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抚顺二中走出的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志专家尉常荣(51)</p><p class="ql-block">文/李子嘉</p><p class="ql-block"> 尉常荣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考入抚顺二中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又在抚顺二中当过老师和政教组组长、教导处主任,和抚顺二中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尉常荣,地方史志专家,职称是正教授级研究员、编审。1938年生,1952年考入抚顺一中(抚顺二中前身),1954年考入抚顺高中(也是抚顺二中前身)。1961年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抚顺二中工作,他在这里度过了18个寒暑,先后任教员、政教组组长、教导处主任。他任教员时,教学认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讲西安事变一节,上了一堂全市中学历史教学公开课,收到良好效果,获得好评。他善于管理、教育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习的积极性。他带的班级表现突出,处于年部班级的上游。他接手组织纪律性较差的班级后,经过工作,全班学生很快团结一心,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步调一致,行动出众、抢先,获得师生们的赞佩。在他担任政教组组长、教导处主任期间,对担负的工作抓得比较紧,勇创佳绩。特别是对宣传报道工作抓得非常得力,卓有成效。那时各班都有报道员,名额不限,全校形成一个庞大的宣传网络,宣传报道工作活跃开展,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宣传人才。尉常荣亲自给报社、电台投稿,多篇被采用,结束了抚顺二中在报纸上无名,电台无声的沉闷状态,扩大了这所重点中学的影响。对组织上安排给他的临时工作,他认真积极承担。1973年夏,他被借调到挖掘机厂(当时抚顺二中隶属抚顺挖掘机厂领导),由他负责和另一位同志搞外调,进行审干复查工作,搞清校长张世善和教师吴柏丞的“历史问题”。他们二人历时三个月,来往于城乡之间,不辞辛苦,找众多有关人员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了解,最后卸掉了这两位同志背负多年的“历史问题”包袱,圆满完成外调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尉常荣于这一年10月离开抚顺二中,以后他相继在抚顺五十六中、市招生办公室、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工作。1980年8月到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实现了他想从事研究工作,为历史研究事业做出贡献的愿望。他先在历史研究室研究抚顺地方史,继而任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审处处长、办公室副主任;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p><p class="ql-block">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 尉常荣从1980年开始从事中共抚顺地方组织史和抗联史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抚顺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特支》,1982年12月被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11月,他在全国率先出版了中共地方组织史专著《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该著作1986年12月被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评为优秀著作。他率先在全国推出介绍抗日英烈王仁斋事迹的文章《王仁斋烈士传略》,这篇文章在《抚顺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一辑、1983年第二辑连载,1984年在公开刊物《东北地方史研究》创刊号发表,1985年被《辽宁英烈》第二辑收录。他撰写的介绍抗日英烈杨靖宇、宋铁岩、韩震等英雄事迹的文章相继在《东北地方史研究》等刊物发表。1988年他把撰写的18位抗日英烈事迹的文章汇集成册,于同年年10月在全国公开出版第一本28.5万字大部头的抗日英烈著作《辽东英烈》,该著作1993年12月获中国北方史志丛书编委会优秀地方史志著作一等奖。1990年1月又公开出版《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该著作1994年3月被辽宁省地方志学会评为二等优秀成果。1992年6月,他公开出版译著(日译汉)《抚顺史话》,为了解、研究抚顺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该译在抚顺市被评为优秀译著。他在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地方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有多篇文章被《辽宁英烈》等书籍和刊物收录。</p><p class="ql-block">编审成果:</p><p class="ql-block"> 尉常荣是《抚顺市志》第一至第三卷的主编,其中第一卷1994年3月被辽宁省地方志学会评为优秀成果。他是《一九九五年抚顺地区水灾纪实》一书的主要撰稿人、总纂,该书1998年4月获辽宁省地方志编委会、辽宁省地方志学会优秀修志成果一等奖。从1992年至1998年他退休时止,他是每年出版一部的《抚顺年鉴》的常务、执行副主编。他还是《抚顺大事记(建国后部分)》一书的主要撰稿人、总纂,《中国地方史志主编名录》第一和第二卷的副主编。抚顺市有24个单位给尉常荣发聘书,聘请他为本单位志书的特约编审。他应聘为以下23个单位审定志书篇目,指导撰写志稿,主持评审志稿,亲自动笔修改、审定志稿,并帮助出版了志书。这些单位是:抚顺市政府、市政协、抚顺军分区,抚顺、新宾、清原三县。局级单位有:市公安局、财政局、劳动局、市建委、国防工办、粮食局、冶金局、水利局、档案局、环保局、市供销社和邮电局。还有老虎台矿、胜利矿、发电厂、炭素厂、水泥厂。上述单位出版的志书受到好评。《清原县志》获中国地方志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抚顺市政府志》、《顺城区志》和《胜利矿志》被辽宁省地方志学会评为优秀成果。《抚顺炭素厂志》获中国北方史志丛书编委会优秀地方史志著作一等奖。尉常荣多次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3月13日被市政府命名为抚顺市修志先进工作者,1997年4月被评为辽宁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1998年尉常荣退休后搬迁到北京居住,此后他一直关心家乡抚顺地方党史和抗联史的研究工作,并深入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他老骥伏枥,志在奉献,编写出近4万字记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共抚顺、清原、新宾三县地区组织光辉战斗历程的3篇文章,还编写出20多万字记述抗联英烈事迹的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16名抗联英烈的丰功伟绩,资料详实可靠,可读性比较强,可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参考资料。这16篇文章的标题是:</p><p class="ql-block">1.《永远的怀念、景仰、激励--杨靖宇在抚顺地区辉煌的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2.《碧血洒落在新宾李东光英名不朽--李东光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3.《奋斗终止在抚顺烈士英名传千秋--纪儒林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4.《卓越的政治工作者杨靖宇的得力助手--宋铁岩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5.《抚顺大地埋忠骨红光璀璨照河山--李红光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6.《最年青的参谋长功业赫赫耀千秋--李敏焕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7.《行伍出身的将军功勋卓著垂清史--杨俊恒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8.《能征善战威名扬楷模韩浩昭后人--韩浩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9.《杨靖宇的得力战友根据地建设的功臣--韩震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0.《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卓越的战斗指挥员--周建华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1.《清原人民的骄子柳万熙永垂竹帛--柳万熙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2.《仁斋功勋垂清史后人敬仰传万代--王仁斋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3.《桓兴大地的英雄赵文喜永垂青史—赵文喜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4.《隐蔽战线的英雄党组织的领导者—张佐汉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5.《坚定不畏斗日寇甘洒热血为祖国—张贵恒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16.《组织群众干革命支援抗联抗日寇—王绍纯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尉常荣自掏腰包花费上千元在打字社把这些著述打完字以后,奉献给家乡抚顺,为其史志工作的深入开展尽一把力。红山文学社(主编谭磊)采用并陆续发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清原、新宾、抚顺地方组织光辉历程的文章和16篇记述抗联英烈事迹的文章。最后,红山文学社编辑成《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内部出版,全书310多页,30余万字。著名学者,玄莬明月网(原抚顺7000年网)创始人,领导者卢然先生看到这部著作后十分赞赏,推崇,于2022年11月25日决定,尉常荣先生的硏究成果陆续刋发在抚顺七千年历史文化网站,并开设尉常荣专拦,每周五刋发一篇(有关杨靖宇将军的相关内容,从11月29日开始,暂安排在毎周二刋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