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四) 毗卢洞

野获编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毗卢洞</b><br></h1> <div>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镇油坪村厥山上,是安丘石刻造像的代表作之一,整个洞窟群开凿于宋代,延到明清,现存造像465尊,造像区长118米。</div><div>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br></div> <b>幽居洞</b>,平顶,高4.9米,宽4.3米,深3.3米。正壁主尊为柳本尊三身像,左侧为化身像,即柳本尊形象;中为法身像毗卢遮那佛;右侧为报身像卢舍那佛。洞口两侧楹联为“唯有吾师金刚在,曾经百煉色长新”,额顶有“宝岩”二字。<br> <b>玉皇殿龛</b>,开凿于清代。<br> <b>千佛洞</b>。无窟顶,高7米,宽7.45米,深8.6米。正壁刻西方三圣像,左右两侧上方有清代十八罗汉圆雕像,三壁下方小圆龛内刻317尊坐佛。<br> 西方三圣<br> 十八罗汉<br> 罗汉与下方的坐佛<br> 小圆龛坐佛墙<br> 据说画面右侧的佛像酷似某人 歪倒佛<br> 殿堂内供奉的神像,画面右侧的石像是伏羲(手持八卦太极图)<br> <b>观音堂,</b>凿刻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至景祐五年(1038年)。主像为水月观音,又被稱作紫竹观音、风流观音、翘脚观音等。左右两侧有明代“观音救八难”图,稱“观音经变”。<br> 水月观音悬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葉上,像高3米,上身微左倾,袒上身,胸、腹、膝部饰璎珞,左手撑葉面,右手抚膝,五指呈莲花手;赤脚,左脚置于莲臺,轻踏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葉。<br> 水月观音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少女,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为国内罕见的宋代石刻精品,被誉为“东方维纳斯”。<br> 头部 右侧视图<br> 左侧视图<br> 侧壁上的“观音经变”<br> <div><b>柳本尊十煉窟</b>,凿建于後蜀广政廿三年(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北宋淳化元年(990年),窟高5.65米,宽24.8米,规模宏大,布局复杂,耗时30年方才完工。</div><div>柳本尊(唐大中九年(855年)--天复七年(907年)),姓柳名居直,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唐末五代金刚界瑜伽部密宗创始人,被信众尊稱为"本尊"。本者根本,尊者至尊。据传自光启二年(899年)至天复六年(906),柳本尊通过煉指、立雪、煉踝、剜眼、割耳、煉心、煉顶、舍臂、煉陰、煉膝等十次自残行为,奉佛救民,这十次行为被稱作“十煉”。“柳本尊十煉窟”就刻画了整个过程。</div><div>注:煉,即烧。<br></div> <div>主像为毗卢遮那佛,为柳本尊的法身像,左右两侧、上下两层为柳本尊十煉,并配有煉文。窟口左右刻有护法天王,背景有佛、菩萨、天王、官吏等。底部刻有文武仆人侍卫等,共17位人物。</div><div>十煉上层从左至右依次为:煉指、煉踝、割耳、煉心、剜眼、立雪。下层从左至右依次为煉顶、煉陰、煉膝、舍臂。<br></div> 主像毗卢遮那佛,为柳本尊法身像。坐于高1.5米的莲臺上,像高2.9米。<br> 上层图左为煉心,图右为剜眼。下层图左为煉膝,图右为舍臂。<br> 立雪<br> 下层:煉顶 煉陰 上层自左至右:煉指、煉踝、割耳 煉文之一 护法天王 护法天王<br> 顶部小圆龛 小圆龛两侧的题刻文字,记载了柳本尊的生平圣迹。 柳本尊十煉窟前的莲花石<br> 景点内还有些很简陋的石洞,是从前和尚面壁修行的地方,据工作人员介绍,有的和尚进去修行,要几个月後才出洞。 顺便提醒一下,毗卢洞景区目前正在保护性维修,不开放。我们是通过某些关系才得以入内,一饱眼福,有谁想去参观,最好先打探清楚,是否开放。 游览完毕安岳东南四景(茗山寺、孔雀洞、华严洞、毗卢洞),回到县城,时光还早,在老城区转了转。这是一处集贸市场。<br> 专门售卖竹制器物的摊点,竹制品的售价还不低。<br> 当地人把这種菜叫“奶奶菜”<br> 奶奶菜,可不是老奶奶的意思,而是吃奶的含义,名字大概源起茎部下方有一个自然突出的部分,就像乳头一样;其实这个奶奶菜学名为“弥陀芥”,属于芥菜的一种,湖北江浙都有。 菱角菜,其实是鲜榨菜,学名“茎瘤芥”。 一株树龄516年的黄葛树,被列为四川省一级古树名木。 黄葛树根系很發达。 转着转着,走到安岳县文庙。还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br> 文庙的要素基本齐全。这是照壁。 櫺星门 大成门与庭院 正面就是大成殿 大成殿两侧各有碑亭一间 碑亭 大成殿前正路石雕 殿後就是山坡,已辟为紫竹公园。 从公园俯视大成殿 安岳行程的第二天圆满结束,第三天将游览县北的木门寺和卧佛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