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王延霜</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父亲的忌日。昨晚我因前天睡的过少而十分困倦,十一点多即躺到床上,可是直到一点多还没睡着,今晨不到三点就醒了再也没有丝毫睡意。父亲那慈祥的面容、高大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往事、无尽的思绪萦绕心头,令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p><p class="ql-block"> 夜不思寐,满心都是对父亲的思念!无声的泪水打湿了枕巾......</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可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我对父亲刻骨铭心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p> <p class="ql-block"> 我亲爱的父亲是我一生中最亲也最崇敬的人。他的善良,他的纯朴忠厚,他的正直无私,他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的忠诚,他对亲人们深沉宽厚的爱,他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的崇高品德,他身居高位而时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对待工作和身边所有人的那种高尚的人格,他的一切一切,永远在我的内心深处无法磨灭!他刚刚61岁就离开了我们,一生吃苦为了人民,而自己廉洁奉公,身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他逝世时我还不到26岁,小妹妹才19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分散在国内和国外的七个姐妹只要有机会聚在一起,总是情不自禁地怀念着父亲,深情地回忆着那些难忘的往事,而每次只要一说到父亲,每个人刚一开口就立刻止不住地泪如雨下! </p> <p class="ql-block"> .四川老家只有一个姑姑与我父亲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其他亲戚都是后爷爷和后奶奶所生,与我父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多年来一直资助这些亲戚,使他们的子女都得以完成学业,有了一个好的前途。所以我们姐妹回老家时,家乡的亲人对我们非常的亲,虽然我们从小在东北长大与他们从未见过面,可到了一起那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万分温暖,每到一处都有人给我们献哈达,虽然我只回过一次老家,可现在我的家里还保留着好多条哈达。我父亲参加红军前亲手栽下的那棵核桃树已经长得十分高大,枝繁叶茂,每年果实累累,后人至今还在享受着浓浓的绿荫和丰硕的果实。2008年汶川地震,我家的亲戚都在重灾区,有在汶川、理县、都江堰甚至灾情最重的映秀镇的,好几十口人,从近九十岁的姑姑等老人,到刚出生几个月的娃娃,所有的人毫发未伤,没有任何身体或财产的损失。大家都说这真是奇迹,如果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故那算是侥幸,可这样重大的天灾却一大家族的人没有任何人受伤或死难,肯定是老天爷在保佑着他们,是我父亲这些祖上的荫德在护佑着他们。 </p><p class="ql-block"> 地震后老家的亲人们立刻到烈士陵园我父母的墓前祭拜,父母的坟墓完好无损,在青山环抱、松柏围绕之下还是那样庄严肃穆,让亲人们深感慰藉。在他们心中,我父亲永远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最亲的人。 </p> <p class="ql-block">老家四川省理县薛城</p> <p class="ql-block"> 父亲19岁就参加了红军,入伍一个月便担任了排长,入伍两个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加入的是红四方面军,两过雪山,三过草地,还跟随西路军走过那段艰难险阻,异常悲壮的历程 。行军路上,他为了帮助战友,身上常常背着七八条枪或几十斤粮食, 战斗中他不畏生死,总是冲锋在前。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红军的给养严重不足,没有吃的,常常忍饥挨饿或是挖草根煮皮带充饥。没有穿的,爬雪山的时候,他只穿一条单裤,光着脚,穿着草鞋。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以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跟着革命队伍走到延安,走遍全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南征北战,历尽千难万险,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了他的青春和毕生精力。</p> <p class="ql-block">当年父亲参加红四方面军的军旗</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理县红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参加红军走出家乡的山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父亲一直在部队工作,虽然身为高干,但他始终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勤勤恳恳地对待工作,平等亲切地对待身边的战友和部下。在任何时候,他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他人着想,从来不为自己打算。文革后期,凡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就要下乡,沈阳部队当时为了照顾老红军,专门分配给干休所一个名额,指名是给我父亲的,让他安排自己的孩子参军到上海空军医院。我父亲当时是干休所的党支部书记,他主持开会时,却对大家说,老张家庭比较困难,这个名额就给他吧,让他的女儿去参军。而我妹妹高中毕业后才十七岁就下乡了,一直在农村干了五年。但妹妹从来没有为此事而有过任何怨言,她理解父亲的无私品德,而且以自己的行动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农村入了党,当了干部,后来参加了工作,凭自己的努力和领导与群众的认可成长为一个国营企业的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父亲病重期间,许多过去的老部下到医院去看望他,当时他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只见他嘴在吃力地动着却很难听清他说的是什么,一位老同志贴近他身边才听清他说:“老马的病好些了吗?”当这位叔叔哽咽着将父亲的话转述给大家时,在场的人全都痛哭失声,他已经病成了这样还在惦念着其他的同志!他第一次在沈阳军区总院手术出院后,一些过去的老同志请他跟一些以前的部下及身边工作人员聚餐,一位炊事员因那天休息不在而没有参加,过后听说了竟难过得哭着说:“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跟老首长一起吃一次饭了!”父亲是一位领导干部,可身边的普通工作人员却对他有着这样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休后,不肯享受轻闲的生活,他自己用旧布条打了当红军时穿的那种草鞋,每天穿着草鞋骑着自行车穿越那么大的沈阳市区,往返数十里到郊区苏家屯的沈空农场去跟农场的军工一起干农活,脸晒得黑红黑红的。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常有人到我家来对父亲说:“你是老首长,为革命奋斗了一生,你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父亲高血压和冠心病很重),离休后为什么不轻闲地度过后半生,而要自己找苦吃呢?”父亲说:“我当兵一辈子,从来没想过享福,现在离开了岗位,要想办法能为党做点事就做点事,趁着身体还能干就不能闲着,不能白白享受人民的照顾啊!”</p> <p class="ql-block"> 父亲从参加革命那天开始 ,就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谋取任何个人利益。抗战结束后,部队来到东北开始了解放战争。当时18岁的妈妈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爸爸和妈妈结婚组成了家庭。一次,部队分配缴获国民党军的战利品,分给了妈妈一件狐皮大衣。当时的东北天气非常寒冷,妈妈穿上这件大衣,又暖和又漂亮,喜欢极了。可是爸爸要求妈妈不要穿这件高档的狐皮大衣,说我们是革命军人,不能穿得象个阔太太。于是妈妈就把这件漂亮华丽的狐皮大衣上交给公家了。妈妈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姐妹说过,你爸爸当年在延安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因表现突出,受到上级奖励1斤多的黄金,而他却没要一分一毫。他说:“我是干革命来了,不是发财来了,我个人的一切都献给党了,不需要任何私人财产 。” 父亲一生都是这样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和要求家人,使我们全家形成了一种勤俭质朴的家风。 </p> <p class="ql-block"> 父亲对孩子们的爱是博大宽厚的,他对我们姐妹要求非常严格,关心又十分细腻,对我们万分慈爱。我们姐妹小时候生了病,都是父亲带我们去医院看病。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年冬天得了中耳炎,半夜发起烧来,父亲发现后,立即给我穿上厚厚的衣服,为了不影响司机的休息他没叫车,而是在冰天雪地中骑着自行车在满地冰雪的道路上载着我去门诊部看病。以后每天他下班后就带我去打针,直到我的病彻底痊愈。我四岁时,一次父亲出差在外,我患了急性胃肠炎连续三天腹泻严重脱水,妈妈后来告诉我说,当时我已经是皮包着骨头了,从床上下来就立刻躺在地上翻了白眼,马上就要不行了。正在这时候,父亲出差归来,看我这样,急得问妈妈说:“娃娃都这样了你怎么不带她去看病呀?”妈妈说:“你不在家,门诊部那些人哪会重视呀,给开的药吃了都没用。”父亲二话不说,立即调用司令员的车把我送到了沈阳军区202医院。到了医院已是深夜,值班医生十分不高兴地说:“你们防空军(空军的前身)总是把死人往我们这里送。”幸亏父亲为我捡回了一条命,不然这世界上早就没有我啦。 在上中学期间,一次我感冒发烧,父亲带我去门诊部看病,没想到刚出家门我就晕倒在马路上了。父亲立刻把我抱回家 ,然后用当时很少的精面粉亲自动手为我擀了一碗很细很细的面条,端到我的面前,让我趁热吃了下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那香喷喷的味道,还有父亲那慈爱的目光 。</p> <p class="ql-block"> 我6岁多上了小学,因为从小很少在父母身边,每次周末回家我总喜欢依偎在父亲身边玩耍,他教我们打老K、唱歌,给我们讲故事。一次我象孩童时一样撒娇地爬到他的腿上,而父亲什么也没说就把我从他身上推了下来,我很不情愿,父亲无言而严肃地看了我一眼,示意我到一边去玩。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抱过我,我也再没到他的腿上坐过。后来长大了我才意识到,父亲这是在以无声的语言教育我提示我:女孩子大了,就不能再象小时候那样,要懂得男女有别。父亲在空三军工作时,我们家住在一个独幢小楼里,家里专门设了一间办公室,每天他下班后,总是一个人在那里工作到很晚,我们姐妹从来不敢去打扰他。父亲身材高大而魁梧,小时候只觉得他的面容很慈祥,等长大了看他过去的照片,穿着军官礼服的父亲真是威严而英俊,而他那高尚的人格在女儿们的心中更是无比地敬仰。父亲办私事从来不用公家的车,我们小时候没有一个姐妹坐过父亲的车。有一次父亲带我们姐妹去沈阳市体育场看运动会,回来时坐公共汽车,不知为什么,当时那辆车上没有售票员,父亲发现后就站到了售票员的位置上,一路上亲自帮着卖票,每张票只有4分钱,而父亲一丝不苟地细心卖出每一张票。我们家是到终点站下车,下车时父亲把他整理得整整齐齐的一堆零钱交给了司机,那位司机非常吃惊和感动。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妹都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生活十分节俭,我们并不是每年过年都能穿上新衣服,总是姐姐穿着小了的衣服再给妹妹捡着穿,衣服上也常常是带着补丁的。我在小学5年级时已经学会了补袜子,每到周末回家,就用一个袜底板帮妈妈给妹妹们补袜子。袜子实在破得补不了了,大姐就和我一起把它拆成线,我们用捡来的竹冰棒杆削成小的毛线针,把拆好的袜子线几股合成较粗的一股,动手织袜子给自己和妹妹们穿。那时我织的袜子经常受到妈妈和邻居阿姨的夸奖,我可骄傲啦。我们姐妹从小养成俭朴的习惯,都是父亲教育的结果和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p> <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是父亲在补鞋,身边两个年幼的妹妹脸上绽开着天真无邪的笑容。那时的鞋都是用棉布粘成多层然后纳成鞋底,因此很不耐磨,小孩子好动,鞋坏得很快。我父亲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木箱,买了一些专门修鞋用的工具,周末他如果在家,就亲自动手为我们补鞋。我们姐妹每个都穿过父亲为我们补过的鞋。有时部队的叔叔到我们家来看到父亲在补鞋,总是笑着说他,你这个老首长怎么这么节省呀,给孩子们买新的还舍不得呀?父亲总是说:“老传统丢不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现在比战争年代好多啦,不能从小惯孩子啊,旧的补补能穿就不用买新的啦!”</p> <p class="ql-block"> 那时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平民百姓每个月分配的粮食主要是粗粮,只有作为军官的父亲有些细粮。父亲吃饭时每次都是和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吃粗粮,从来没有吃过特殊的营养品。平时他还常常自己动手粗粮细做,为我们做过老家的“割豆子”,就是拿着漏勺用玉米面一点点地做成圆溜溜象面条一样的东西,好吃得很。还用肉皮做成酥皮,用黄豆做成豆豉等等,为我们改善生活。每到过年过节,父亲就亲自下厨房为我们做菜,家里满屋飘着诱人的浓浓香气。父亲做的红烧肉、木须肉、粉蒸肉还有腊肉、香肠等等各种好吃的东西,让我们这些常年住校伙食较差的孩子们,在解了馋享受到口腹之欲的同时,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亲对我们那深深的慈爱之心。我们家搬到干休所后,每家都有一片菜地,勤劳的父亲亲自动手翻整土地,打垄施肥,种下了一畦畦的韭菜、青椒、西红柿、茄子、萝卜、白菜等各种蔬菜,我们家吃的菜基本都能自给自足了。父亲还买来三株树苗,亲手种下了三棵桃树。在他辛勤的培育下,这三棵桃树每年都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我们探家时,看到那满园的翠绿和树上一个个红红的大桃子,真是开心极啦!我们也总是和父亲一起动手施肥除草,整理菜园,有时甚至用手推车推着粪桶去掏粪、沤肥。休息时,就到树上摘下一个桃子,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液满口溢香,真是太好吃啦!父亲让我们亲身体验到,劳动是快乐的,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和甜美。</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还尽力引导鼓励我们去学习许多生活本领。我在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就教我学习骑自行车,每天早晨很早就叫醒我去马路上练习。有一次我不知道父亲已经松了手,回头一看就紧张了,立即摔了下来,倒在地上疼得爬不起来,抱着流血的腿就大哭了起来。父亲不仅不来扶我,还在一旁笑着说:“你这个娃娃不要那么娇气嘛,自己爬起来,不摔几次怎么能学会呢!”我到了六年级,就常常骑着自行车去帮妈妈买粮买煤了。那时我们女孩子都喜欢用塑料丝编织网状的手提袋,可是我们自己用来编织的梭子很不好用,爸爸看我们笨手笨脚的样子,不知从哪儿找来一点竹子,亲自动手给我们削制了好几个非常精致小巧的竹梭子。用着爸爸给我们做的竹梭子,我们编织的技能都大大提高啦!</p> <p class="ql-block"> 从我们小时候开始,父亲就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每个星期我们回家,他都要组织我们姐妹开家庭会议,会上检查我们的学生手册,根据老师的评语和在家里的表现,点评本周内姐妹中表现好的,指出存在的问题,有时批评十分严厉,但我们姐妹都很服气,从不顶嘴,而且如果被父亲批评我们心里会感到十分惭愧,很快就会以实际行动去改正缺点毛病。因为我们知道这是父亲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懂得他的苦心,所以当时我们家的七个姐妹在沈空大院里十分有名,被称为“七仙女”,宣传橱窗里面张贴着我们姐妹在学校学习和劳动的照片,我们家每年都被沈空评为五好家庭,七姐妹在学校都是三好学生。 我们姐妹所在的小学和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多年后还对我们有着极深的印象。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沈空大院有个游泳池,白天是部队军人的游泳训练时间,晚上和周末本院家属和小孩都可以去游泳。而妈妈为了安全不支持我们去学游泳,也不给我们零钱。为了让我学会游泳,父亲总是趁着妈妈没注意时悄悄地拿着一个馒头给我,再塞给我5分钱让我自己去买票。就这样我们姐妹几个都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时就学会了游泳。还有学习缝纫机,也是父亲向妈妈说了许多好话,妈妈才答应让我学的。因为那时妈妈总是要缝缝补补的,很怕我把缝纫机弄坏了她就不能用了。可是父亲说服妈妈:“让娃娃们多学点本领,将来才能独立生活,你总不能跟在他们身边一辈子呀!”父亲那种亲切温和的态度让妈妈总是一声不响地就同意了他的建议。就这样,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在没有离开家之前,就学会了许多生活的本领。在我以后独自生活中,面对什么难事我都不怕,总是自己琢磨一下就会解决啦。</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闲在家里没事,姐姐的同学借给我们一部照相机,我们一起去拍了好多照片。我想起中学物理课时,老师教给我们用暗箱洗照片的方法,就在家里的储藏间用自己做的一个小暗箱尝试着洗照片。因为储藏室的密封不好会漏光,再加上设备过于简陋,我洗出的照片效果很差,父亲看到后,什么也没说。有一天,他带着我去了沈空的办公大楼,找到保卫部的一位叔叔,让他带我去暗室亲自教我洗照片,由此我学会了洗照片的技术。参军后在部队领导安排我接手新闻报道工作时,我亲手拍摄冲洗的第一张照片就刊登在大连日报当年大年初一的头版正中间。那是我组织我们医院的共青团员们去敬老院做好事,为老人们包饺子、打扫卫生、贴春联的一幅照片,展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部队期间,因为通讯报道工作成绩突出,我曾经先后三次荣立了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是军旅出身,但他身上也有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浪漫的情怀。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看电影,我坐在父亲的身边。那天放映的是《青春之歌》,当银幕上出现了一群青年男女走上街头,为了宣传抗日而高唱着《五月的鲜花》时,我忽然听到父亲也轻声地跟着唱了起来。他唱得那么专注,那么准确,从头一直唱到尾。我没有打断父亲,可是我心里非常吃惊,也非常感动。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那动人的旋律和激昂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走出军人俱乐部,我问父亲:“爸爸,这首歌我从来没听过,怎么你也会唱呢?”父亲亲切地对我说:“那时我们都是抗日军人啊,怎么能不会唱这首歌呢?再说,在连队时,我就是教歌员呀!”是啊,父亲也有过年轻的时候,可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为人民解放事业的奋斗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为了培养我们更多的生活情趣,父亲还带我们去参观徐悲鸿画展。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也是第一次看到国画,到现在还记得那次看到的《八骏图》,图中那矫健的骏马奔腾豪放,那样逼真而动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我看了《徐悲鸿一生》这本书,就下决心以徐悲鸿为榜样,退休后就开始学习国画了。我虽然学得不好,但在老年艺术交流活动中,我所在的区老年大学校长还专门到我家借我的画拿到日本和金门去展出过呢!</p> <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在空三军工作时,我们家住在大连,放假后我们姐妹有时会到军部大院去等他,他下班后就带我们去海边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仲夏的傍晚时分,他带着我们在海边走,我们光着脚丫在海水中跳着跑着,捡着海边的鹅卵石扔向海里打水漂玩。忽然间我发现海水金波鳞鳞,宽广的海面上闪烁着灿烂耀眼的波光涛影,再向远处的天边望去,嫣红而镶着金边的晚霞有一种说不出的动人的美。当时我心里非常震惊,被这大自然的美景而深深地打动了。在校园里我们是从来不可能看到这样奇特而美丽的的景象的。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领悟到大自然的美,第一次感受到大海的魅力,那种内心深处的感动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我参军到了军港旅顺,一直在海边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港湾中那些蓝灰色的军舰,穿着水兵衫的海军战士,海上成群飞舞的海鸥,伴着海风看潮起潮落的壮观,还有我念念不忘的少年时代那次对大海的心灵记忆,这些都使我对大海产生了深深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下定决心永远不能离开大海,这一生一定要在海边生活。转业后我来到了厦门,真的是永远与大海相伴而度过一生了。 </p> <p class="ql-block"> 想到父亲 ,太多的往事历历在目,就象刻在心上,永远也无法忘记。可是,留在记忆中的不仅是父亲对我们姐妹们亲切深厚的爱,也有许许多多无法挽回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从三岁开始上幼儿园,六岁多上小学,一直是住校,直到上中学时才走读住在家里。可是没多久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两年之后下乡,下乡一年多后当兵,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那时我们还年轻,不懂事,没有能够多多地理解父亲,心中只是想着怎样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好好努力成长,多为国家做贡献,却没有想到去多和父亲谈心,多了解他在艰苦战争岁月中的经历和许多往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发现家里有一本书,是程世才将军写的纪实文学作品《悲壮的历程》。父亲发现我在看这本书,就对我说,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当时的亲身经历。唉!当时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去问问父亲,他在战争年代都有哪些艰苦的经历,为什么没有想到过让父亲多给我们讲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呢?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他浴血奋战多年,吃过太多的苦了,可是父亲总是那么乐观,从来没说过自己曾经吃过多少苦。记得一次我们部队的领导让我请父亲来部队给大家作报告,大礼堂里满满地坐着全院的军人和职工,父亲没有拿稿子,足足给我们讲了一个下午近四个小时。他主要讲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指挥部队打过的多次胜仗,革命队伍多年来是怎样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我记得他在讲到长征时,没有讲过雪山草地是怎样艰苦,说到吃野菜草根的事,他用手比划着说,那时比较容易找到的野菜是什么样的,吃起来是很好吃的。他还说,那时想吃皮带都不容易,因为都找不到什么皮带了。父亲那亲切实在而且还很风趣的报告引起在座的同志们一阵阵的掌声。当时我边听边想,父亲是这样的纯朴实在,他只字不提自己为革命立下了哪些战功,也不说自己曾经吃了多少苦,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连野菜都觉得好吃,可我们在部队食堂吃饭还经常觉得伙食不好,心里实在是有太多的感慨和惭愧啊!</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的性格坚强而乐观,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党的深情。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自己的任何事情都是小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病逝后,一次我回去探家,父亲和我谈话,提到周总理,他忽然哽咽失声,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看到父亲流泪!父亲病重最后一次住院时,我去医院送他,离开家前,他专门叮嘱我要把新出的《毛泽东选集》带上。住院后,父亲的身体日渐衰弱,连饭都吃不下了,每天只能卧床,全靠输液维持生命。即使这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每天手不释卷地坚持着通读了毛选五卷,还用颤抖的手,在书上划下了重点记号,写下了简短的学习体会。我实在心疼,劝他不要再读书好好休息吧,父亲看着我说:“活着一天,就要学习一天,毛主席的书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从未对我们提过他为革命做过哪些贡献,当父母都离世后,我们姐妹整理家里的东西,没有看到父母给我们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和钱财,但我们看到了比任何财物都更为珍贵的遗产:父亲的“八一”勋章、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勋章,看到了妈妈的入伍通知书,还意外而惊喜地发现了一份周恩来总理亲手签名的对父亲的任命书!父亲虽然从不对我们提起,但他那忠诚而默默奉献的一生,让我们肃然起敬,成为我们全体姐妹心中永远崇高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往事不堪回首啊 ...... </p><p class="ql-block"> 对父亲的怀念是我们姐妹内心深处永远的痛!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而我们不仅没有多多地去理解父亲,更没有为他老人家尽过一点孝心!每当想到这些,我心底那种深深的痛、深深的自责和深深的遗憾常使我涕泪横流!</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您给予女儿们宝贵的生命,给予我们深厚而博大的爱,给了我们整个的世界,而我们这一生却无以回报!唉,行孝当及时啊,而今,当我们懂得感恩,想要报孝我们亲爱的父亲时,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我们再空有孝心,却永远也没有报孝的机会了!! </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病重即将离世前,有一次在病床上对妈妈说:“我们这一辈子生养了七个女儿,让我最满意的是这七个孩子没有一个瞎的傻的,全都健康聪明,这是让我最满意的事。”当时我们姐妹也在身边听着,不太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呢?后来我终于悟出了父亲的意思。正如那句话说的:“最爱你的人心最低。”我们七个女儿上学时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当兵或工作后都十分优秀,大姐成为总装档案馆的副研究馆员,二姐成为出色的外语翻译,我成为中校军官,妹妹们那时虽然年龄不大,但也都很有出息,我们有入党的、立功的,受奖的,父亲从没有因为这些而夸奖过我们,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只因为我们全都健康聪明而深感欣慰!这就是父亲对女儿们最真、最深的爱!</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们都在关心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数人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至亲至爱的人对你发自内心的疼惜!你有多少骄人的业绩,你赚了多少钱财都不重要,只要你健康聪明,就能够独立而快乐地生活,就有机会获得人生的一切。我亲爱的父亲呵,您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您辛劳一生哺育我们七个女儿长大成人,您指引我们正确的人生道路培养我们成材,可是,您的女儿承受着如此深重的大恩,却从来没有为您做过任何一件小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最深的苦痛,莫过于对自己最亲的亲人能够爱的时候没有用行动去付出爱,能够为他做些什么时却没有去做,而到了想去付出行动想去爱的时候,却已经晚了,永远也不可能了!这种无法挽回的、痛彻肺腑的遗憾和愧疚用什么也无法补偿!只能以我一生的痛惜、永恒的怀念,把这海一样的深情、彻骨的痛永远珍藏心底,永存心间! </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深恩永不忘,大爱重于山!您永远活在女儿们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中学时,学过陶铸那篇著名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呵,我的父亲,这正是您那高尚风骨的写照!您高洁的品质、宽阔的胸怀,您无私而不朽的一生,多象那高山上的青松,无论风霜雨雪,无论地久天长,将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p>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大连,我们姐妹们都要相约在海边,手捧着美丽的鲜花,含泪撒向埋葬过父亲骨灰的大海中,以此寄托我们的哀思,献上我们最纯真深挚的女儿之心和怀念之情! </p> <p class="ql-block"> 大海呵,你的辽阔,你的深沉,你的宽广,你的博大,将承载着我们永远不变的爱,承载着我们心的祭奠,让我们最亲爱的父亲,与你生生不息的生命同留天地之间,在这广袤无垠、亘古不变的天地间永存! </p> <p class="ql-block">此文写于2008年9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