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至,望春来——学府路小学七彩阁班二十四节气故事之惊蛰寻春记

王娜

<p class="ql-block"> 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p><p class="ql-block">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p> <p class="ql-block">  时序到了3月初,即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的位置,这一时间是农历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北半球气候温暖,许多地方都播种了,人们盼望收成好。先民们观察此时的现象,如气候、自然界的生物活动跟收成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这时候出现了电闪雷鸣的情况,那么这一年肯定会丰收。“春雷响,万物长!”更有意思的是,大自然千万年的演进,使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都知道此时该露头了,温暖的气候、地上的春草都可供其生长。“春雷惊百虫”,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p><p class="ql-block"> 这一节气非常有意思。二十四节气多跟自然现象、人们的自然感受、农作物种植等相关,但这一节气是跟人们观察到的生物活动规律相关。在细心的先民看来,这一时节就像运动场上启动某项比赛的发令枪一样。这一枪在天地间打响,那些还在冬眠状态蛰伏得太久以至昏昏沉沉的昆虫、走兽们都惊醒过来。</p><p class="ql-block"> 惊蛰的物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在节气的最初一候五天里,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终于在春暖时开始盛开。在二候的五天里,仓庚即黄鹂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用美妙的歌喉渲染春天的气氛。到第三候的五天里,天气渐暖,大地回春,很多动物开始繁殖。由于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翱翔于天地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隐匿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在古人眼里,如果桃树不开花,说明阳气闭塞;如果黄鹂不唱歌,说明臣下不服从君王;如果老鹰不化为鸠,说明贼寇会屡屡出现为害社会。 惊蛰的物候中,桃在中国人心中有特殊的位置。据说中国人在7500年前就驯化了桃树,上古有夸父死而变为桃林的神话传说。在中国人心中,桃能解饿提神,是长生不死的仙家食品,鲜红烂漫的桃花、甘美香甜的桃实,是先民心中的吉祥物,是喜庆、热烈、美满、和谐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惊蛰节气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好时节,为了让学生感知惊蛰节气的特点,我们七彩阁班利用周末开展了寻春纪实亲子活动!要求家长朋友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带着孩子去空旷的地方探听春的消息,记录初春的美!</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大地的尖小的新芽,玉兰花的硕大花苞,绽开的迎春花一片金黄,盛放的桃花粉嫩可人,知水暖的鸭子在水里自由畅游,返绿的柳树在河边随风起舞,……</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既了解了惊蛰这个节气的知识,又学会用眼观察生活,用心体味生活中诗情画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还增加了亲子感情,一举多得,收获满满的!</p>

惊蛰

节气

蛰伏

春雷

万物

先民

五天

桃花

阁班

一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