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回到老家的日子——心归的第一天

深秋柿子树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在陕西省韓城市芝川镇芝西村——2022年4月3日这一天,女儿开着车,老伴陪着我,我们回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老家,肯定已经不是我出生时候的模样……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新居,也肯定不是我心目中儿时的故居……却是我现在连结乡情的落脚之地。</p> <p class="ql-block">  就是家乡人最爱吃的家乡风味——羊肉饸络,都与曾经小时候的味道不一样了……当然,却也是这一碗碗不大一样的家乡风味,仍然传承着家乡的儿女情长和祖祖辈辈演绎不完的春秋故事!</p><p class="ql-block"> 故乡、故居、老友、旧情、乡愁……都浸润在心底里、刻印于脑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与我曾经形影不离生活在一起的祖母、父母亲的身影与点点滴滴都融化定格铭记难忘……</p><p class="ql-block"> 虽然她(他)们离开人世间已经长眠于地下,但我站在故乡新居的地方,依旧能够瞭望到她(他)们安息的坟头——那是爬满了迎春花之地。</p> <p class="ql-block">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返乡寄哀思,清明扫墓诉母恩。</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次回来,打算把故地的新居重新完善补充一下,尤其是把我看重的楼房下面的地下室布置好——住高楼,接地气;阴阳相会情相融,香火不息缘恒通。</p><p class="ql-block"> 回到故地新居,还来不及振奋连续几天参与活动而疲惫的精气神,老伴和女儿因为当天要返回西安,所以她们来不及休息,便马不停蹄先去扫墓祭奠岳父母……待她们扫墓回来,才抓紧时机让开车的女儿歇息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家家户户折杨柳,焚烧纸钱寄哀思。</p><p class="ql-block"> 正是赶上清明节,我的小弟和大妹、三妹、四妹从外地回来到祖母和父母亲墓地祭扫回来之际,她(他)们就顺便来看望我这个大哥来了——到了晚上,我的二妹又来看望(就我和二妹居住在此,所以我没有回来,二妹就担负着做饭接待大家的任务了),她并且送来了今天她专门为姐弟们扫墓而来所制作的韭菜盒子……香味扑鼻,亲情浓郁。</p> <p class="ql-block">  老伴和女儿返回西安的路上,并不特别顺利,先是不能安全上高速,半路上去高速后,到了西安却很长时间不能顺利出来,到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原来西安未央区一带又发现从陕北过来了一个病毒感染者。</p><p class="ql-block"> 看来,我这次回来也是不得不长时间待在老家了……疫情防控即紧张,需要的临时封闭难免伤及无辜。</p> <p class="ql-block">  既来之则安之。晚饭,由我来做。没想到没有老婆在身边,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熬稀饭,竟然也错误百出:</p><p class="ql-block"> 烧开了水,把红豆与包谷榛子一起倒入,微火熬了半天,玉米榛子早已经熟了,可是豆子还是硬的。</p><p class="ql-block"> 没办法,想了想,记得老婆说要早早地就把豆子泡到水里,先把豆子煮一煮。我就急中生智,用爪漓把豆子捞出来,把玉米榛子舀到大碗里,然后洗锅重新添水烧开水煮豆子,待豆子煮好再倒入熬好的玉米榛子——</p><p class="ql-block"> 随后一大锅红豆稀饭就熬好了。端上饭桌,就着凉拌的凉粉饸络,吃着芝麻烧饼,喝了两大碗红豆稀饭。……</p> <p class="ql-block">  老婆不在身边的第一顿晚饭终于心满意足的吃好了——想起女中音歌唱家郭娴芳(也是韓城人)那天领着大家朗诵着的说词儿:“吃饱咧,喝涨咧,咱和皇上一样咧!”体会的想了又想,好像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