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清明将至,看着父母一脸灿烂笑容的照片,历历往事在脑子里翻涌。他们善良真诚,喜欢帮助他人,是一对口碑极佳的老人。父亲是解放后在识字班学的文化,他刻苦努力,在众多文盲中还算是有点文化的人。在我记事时他就在保卫股工作,后来他申请下到工厂,还是经常被抽调出来搞外调。母亲特别怕他出差,每次出差都需要在段里预支钱,母亲就需要省吃俭用的去还账。那时候母亲有个习惯,只要父亲能拿回全月工资,母亲就会把家里的几口大缸装满粮食。70年代中期,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他曾经被抽调到分局招工小组,正是弟弟下乡的时候,他没有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招回铁路。他曾经负责过机务段的待业队,那时候招工都是从待业队走,他从来都是公事公办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一丝好处。80年代初平反冤假错案时又被抽到保卫股,他对于自己接手的每一个案件都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帮助那些文革初期被迁赶回老家的家庭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在党旗下的宣誓。</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没有文化的文盲,我们曾经想教她学习文化,但是天天从早忙到晚的她没有那个精力学,她告诉我们只要认识两个字就行了,走到哪里进不错厕所的门。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却让很多有文化的人汗颜。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带着我们在全国重灾区的武威专区河西堡生活,父亲在包兰线的狄家台。那时很多铁路家属都开免票到天水、宝鸡买鸡蛋到河西堡卖,赚点钱熬过饥荒年。母亲告诉我们:“你爸是公安人员,公安人员的家属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我不能给你爸脸上抹黑。”她带着两个姐姐去山里捋草籽,跟着武威分局的列车去山丹军马场捋草籽,坐在火车头的水柜上回来,人都快冻僵了。她拼尽全力守护着老人孩子度过那艰难的三年。来到石嘴山,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干打垒不论分配她干什么工作她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把工作做好。她经常和我们说:“你爸是党员,我不能拖他的后腿。”她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去维护父亲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有空时也会坐在沙枣树下给我们讲他走过地方的奇闻异事,记得最清楚就是他在外地看了《刘三姐》电影,在大院里为大家讲这个故事,时不时的还用五音不全的嗓子哼唱几句歌词。以至于我一直特别喜欢《刘三姐》里的歌,就是受了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没有文化的母亲一直跟着父亲的调动不停的搬家,能给我们讲的除了小时候的故事就是她小时候看过的河南戏曲,《桃花庵》《秦雪梅吊孝》《陈三两爬堂》……。家中有了电视以后,母亲关注的时间段就是河南台的梨园春和豫剧播放时间,这个时间段的电视没有任何人和母亲争台。</p><p class="ql-block"> 父母走了好多年了,每每他们的熟人谈起他们都是赞美之词,<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父母这辈子没有白活,他们活在他们的儿女和所有亲朋好友的心里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