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疫情防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防护,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突发疫情。</p> 学生篇 <p class="ql-block">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p><p class="ql-block"> 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非常时期更加考验我们的自制力和毅力,所以希望同学们做好自我管理。</p> <p class="ql-block"> 二、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而去拒绝的,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调节。</p> <p class="ql-block"> 三、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一个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子上面的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p> <p class="ql-block"> 四、建议密切亲友互动交流,做到隔离不“隔心”,在家里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沟通平台与同学交流,与亲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支持,即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彼此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 五、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可在这一特殊时期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等,不仅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又帮助家长减轻了负担。</p> 家长篇 <p class="ql-block"> 一、放松心态稳定情绪。</p><p class="ql-block">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的情绪稳定,孩子受到的影响就越小,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家长朋友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与孩子沟通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爱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 二、亲近陪伴孩子。</p><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们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锻炼等,这样既可以舒缓不安,也可以让孩子心灵得到抚慰,在这个非常时期,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承担着一些心理压力的,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关爱、呵护,有利于形成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 三、安全防疫做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多运动、少外出,减少流动性,积极做好疾病防护措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p> <p class="ql-block"> 四、面对压力做到以下:</p> 教师篇 <p class="ql-block"> 一、从容面对,不恐慌。</p><p class="ql-block"> 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不确定信息,关注官方首发疫情动态,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防护工作。</p><p class="ql-block"> 二、家校携手抗击疫情。</p><p class="ql-block"> 立足岗位,常态防控,发挥作用,听从上级统一部署,认真排查准确及时上报数据,按要求防控。积极调整心态,家校携手,有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 </p><p class="ql-block"> 三、注意心理调适,减轻工作压力。</p><p class="ql-block"> 换立场。根据抗疫要求,我们要联络学生和家长上报信息,情况繁杂,工作压力大,但每一条发至家长群里的信息和上报工作,对疫情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积极发挥作用,做传播正能量的使者。</p><p class="ql-block"> 换环境。回到家转移压力,多阅读、听音乐、运动与家人互动等方法缓解压力。</p><p class="ql-block"> 换方式。合理安排时间,专注当下任务高效处理,保持适当的休息节奏。</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用健康拥抱每一天的太阳。如果感受到无法自行调节的情绪问题或心理困惑,可以寻求心理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