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市潭门镇。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海洋馆,而是一座区域性综合博物馆。博物馆有南北两区、上下三层,10个展厅和室外展廊。全面展示了南海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疆域的形成、现代海防科技的发展以及我国古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整座建筑是一艘大船的造型,这取义于“丝路逐浪,南海之舟”。大门旁一个纸艺形态的红色大鱼雕塑似乎在船边游过,给人以海域的遐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上展馆前的几组台阶,一进大门即是南区的二层大厅,大厅内的架构也是船上造型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1、2号展厅都是“南海人文历史陈列”。以时间为脉,用丰富的文献史料记载和相关的出水沉船文物,展现了2000多年来我国人民发现、利用南海,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其行使主权和管辖的历史活动轨迹。</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领海由一个内海(渤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个边缘海组成。其中南海的自然海域面积最大,约350万平方公里 。水也最深,平均深度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通过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p><p class="ql-block"> 南海有很多岛礁,有美丽的风景、各种动植物、丰富的渔业资源,还有石油天然气等海中宝藏。我国琼海潭门和文昌清澜一带的渔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那里做海打鱼,世代以南海为生,他们奉南海是祖宗海。</p><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相继出兵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了南海争端。</p> <p class="ql-block">断续线内即是我国的南海领域</p> <p class="ql-block">“曾母暗沙”是我们幼时学地理就记住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我国清代绘制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西出土的两千多年前(西汉)的铜鼓上的图案,上面的大船、海龟、鲨鱼记录了我国早期航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对108兄弟公庙的祭拜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海洋信仰。庙建在永兴岛等岛礁上,是出海的渔民用珊瑚礁建造的。庙很小,但在渔民心中却非常神圣。</p> <p class="ql-block">赵述岛兄弟庙</p> <p class="ql-block">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改称为南海。唐代起,南海诸岛已纳入我国版图,并设府管辖。对南海诸岛核定了其组成部分和岛礁名称。并绘制了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我国清代巡海的舰船</p> <p class="ql-block">法国和日本都曾觊觎我国南海的岛礁,并曾一度侵占。</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时归还了所占南海岛礁。</p> <p class="ql-block">我国海军收复南沙群岛</p> <p class="ql-block">我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我国在永暑岛上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 沿海渔民世代滨海而居,靠海吃海。在“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展厅中,可以了解渔民在远洋出海捕捞中的各种工具和智慧。“做海”涵盖了所有与海相关的作业方式。渔民出远海不仅有罗盘辨别方向,更有前辈从实际航行中纪录下来的“导航指南”—“更路簿”。更路簿开始以口头相传,最晚在明初已形成了书面的版本。</p> <p class="ql-block">礁盘就是我的家,家里吃穿全靠它</p> <p class="ql-block">左:掩网(撒网) 右上:织板</p><p class="ql-block"> 右下:张网</p> <p class="ql-block">左上:采捞 右上:造船</p><p class="ql-block">左下:潜水捕捞 右下:耙螺</p> <p class="ql-block"> 1974年, 我国考古队在甘泉岛上发现了唐宋时期我国渔民在岛上的居住遗址和一口淡水井。</p> <p class="ql-block">甘泉岛遗址上的水井,井水依然甘甜。</p> <p class="ql-block"> 馆中有一厅专门介绍了我国南海航海器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国的造船业由来已久</p> <p class="ql-block"> 福船是可远洋的船,据考证郑和下西洋的船可能就是福船。</p> <p class="ql-block"> 八百年的守候是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这是一艘满载货物的南宋商船,不幸在华光礁沉没。1996年被发现,1998—1999年试挖掘,直到2007—2008年正式发掘。从船上出水了一万多件文物,主要是陶瓷器,还有一些铁器、铜器残片和大量船板。</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光礁1号沉船的复原船(船尾)</p> <p class="ql-block">船头</p> <p class="ql-block">沉船上挖掘出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船上大量的陶瓷器残片。据宋元时期的文献记载:在宋代以前,居住在东南亚一带的原始居民,吃饭时“蕉叶以为盘”,“葵叶以为碗”,更多的以“竹编”、“椰壳”为器;即使在中亚的发达地区,也多以木器、金属器为饮食餐具。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中国瓷器的大量出口,也改变了他们的进餐用具。推动了文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欧洲,中国瓷器曾风行一时,贵族以使用和收藏中国瓷器为时尚。这是1725年,英国戏剧家、诗人约翰.盖伊所作的诗《致挚爱古老瓷器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在窗前看信的少妇》</p> <p class="ql-block"> 科技的发展让我国的海下考古探索从近海走进深蓝。</p> <p class="ql-block">探索一号科考船</p> <p class="ql-block">潜水器模拟舱内</p> <p class="ql-block">中国考古01号船</p> <p class="ql-block">侧扫声纳拖鱼(水下探测设备)</p> <p class="ql-block"> 5、6号展厅“深海寻踪” 主要介绍了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21世纪初,在南海海域对宋代“南海1号”、“华光礁1号”和明代“南澳1号”等沉船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水了大量文物,取得了重大成果。</p> <p class="ql-block">琉璃手镯 宋代出水文物</p> <p class="ql-block"> 磁灶窑酱釉兽纽陶瓮盖 明万历年间 南澳1号采集</p> <p class="ql-block">青花瓷残片 明代</p> <p class="ql-block">左: 磁灶窑绿釉花口碟</p><p class="ql-block">右上: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p><p class="ql-block">右下:龙泉窑青釉碗</p> <p class="ql-block"> 漳州窑青花花卉福字瓷盖钵 明万历年间 南澳1号采集</p> <p class="ql-block">制造于19世纪的琉璃台灯</p> <p class="ql-block">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中的货币</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弦纹执壶 宋代</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菊瓣纹粉盒 南宋 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p> <p class="ql-block">青釉褐彩小口罐 南宋 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p> <p class="ql-block">广彩碗(欧洲雕饰) 清代</p> <p class="ql-block">广彩碗 清代</p> <p class="ql-block"> 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区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丰富的海区。展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标本与活体海洋生物,用声、光、影,融合触控、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展现了广袤富饶的南海风情画卷 。</p> <p class="ql-block"> 南海博物馆南区8个馆的大概情况介绍到此,北区的介绍且待后续。祝各位浏览愉快!</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