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疫情期间居家整理杂物,偶然发现了它!哈哈~热瓦甫。</p> <p class="ql-block">我的思绪迅速追忆到2004年11月28日•喀什•库尔班江,对!就是这个名字~一位维族小伙子。子承父业,在喀什手工艺一条街(我给起的名字,后来老李用高德导航查出了那个巷子的名字~库木代尔瓦扎路)的民族乐器店里,我结识了他,并从他手中购得这把热瓦甫。</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2005年,即将返津的前夕,在果园里我还胆大妄为地表演了一段,哈哈,现在想想,真是太有意思啦。拿话筒的大叔是新疆某歌舞团专业的热瓦甫手哟。</p> 现场最开心的莫过于李老师啦! <p class="ql-block">老李、辛岩、祥平、张老师,孙姐......脑子里瞬间想起了这些熟悉的老朋友们~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援疆战友们......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再次浮现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2004年8月25日,作为第四批援疆教师的我,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p> 乌鲁木齐机场 <p class="ql-block">在乌市转机前往最终目的地~喀什。</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陌生的边陲城市,我将度过一年的时间,完成最后一年的援疆教学任务。</p> <p class="ql-block">当晚到达喀什机场后,记得是二中派了车,接我到达学校。当时应该很晚了,但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安排到一个小饭馆用晚饭,至于是哪个饭馆,早就不记得了。我就记得,上了啤酒~新疆啤酒,第一次见,真想喝一大杯。但是想起出发前,上任老师嘱咐我的话:“千万别显示你能喝酒,否则就惨了”。把心一横,嘴里蹦出几个字:“谢谢大家,俺不会喝酒”!事后,温习很多遍这个牌子。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位老师,一位和我在南开的同事同名~张继文,他是二中的工会主席,音乐老师。还有一位教语文的女老师,姓曾,酒量不小,号称“酒的沙漠”!她也是二中的办公室主任。哦,对了,还有天津的其他援疆老师们。在后面文章里,我会向大家陆续介绍他们。</p> <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我记得临时住在一个小二楼的一间房里,四处凌乱,看到这样的居住环境,说实话,当时有点傻!</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来,环顾一下前天晚上的居住环境,同志们辛苦啦!</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事情是,第二天,学校就安排我们全体援疆老师搬入新建的援疆教师宿舍楼。大家都说我有福气,刚到第二天就搬进来,他们都等了1年多了。</p> <p class="ql-block">宿舍楼里的标语,印象很深。天津援疆教师宿舍安排在五楼,那高度至少相当于普通居民楼的七层高度。每天回宿舍是最痛苦的事情,哎哟哎哟至少得爬5分钟!全当锻炼身体了。</p> <p class="ql-block">宿舍条件我认为很不错了,这是我的办公桌,收拾好了,还是很不错的。</p> 新床铺,被褥都是后勤新提供的。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卫生间简直不敢想象,相当好,真得感谢学校和当地政府对援疆干部的关心!</p> 洗澡的热水器,还是很给力的,始终没有坏过。 <p class="ql-block">坐便器也是新的。后来学校还给每个宿舍配备了自动洗衣机,真是无微不至!</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同屋~天津中学的数学援疆教师张老师。早有耳闻,张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彻夜不眠地看电视,后来我发现这话说得一点也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一切都安顿好之后,转转校园吧。这是喀什二中的大门。二中在当地是非常不错的一所完中校。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都有。每年高考成绩在当地也是非常值得吹牛的!</p> 二中门口的高考成绩榜。 <p class="ql-block">教学楼很气派,非常出乎意料!</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开学了,从老李那里得到“好”消息是:今年高二要到农场进行教学工作,全体高二学生到二中在农村的教育实验基地集中封闭式学习。全体高二老师在农场进行授课,并且轮流值夜班。</p> <p class="ql-block">农场的学习工作环境绝对历练人,这是大门。</p> 操场 教室 篮球场 宿舍 这半截氧气桶就是上下课的手动铃,声音很大,很管用的。 教室 办公室 <p class="ql-block">教师宿舍</p> <p class="ql-block">怎么样,这是我的床铺。晚上睡觉确实会听到老鼠咬门的喀喀声!涂了风油精,蚊子确实可以阻挡住。早晨起来,脖子下面有几颗老鼠屎,我是亲眼见到过的!</p> <p class="ql-block">周三没课,不用去农场。一早起床,二中门口闲逛,发现新鲜物-鲜无花果,第一次见这东西,大概1元1个,买了四个,用大叶子托着,开心地回宿舍了。尝了一口,真甜啊!我印象中只见过无花果干,做成细丝长条的那种。</p> <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新疆葡萄特甜,顺便也买了一串,确实甜,而且是脆的。老李说,等再过过,到农场可以买到现摘的“美人指”,那味道绝了!</p> <p class="ql-block">没几天,就和孩子们熟了,教学工作顺利推进。</p> <p class="ql-block">左二是位维族小姑娘,右二是我的课代表。不知道这些孩子现在怎样了,他们的孩子估计都满地跑了!</p> <p class="ql-block">农场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教学条件都有些辛苦,但现在想想,对于学生的成长,这种集体生活的体验还是很有意义的,至少锻炼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教师集体的凝聚的提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没课的时候,我经常到教学区附近散步。初秋时节,到处弥漫着田园里收获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是沙枣树,上面长满了沙枣。当时风靡一时的刀郎有一首《沙枣花儿香》就取材自这种植物。</p> <p class="ql-block">新疆的牛羊肉为什么如此鲜美?吃沙枣长大的啊!</p> 水塔 田间的灌水渠 <p class="ql-block">遍地的野花</p> <p class="ql-block">这是典型的南疆田园,周围的杨树林围起来的一小片耕地,既防风又挡沙,里面种植着棉花等作物。</p> 远处是连绵不绝的昆仑山脉。 镜头拉近看看,山上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 老李说这是洋姜。 <p class="ql-block">柳树瘤</p> <p class="ql-block">农家小院子</p> 冬瓜个头不小。 莫要小看这个物种,在新疆遍地都是,永远离不开它。 <p class="ql-block">新疆棉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必须要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老李后来用这东西给我们包了一顿饺子,据说是苜蓿。</p> <p class="ql-block">玉米地</p> <p class="ql-block">新疆老黄牛</p> 无花果就是从这里生出来的。 少数民族同胞们的孩子基本也是散养。 居然还有蘑菇。 转眼迎来了第20个教师节。 <p class="ql-block">在二中礼堂进行了表彰大会。二中开全体会前挨个点名的管理方式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记得9月10日当天晚上吃过饭,我们天津的几位老师们一起出来遛弯。</p> <p class="ql-block">这是喀什商业步行街,在当时的2004年已经是相当具有现代气息了。</p> 广场上矗立着的主席像。 <p class="ql-block">一晃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全国人民迎来了建国55周年激动人心的时刻。9月30日晚喀什市区放起了焰火。</p> <p class="ql-block">明天是十一,2004年的国庆节当时好像只有两天假期,大家商量着要一起去一趟塔什库尔干(当地老百姓称为塔县)转转。老李立即动用两年来积累的人脉,租了一辆猎豹。真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介绍一下本回忆录涉及的主要人物,也是这一年来结下终生难忘友情的同志们。本人老薛,南开生物教师,回忆录的主要创作人。在二中时任高二年级1、2班的生物教师。</p> <p class="ql-block">出场率最高的老李,是新华数学教师,援疆三年,新疆通,没有不知道的人和事。时隔18年,随便一提,还能记得当初的人名,太厉害了!性格极开朗,在二中兼任天津援疆教师厨师长,做的一手好菜。</p> <p class="ql-block">辛岩,耀华信息技术教师,技术专家,信息网络一搞通。记得我在制作《西域行》时,给了我巨大的技术支持。也是著名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绝对一流。后面会展示他的诸多作品。</p> <p class="ql-block">祥平同志,一中外语教师,永远带个刀郎帽儿。就爱和他聊天,总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回津后,路上偶遇次数最多的好友。还有我的同屋,张老师,前面已介绍,由于高三有课,没有与我们一同出行。</p> <p class="ql-block">出发没多久就开始堵车,看人家这位大哥等车不误做生意。老板,西瓜多钱一斤?</p> <p class="ql-block">辛岩焦急地瞭望着远方。</p> <p class="ql-block">叼烟的是老李找的司机兼导游~李导。</p> 山上的峭壁是不是像只乌龟。 <p class="ql-block">这个很像即将展翅的苍鹰。</p> 第一次看到戈壁滩。 老李说这是野西瓜,一种生长在戈壁上的抗盐碱植物。 <p class="ql-block">途径314国道,在盖孜边检站附近偶遇一位柯尔克孜族大爷,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区分他们的简单方法就是看他们的头饰(帽子)。</p> <p class="ql-block">大约下午2:00车子停在了一片美丽的湖畔旁,这就是著名的卡拉库里湖。“卡拉库里”意为“黑湖”,是高山融雪形成的湖泊,我们来得不巧,今天太阳被雾气掩盖,形成一个天然面纱,盖住了远方的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峰。</p> 有点老干部内意思。 老李也不知道来过多少次这里。 换个角度欣赏慕士塔格峰。 祥平很开心。 下午四点,我们终于到达塔县。 漂亮啊! 塔县风光无限好。 塔县全称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塔吉克族为主要民族聚居。 <p class="ql-block">差不多快18点了,我们到达了石头城。天还是那么亮。哦,对了,忘记介绍新疆和天津是有两个小时时差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头砌成的石城据说是汉代丝绸之路上的蒲犁国的城郭。后来在清代进行了重建。</p> 巍峨的石头城墙。 远处是高原草甸,蒙古包像星星点点的白莲花一般。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来到了县城里,在一家小旅店住了一宿。我记得旅店门口长满了野生的沙棘。由于到得太晚,周边的饭馆都没什么吃的了!我捏着鼻子吃了一碗剩下手抓饭,味道远不如老李的手艺!当晚睡得很不踏实,憋气!看来对于海拔3400多米的地方我还是有些反应的。</p> 次日起床,用过早饭,门口散步,转转县城。路边开满可爱的波斯菊。 县中学。 这里应该是县城的中心了,这个题为“帕米尔雄鹰”的建筑是塔吉克的标志。 <p class="ql-block">“雄鹰”的一侧是“民族文化艺术中心”。看!艺术中心的楼顶有一个帽子样的建筑,那就是塔吉克族男人的典型头饰。</p> <p class="ql-block">收拾行装继续出发,奔向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山口。沿途一望无际的戈壁,远处是连绵不绝的雪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