松,父亲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一步步、一天天熬着,为我们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原本没啥手艺,仅靠务农和出苦力挣钱养家糊口。看到别人开始经商后,也想赚点轻巧钱,便随着他人一块外出做生意。对于父亲来说,除了听别人说的天花乱坠外,仅凭着善良去摸着石头过河。父亲为合伙人担过保,组织过劳工队务工……实践证明,太善良是不适合做生意的,因此父亲在那些年间一次次摔倒。除了花光自己家里原有的一点积蓄外,还因担保欠下了外债。外出那些年,母亲一个人在家挑起了全部生活的重担,这也是母亲每每回忆起,数落父亲的症结所在。其实父亲心里也苦,他何尝不想去挣钱,只是那条对别人来说是光鲜亮丽的路,不适合父亲罢了。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父亲自放弃经商的念头后,四十多岁才开始跟着篾匠学做各式各样的篾具。父亲眼力界和手上功夫本来就好,学啥会啥,像背篓、挎篮、提篮、筛子、笊篱和筲箕等等,他都学会了。这些手艺,也给家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p> <p class="ql-block">  父亲深知,那个年代农民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因此,无论家里再有多困难,除了放假期间他带领我们一块儿干活儿外,其余从不让我们耽误学习。每逢送我们到学校时,都叮咛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父亲也经常主动地和老师交流,有时当着我们的面嘱咐老师要好好管教我们:“娃子不成脾气了给我打,到时间我来谢你的手工。”我们深知父亲的严厉,自上学之后,一致未敢逃学。在父母亲的严格监督和老师辛勤培育下,我们兄妹三人相继考上学,顺利地当上了老师。这在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期,一致被当地传为佳话。因此,也就成了父亲津津乐道和骄傲的资本。知识就这样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改变父母和整个家庭的命运,并又通过我们继续改变着下一代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父亲偶尔也打牌,但这没有他对象棋痴迷。每逢闲暇三几好友一聚时,总免不了要对战几盘。父亲下棋的棋盘都是他自己在牛皮纸上用毛笔画的,在双方中间空白处,有时写上“楚河汉界”,有时也写“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看到父亲精心制作棋盘的那股劲儿,我也带着几分好奇,便要父亲教我们下棋。父亲也毫不保留,循序渐进地先让我们背诵入门口诀:车走直路马踏斜,象子飞天炮打隔,卒子过河横直攻,老将见面要不得。父亲一边说,一边在棋盘上示范,就这样我掌握了最基础的要领。在掌握基本走法后,过一段时间便教我们招数,如用炮攻杀老将的“闷宫”、“重头炮”,如用马来攻杀老将的“卧槽马”和“高脚马”,用炮、马配合的“马后炮”,单纯用车的“白脸”和“双车错”,用炮和车配合的“铁门栓”……父亲就这样把我培养成了业余爱好者。父亲在下棋之余,也给我们讲象棋如同世事和处事一样,没有定法,只要得法,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农闲时父亲到集镇上去采买日用品时,总是找学校和卫生院的棋友或牌友切磋对垒。兴致高时,有时都忘记了回家吃饭的时间,在我的记忆中好多次早饭出门,直到天黑才回家。因此,母亲给父亲又贴了一个“憨头包”的标签。父亲的确性子有点憨,母亲有点强势而且是个急性子,他们走到一起,才避免了好多不必要的争吵。父母的缘分也是天作之合,冥冥之中的天意。</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母亲一样非常节俭。在我们上学那个年代,他们自己穿衣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但每逢过年时他们总想着法子要给我们兄妹每人无多有少地添置新鞋和新衣。我们外出上师范时,他们自己打工挣来的钱也舍不得花,总是被母亲积攒起来,给我们筹备学费。那时候虽然学费不贵,我和哥哥先后考上师范和师专,对于原本没有固定收入的父母供养两个在外地上学的孩子来说,真是含辛茹苦,想尽千方百计。等我们参加工作到后来到城里工作那会儿,父母总想着我们才买房子负担重,总是从老家送来各种时令菜。每当我们电话了说给他们买点东西时,他们总是推辞说这那都有。其实我们知道他们是想给我们减轻负担,让我们把钱花在刀刃上。后来我们把父母从乡下接到城里时,我们给他们的零花钱,总是舍不得花。可要是那个孙女考学、上学或过生日时,他们总是把攒的钱和祝福送给每一个孙女。在他们的感染和带动下,每当他们生日时,孙女们也会准时送上祝福。既是因为上学或工作赶不回来,那也会通过电话来传递。</p> <p class="ql-block">  有关父亲爱护和教育我们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他和母亲的善良、勤劳及知书达理在养育我们的过程给我们烙下同样深深的印记。这样的父母亲,既让我们骄傲,更让我们自豪。“父母俱在”是孟子三乐之一。台湾作家琼瑶说:“拥有父爱是幸福的。”因此我们是快乐的,更是幸福的。我们自他们手中接过尊老爱幼的“接力棒”开始,陪伴、赡养父母便是我们创造和追求快乐与幸福的峰值和长度。</p> <p class="ql-block">  最后,祝愿父母:福寿康宁!笑口常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