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祭祖的来历及讲究

高霞

<p class="ql-block">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p> <p class="ql-block">万荣人清明上坟要蒸子福馍,烤枣蛋,这个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随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在流亡时有一次晋文公苦苦寻找不到食物,介子推割股奉君,以度难关。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与母隐居绵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实际上是万荣的孤峰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文公无奈,只得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当地村民还特意制作一种特殊的食物,因为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所以他们就把馒头扔到火力去烤,然后用来祭祀,但是他们发现这种食物并不好吃,于是就在里边加入馅料,这种食物就叫枣蛋,每年只在清明前后制作、祭祀、食用。</p> <p class="ql-block">子福馍分男孩女孩的。男孩馍上面盘的是龙,小娃的子福馍盖子是老虎头。去地里上坟的总子福馍是两层盖,一个圆的一个方的,取天圆地方之意。馍里面包一块黑面,还有鸡蛋豆芽,核桃枣。一个大子福馍,四个腿,腿的盖子上面扎的是核桃枣。女人子福馍上的盖子边上加有面条,在这里指后代,传宗接代,子孙满堂。有巧手还会在大子福馍的盖子上捏上十二属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媳妇第一年娘家妈要给出嫁的女儿蒸花花子福馍。上面有捏的龙凤,子福馍里包的鸡蛋核桃和枣都是双数,寓意成双成对。</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坟祭祖是一件很隆重的大事情,春节远处做生意没有时间回家的,清明都一定有赶回来,实在不能回来的(如保家卫国的军人们),家里人会从大子福馍上掰一块晒干,留到孩子们回来。现在都是清明这天上坟祭祖,国家也规定了假日,一般都能回来祭祖 ,再现在交通也发达了,自己有车,上了高速几个小时就能到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上坟要提前请先生看日子。族长家家告知。</p><p class="ql-block">到了择订好的良辰吉日,天还不亮,各家各户担着准备好的食物在村口集合,大人们担着担子扛着铁锨,孩子们提着篓子,里面是蜡烛洋火香和纸钱。族长清点家家户户都到齐了,就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族长是走在最前面的。</p><p class="ql-block">有上年娶了新媳妇的家庭,清明祭拜祖先尤其隆重,抬着食摞,第一层是子福馍,第二层是四盘菜 莲菜,黑豆芽,菠菜和葱都要是带跟的,这几样菜都是有寓意的,莲菜是让后辈人多生心眼,黑豆芽希望后辈人做官,以前的官帽是黑色的,葱,聪明伶俐。菠菜,健康幸福,也有说菠菜是鹦鹉菜,女孩子要能说会道,招人喜爱。有一个谜语(红嘴绿莺歌)就是说的菠菜。四双筷子,第三层是麻花,第四层是煮熟的鸡蛋和烤的枣蛋。麻花鸡蛋和枣蛋是给上坟的孩子们分发的,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到。要准备的囖蔚。</p><p class="ql-block">每到一块地里族长都会给后人们讲解这个坟里的祖先是干什么的,几个后人,现在落放何处。</p><p class="ql-block">旧时代家族观念强,如果那家有抱养的孩子要与族长商量,一般是本家族的孩子,抱养外姓的孩子,清明上坟这天是不能进祖坟祭拜的,有了子孙后,他的后人可以进祖坟祭拜。</p><p class="ql-block">上坟先上户坟,户坟上了就各枝分散,各自上自家的祖坟,五服之内是一块祭祀祖先的。</p> <p class="ql-block">上坟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带着子孙后代一起去,可更好地传承孝道。</p><p class="ql-block">坟前先摆好菜,倒好酒,酒先不要倒满,因为在祭拜过程中,还要加酒,以示对祖先的敬意。接着点燃蜡烛,双手合十焚香,烧纸磕头,感谢祖先庇佑子孙平安。原来在祭扫先人时,还有在坟地进食的习俗,意寓与先人共食。</p><p class="ql-block">现在城里有好多陵园,去陵园祭祖,除了需要准备鲜花、香烛、水果等贡品,还要准备扫帚、水等清洁用品,在扫墓时方便清理墓前的污物,擦拭墓石。</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传言,上坟烤枣蛋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我们当地上坟也必有枣蛋,小孩子拿着烤熟的枣蛋鸡蛋要从坟头,坟中,坟尾滚三次。意思是给地下的先人们挠痒痒,也是告诉祖先,你的子孙后代看你来了。枣蛋里面包的馅料是核桃花生麻花切碎,红枣柿饼煮饼切成小丁拌匀。以前烤枣蛋都是在大锅灶的灶塘里(或砖瓦窑上烤),上面蒸馍,下面烤枣蛋,馍馍蒸熟了,枣蛋也考好了,现在大多用烤箱烤,也有的嫌麻烦,直接买几个。</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枣蛋用红枣做内馅比喻介公的赤丹忠心,也有晋文公祈愿介子推早(枣)日诞(蛋)世重生的寓意。</p><p class="ql-block">上坟归来,大人还会从地里挖一撮麦苗,几棵肿手花一枝柏树枝插在大门的门环上。从巷里走过,只要看到那家门环上插有这些,就知道这家上过坟了。</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还有一个植树立碑的民俗,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封建统治者便开始在坟头栽种树木,不过那时的植树只是统治者显示地位的一种标志。而平民百姓是不准立坟和植树的,因此,坟头植树尚不普及。到了春秋时期,民间オ开始仿照统治者的行为在坟头植树,而此时的植树也只是作为祖坟的一种标志而存在的。据《礼记》中所述,孔夫子就曾在云游之前,为了将来能够确切辨认祖坟,就在其父母的坟头种植了松柏。但这时的植树与清明节尚无关联,而真正将清明与植树两者结合到一起的,则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了。相传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因多年在外征战,无暇回故乡,直到他做了帝之后才回乡祭祖,但却一时找不到父母的坟墓。后在群僚的帮助下才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于是便命人修坟立碑,并植以松柏以做标志。恰巧这天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刘邦便根据儒士的建议,将清明定为祭祖节。此后每逢清明,他都要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植树活动。后来此习流传民间,人们便将清明祭祖与植树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民俗。到了唐代,清明踏青与清明插柳的民俗十分盛行。所谓插柳,原指人们身上插戴柳枝的一种行为,但在田野踏青和坟莹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将柳枝往坟头或地上一插,柳便成活,无意中也起到了植树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也要让孩子们渐渐的明白,清明节不光只是扫扫墓,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亲朋好友。</p> <p class="ql-block">上坟日子,子丑在坟 ,寅卯开(能上坟),辰巳子日在楼台,午未申酉别出去(能上坟)戌亥子日返楼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