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今 古为中用----读《漫说墨家思想》

风生水起

第一次对墨子的印象还是将近二十年前追剧《寻秦记》中了解的片段,以及前几年刘德华主演电影《墨攻》再一次对墨子有了印象。前不久,无意中看到《漫说墨家思想》就买来读一读,来粗略了解下有关墨子的一些理论学说和相关知识吧。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天下大乱,“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当时我国各个思想流派大放异彩,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想着如何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寻求治世平天下。<div>  这本书叫做漫说,也有轻松话题的意味。比如讲到最初的学派中,儒家之士,起初就是指导礼乐;道家之士,起初就是躲避社会的文人;名家之士,起初就是善辩者;阴阳家之士,起初就是占卜专家;法家之士,就是当权者的政治顾问;墨家之士,起初就是手工劳动匠人。孔子起初就是指导礼乐的。</div> 墨翟后人尊称其为墨子,传说他手工技能和鲁班齐名,从一生中活动来看,他属于士的阶层,他一生念念不忘三件事:让饿的人有饭吃,让冷的人有衣穿,让劳动者可以得到休息。我听着这么有点朴素共产主义的思想呢。据说他很有学问,他书中的许多地方都引用了《诗经》和《经书》中的话。墨子的崇拜对象是大禹,“团结互助,兼爱天下”是墨子的做人准则。他的著作《墨子》是汉朝流传下来的,本来收录有71篇,宋朝流失了18篇,现存53篇。 <b>  墨子“十论”</b><div> 1、非命--否定了孔子的“命运论”,把决定人的命运和主动权还给人,激发人的奋斗精神。</div><div> 2、兼爱--这是古典人道主义的旗帜,是对儒家“仁爱”而提出来的,儒家提倡先爱自己后爱别人,墨子确实先爱别人才是爱。而且,儒家对于统治者的规劝一般都是提提意见,叫做“谏官”,如果不听了就退隐。而墨家对统治者则是选贤,而不是宗亲血缘。</div><div> 3、非攻--爱好和平,积极防御。提出了“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主张。墨子带领弟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成了流传两千年的英雄史诗。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墨攻》就再现了那个场景,尽管电影内容和当时实际有些偏差。</div><div> 4、节用--提出了“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并在五个方面尖刻指出了王公大人腐败生活方式,公室、服饰、饮食、舟车、妻妾。这几个方面放在当今社会也同样值得我们警示,许多腐败问题也都是从这些方面引发的。</div><div> 5、节葬--对厚葬陋习的鞭挞,对于这种陋习墨子是深恶痛绝的。他反对“相礼助丧”,怒斥“厚葬久丧”,反对“杀殉”。孔子当时最初是“相礼助丧”出身,说白了干的工作就是类似于今天红白喜事的“老董”,他也推崇要厚葬,要有很尊敬的礼数等等。</div><div> 6、非乐--反对贵族奢靡之乐。他认为当时从事音乐的活动是搜刮民财,贻误劳动生产,但是他对音乐还是很有研究的。</div><div> 7、天志--就是借助宗教的力量,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div><div> 8、明鬼--其实明鬼也是“天志”的具体体现,用鬼神的存在来达到“赏贤罚暴”的社会作用,鬼神与天一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与人民百姓的利害一致;二是有明察秋毫的敏锐力;三是赏罚善恶的执行者。我们也常说,头顶三尺有神明。</div><div> 9、尚贤--也就是开放政权,墨子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常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不问出处等等。</div><div> 10、尚同--也就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设想选举制,选“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根据德行能力,选出天子、三公、诸侯等。他的这些观点有些过于前卫,或许也是某种程度上他的思想没能够为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完全接纳吧。</div> <b>墨子学说的精髓</b><div> 1、科技。由于墨子本身就是一个匠人出身,他身上有一些物理学的知识,他加以归纳总结并形成了体系,包括: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弹力学原理、分子力学原理、光学原理等等。2、逻辑学,总结了诸子百家争辩的经验方法,提出了“总”论,“名”(概念)论,“辞”(判断)论等系列内容。 3、哲学。对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等提出了一系列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系列理论观点都领先了欧洲类似理论上千年之久。</div> <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现在虽然自己对于墨子思想学说的精髓不能够领悟透彻。但是,通过翻看《漫说墨家思想》这本书,大致了解了墨子思想的一些内容。惊叹于在当时整体物质匮乏、科技不乏达的情况下,还能够提出这样的理论学说着实不易。大概是因为墨子在科技和对宇宙观等领域的探索精神极其理论,我国发射的也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也被命名为“墨子号”,可以想象现如今国家对于墨子理论学说的认可度。我也可以想象先秦百家争鸣的场景,叹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正是由于古人的开拓和奠基,也才有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进步使一个同化和吸收的过程,我们每个人也要学会消化和吸收知识。毛主席好像说过,洋为中用,古为中用,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好。当然了,好不好用,有不有用,就要用到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