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调查时间</b>:2020年3月 </p><p class="ql-block"><b> 调查方式</b>:座谈、走访、实地考察</p> <p class="ql-block"><b> 摘要</b>:民俗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民俗旅游是转变发展方式,是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增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有力抓手,所以为了助力脱贫攻坚,弘扬传承民俗传统文化,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把乡村文化进行开发打造,让乡村发展有了魂,有了主线,有了传承的展示,进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同时也解决了城乡贫富差距的困境,最终实现了全民共同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是基层组织当前最大的任务和责任。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杨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探索,在振兴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p><p class="ql-block"><b>关键词</b>:民俗旅游发展政策支持 <b> </b></p><p class="ql-block"><b>引言</b>: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号召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了福音,何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我们要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天下情怀之中,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文化血脉。 </p> <p class="ql-block"><b> 一、基本情况 </b></p><p class="ql-block"> <b>(一)</b>村情介绍:微山岛位于微山湖中,地连苏、鲁二省,襟带丰沛铜滕四县,水拥荷围,风光旖旎。古老的杨村就坐落在美丽小岛的最东端,距县城21公里,村西有农贸市场,村北有微山岛航运站和渡口码头,是微山岛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p><p class="ql-block"> 据传,元朝中期杨姓人家来此建村,称杨家沟 ,杨家道沟,后改称为杨家村。殷氏家谱载,明朝中期殷氏建村上庄,清咸丰年间,因湖水上涨,东部杨家村逐年上移,与上庄连在一起,后改称杨村。1959年上庄和杨家村同属杨村大队,1984年实行机构改革,分为上庄,杨村两个行政村。目前,杨村共466户,1386人,耕地1085亩,党员39人,微山湖因铁道游击队而唱响国内外, 而杨村也因微山湖远近闻名,它是一座古老的革命老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当年作为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革命武装的抗日活动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革命胜利作出了的贡献。然而这个村子并没有因为有如此影响力的过往而兴盛不衰,反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杨村在发展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2010年前后,杨村一度陷入人心涣散、集体意识退化,各自致富 ,矛盾多、环境差的局面。长此以往,加上杨村村“两委”成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发展思路相对较少,创新意识相对不足,导致村内发展缺乏产业项目,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村庄各类配套设置建设均低于全镇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为扭转落后局面,杨村村“两委”从人才振兴着手,重点在村内物色适合担任村党组织带头人的优秀青年人才。2013年 ,殷昭祥追随父亲,微山岛上第一位老党员的足迹,带领村民,回复组织能力、争取上级支持、建合作社、引进美丽乡村试点项目、收储闲置村舍合作办民宿... </p> <p class="ql-block"><b> (二)发展过程 </b></p><p class="ql-block"><b> 1、制定规划</b>。2014年以来,杨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加强党建统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在产业融合、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谋篇布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民俗旅游,全力扭转产业项目少、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 </p><p class="ql-block"><b> 2、人才培养</b> 通过培养党组织带头人、挖掘致富能手、引进管理人才等方式。比如,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加强组织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发展产业项目。挖掘本土人才,实现全面振兴。在杨村党支部带领下,各类人才队伍在全村的各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立了后备人才力量。 </p><p class="ql-block"> <b>二、形势与政策 </b></p><p class="ql-block"><b> (一)</b>传统的生产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要求。 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分散个体、小单位为主体以及单一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产业单一、粗放耕种生产、造成低收入或负收入,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多数农民不愿种地、甚至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鱼鹰捕鱼生产方式,也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中面临着断裂的危机。所以村民期待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高效、高附加值收益。 </p><p class="ql-block"> <b>(二)</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多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农业产业开始衰退,乡村经济停滞不前,由此出现了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童村和贫困村,“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三化现象严重,农业发展模式普遍粗放,缺乏管理,农产品供给质量差,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产业兴旺是根本,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宜居是基础,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乡风文明是关键,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治理有效是保障,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是目标,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三、发展策略:</b></p><p class="ql-block"> <b>(一)成立</b>: 2016年,杨村党支部为解决群众创业资金不足、村内资本流通困难的问题,引进中国乡建院团队,探索发展内置金融项目。于当年6月成立了鑫缘旅游合作社。为充分推动该项目发展,杨村党支部先后两次邀请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到村指导工作,为杨村下一步发展打好了理论基础。目前,杨村内置金融合作社吸纳社员139人,筹集资金181万元,以对村民放款并收缴资金使用费的方式进行盈,先后为57名入社老人、25名贫困户分红共计约10.7万元,取得了巨大成功。 </p><p class="ql-block"><b> (二)特色项目</b>:2016年10月,杨村探索发展特色民宿项目。经村党支部多次协商沟通,成功引进金融专业培训师郭晓冰团队50余人。在郭晓冰讲师的协助谋划下,杨村确定了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民宿产业。2018年4月,杨村又与深圳大舍小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已形成杨村合作社收储村民闲置房屋、郭晓冰团队统一设计规划、大舍小瓦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的操作流程。在郭晓冰讲师和大舍小瓦公司的帮助下,杨村已成功打造具有殷商文化、渔湖文化的特色民宿10套,拓展了农民工笔画、农家餐、乡村表演、游湖、酵素、特产、教育、手工八大产业发展方向,极大地激发了村内发展活力,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p><p class="ql-block"> <b>(三)收益:</b>成立不到两年的村庄内置金融合作社募集资金131万元,贷款给村民发展生产,解决农村中农民贷款难的普变问题。利润以每年分“红包”的形式敬老年社员,夯实村庄敬老孝道文化和精神建设。2018年10月以来,已投入运营的16套民宿备受游客青睐,2019年全年周末的住宿被预订一空。该项目每年可为每户入股农户带来近5000元的收入,运营收益的10%作为村集体收入。 <b> (四)发展远景 :</b></p><p class="ql-block"> <b>1.</b>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乡村民俗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科学编制乡村民俗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建成以休闲度假景区为龙头、综合经营户为骨干、单一经营户为补充的乡村民俗旅游产业链。 </p><p class="ql-block"> <b>2.</b>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杨村的丰富的湖滨生态旅游资源和底蕴丰厚的渔家文化,依托重点景区带动,大力发展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增强乡村民俗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水是微山湖的灵魂和生命,杨村依托微山湖这个“富矿”优势,充分利用微山湖特殊的旅游资源和京杭大运河水上交通优势,退池还湖,退田还湖,保护微山湖多样生态,大力开发实施沿湖原生态旅游带,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为文化插上旅游翅膀。在旅游发展,产业融合 ,民俗文化传承等深挖整理资源优势。建设一个富有浓郁运河和湖滨风情的原生态文化城市。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p><p class="ql-block"><b> 3.</b>红色是杨村不变的底色,绿色是杨村天然的资源。一个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打造"红色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渐具雏形。为传承红色文化,集休闲、观光、红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红色广场和旅游码头正在加快建设,渔村表演、游湖、手工艺品、工笔画画廊、渔家餐等特色民宿产业链条逐渐形成。 </p><p class="ql-block"><b> 4</b>、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p> <p class="ql-block"><b> 四、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b></p><p class="ql-block"><b> (一)发展面临问题:</b>近年来,全国各地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虽已露了尖尖角,但是,大部分民俗旅游开发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雨过地皮湿,而没有淋湿淋透,甚至没有开花结果,民俗旅游发展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p><p class="ql-block"><b> 1.</b>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协调。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各景点各唱各调,各吹各的号,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导致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方面步履维艰。 </p><p class="ql-block"> <b>2</b>.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对文化的发掘投入更多力量。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地点分散,规模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千村一面,业态单一,文化内涵单薄、附加值低等不足之处。 </p><p class="ql-block"> <b>3</b>.政府支持与服务没有形成合力。各部门的支持政策与扶持项目侧重点有所不同,多部门协调难度巨大,无法形成支持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合力。</p><p class="ql-block"><b> 4.</b>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生活环境差。特别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存比较好的地方,往往交通也相对落后,深厚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p><p class="ql-block"> <b>5</b>.缺乏大手笔的创意,策划和宣传推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品都需要包装策划,宣传和推介,作为民俗文化旅游,更需要策划与宣传,好的策划,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p><p class="ql-block"> <b>6</b>.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p><p class="ql-block"> <b>(二)思</b>考:在推进乡村民俗旅游发展中,乡村振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困难,集中体现在政策优势和经营分散、不集中、粗放、杂乱无章,都干不大或者昙花一现,发展民俗旅游的实体少等现象。</p> <p class="ql-block"> 根据杨村的发展实际,建议如下: <b> 1.</b>乡村振兴应以组织振兴为前提、为重点。农村基层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对于思想不强、组织不严、工作能力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干部,要加大检查力度,不能容忍。有能力、有致富意愿的干部应该带领村民把农业变成有前途的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人人都向往的美丽农村,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p><p class="ql-block"><b> 2.</b>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主体的专业素质和组织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的规模化发展。 </p><p class="ql-block"> <b>3</b>.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前行的乡村民俗旅游区域性受限。只有在相关部门的出面协调布局下,保持适度规模,规范管理,在突出地域特色,整理挖掘文化元素 ,才是进一步壮大产业 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p><p class="ql-block"> <b>4.</b>在农村第一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使农村一二三产业在同一农业经营主体下交叉融合,实现农产品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推进农业延长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最终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增值和收益分配 </p><p class="ql-block"><b> 五、总结</b>。 </p><p class="ql-block"> 农村稳则天下定,农业兴则百业盛,农民富则国家强。 </p><p class="ql-block"> <b>(一) 发展内因</b>:杨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住乡村振兴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做好人才储备,为发展民俗旅游奠定了坚强基础。 </p><p class="ql-block"> <b>(二)发展趋势</b>:振兴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需要下番苦功夫补齐的短板。当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切中乡村发展的要害,必将极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鼓舞乡村发展士气,增强乡村吸引动力,助推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奋进正当时,杨村两委积极准备,努力探索出一条坚持特色定片、主题定线、以线定点,把乡村民俗旅游融入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主线上,走出一条“以旅促农、依农兴旅、旅农结合、共同繁荣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行之有效的传承路上。</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杨村村道上,面朝大湖、小桥流水、精致典雅的民宿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走进了一幅恬静安详的山水画。一个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新杨村正昂首阔步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