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叫救姜椋的树长在家外面的山梁上

老梦涂视界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在西盟龙潭后山上艳遇救姜椋树后,至今时常想起那棵长在家乡南京街家外面山梁上的和阿佤山上这棵长得一模一样的救姜椋树。</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常听村子里的大人们讲关于救姜椋树的故事。因风雨的侵蚀,记忆年久失修,记住的传说已所剩无几。故事说这种树也叫救军粮,传说诸葛亮领兵出征,因粮缺被困山中,后发现山野间有一片片低矮植物,上结圆粒状果实,经尝试,无毒,可供果腹,于是大量采集供食用,全军将士渡过了难关。从此,这种生时红色熟时黑色的果实就被人们称为“救军粮”。后来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其果实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小时候我们在家放牛,6至10月份就常到山上把它的果实放进嘴里解馋,其实最主要的是还饱肚子,下午回家时可省些家里的饭。后来我发现它和别的地方叫救军粮的不是一个种,南京街叫救姜椋的这种树学名为南烛,又名米饭树或饭筒树,可助阳补阴,明目壮肾,乌饭树名也由此而得。</p> <p class="ql-block">救姜椋树普遍长得不高,一般为三至六米,最高的大个子也只达九米,树杆粗也不过二十公分。据说救姜椋树本应为树王,在帮诸葛亮解了粮食危机后,诸葛亮因为感念救姜椋树的救急之恩,写了“救军粮,救军粮,封你为树中王”碑匾命士兵送到山上给救姜椋树挂上,而士兵为了节省上山的脚力,就顺手把碑匾挂在了山下路边的椿树上。如此这般,救姜椋树实在是想不通,天长日久,导致气滞血瘀,因为经络损伤,出现离经之血,全身长出了许多分枝,逐渐形成的瘀血使身子也不再是光滑如初,腰不再是直的,整个身子变得腰弓背脱,头发也长成蓬头垢面的样子,皮肤也是粗糙劣样。然而被封为树王的椿树却因气顺劲足个子长高了,地位也立马抬升了,身价上扬,风吹过,那摇摆的样子也比救姜椋树潇洒得多。</p> <p class="ql-block">如果救姜椋树能面对逆境而绝处蓬生,把握好时间长度、向下生长、向上生长、笑对太阳,它比椿树更有利的条件是生长于高山,可以得到更多的阳光。然而在困境中不能自拔,找不出自己的优势而奋发努力,甘愿堕落,终究没有成为山中树王。</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们内地农村盖大房子时最中间的一棵柱子顶上要用椿树做项盖或是闩子锁住接口,以示压镇住。如果不是那个送旨的士兵偷懒,占据这个位置的肯定是那救人无数的救姜椋树。</p> <p class="ql-block">成不了树王,也不能成为无用之树。救姜椋树自有性格,经过风霜雪雨的淬炼,终于懂得了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因别人的错误而自暴自弃,在高高的山梁上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生长着,也同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用自己的身躯为别人滋养和调适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等。</p> <p class="ql-block">它性格温和,善于融入自然界,还和别的长相不一、地位高低不一、脾气相投的植物合起来为人类躯赶体内的恶魔,如《圣惠方》南烛煎里说:“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及皮,拣择细锉)五斤。以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别于净锅中,慢火煎如稀饧,即以瓷瓶盛。每服以温酒调下一茶匙,日三服。治一切风疾,若能久服,轻健,明目,黑髭驻颜。”《本草新编》说“春间采南烛嫩叶,约二十斤。用蒸笼在饭锅蒸之。蒸熟晒干为末(阴干者无用)。大约一斤南烛树叶末,加入桑叶一斤,熟地黄二斤,山茱萸一斤,白果一斤,花椒三两,白术二斤。为末,蜜丸。白滚水送下一两,每日早晨服之。助阳补阴,发白变黑。” 《湖南药物志》里记载的是“乌饭树叶嚼烂,敷患处。治刀斧伤。”《浙江药用植物志》中说的是“乌饭树叶煎汤含漱。治牙龈腐烂。” 南烛作为药用时内服外敷皆可得要领,它的活血,祛瘀,止痛功能会立马领略到它的神奇。那一年我不小心把脚弄伤了,父亲就是用它来治理的,外用治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方到病除。</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雨季的下午我有一种想再一次亲口尝一回救姜椋果的冲动,于是我带着“见最想见的人”那种期盼来到了家外面的山梁上,山依旧,只是少了那些长在山上的附着物,那种失落,尤如“最想见的人”没有来。同行的村子里的人告诉我,救姜椋树被一个草医作为药用砍光了。现在生活好了,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自然也就不再关注这种树的存在对人们生存的影响。倒是为了口袋里更多的数字,救姜椋被当作交换的介质砍光了。然而,砍不掉的是那深远的记忆,此时我想起了宋代陆游的诗“满庭晴日破朝寒,粥罢披裘小倚栏。残菊抱丛香欲尽,一株南烛独如丹。”人生没有圆满的幸福,但有知足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放猪娃和放牛娃对救姜椋树情有独忠,放猪人肚子饿了可以顺手勒一把熟得黑里透紫的救姜椋果放进觜里,在上下嘴壳的错动中就着口水把食物压进食管中,胃里立马有一种舒服感传遍全身,精神也被激活起来了,脑袋就会生出一些奇形怪状的想法。而猪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它只知道树下有可口的果食,如果用身子不停地在树上擦动,地上的果食就会更多,猪当然不知道这其中有一个叫牛顿的人看见果子落地而成了大科学家,也不知道李时珍碰上它后就在《本草纲目》里写上了“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强筋益气,固精驻颜”的文字,成了明代医药学家,对于放猪娃来说猪的简单思维使他可以在旁边多看几页小说,放猪娃只知道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书还会给我们力量和勇气,书让我们学得知识,认识自己。有时间读书是一种清福,放猪娃感谢救姜椋树的相帮相助之恩。那年就是在这棵救姜椋树下读了我人生中读过的第一本小说《万山红遍》,作者黎汝清,小说写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1928年春天到秋天,党领导的一支红军队伍,遵循毛主席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在祖国南方某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斗争故事。作品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歌颂了毛主席带领的红军长征以及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就如好多事物随着时光淡漠了人生的轨迹一样,许多过往就如一把空气,过了再也看不到了,无形无状态,过时有声响,结一季果,光辉一生。自然界之物一生不可能顺风顺水,人生也总会碰到酸甜苦辣,不然,幸福就很普通,不值得追求了。</p> <p class="ql-block">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无求品自高。平凡的救姜椋树在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默默地奉献出了自己的果食,自己从未因不高大而自卑,也不因自己地位低而自废,其实,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就有时间享受人生,生命过程的方程式里杰出与平凡如何相适应,全由心境而定。</p> <p class="ql-block">树的落叶在空中盘旋,久久不愿离开大树,那是它在谱写一曲感恩大树和大地对自己滋养的乐章;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扎堆守望,那是它在绘画一幅感恩的图画,用与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雨水在天空生活的自由自在,但它心中装着大地和百姓,总是流尽身上的一切汗水,倾泻到大地滋润万物。</p> <p class="ql-block">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平凡的态度,宠辱不惊,像救姜椋树一样对待生活,必有阳光明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