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之郎官巷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十大历史名街之首的 “三坊七巷” 被喻为 “南方的民间故宫” 和 “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是福州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也是海西建设的一大名片。三坊七巷出了不少大有建树于国家的人物,如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著名的人物,备受世人钦敬,其中的 “名人故居” 使坊巷生辉,令人精神陶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每一道坊,每一条巷,每一堵门墙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请跟随我的镜头,走进三坊七巷之一的郎官巷。</p><p class="ql-block"> 郎官巷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郎官巷并不是现在这般模样,但出过郎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出就是数代相沿,如同世袭一般。这个在今天看来有点俗气的巷名,从来未曾更改过,成了千年一贯制的 “郎官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独特的布阵格局,美妙的明清古建筑群,深厚的人文韵味,及坊巷间道道的马鞍墙,错落有致,犹如层层波浪,连绵起伏,其文化及审美价值不言而喻。了解这经典古街的历史文化元素,对青少年进行本土文化的熏陶及审美启蒙,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三坊七巷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郎官巷里的名人也很多,宋朝著名学者陈烈就住在这里。在这条巷里住过的还有清代爱国诗人张际亮,戊戌变法 “六君子” 之一的林旭,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这里还有个二梅书屋,现在是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离开南后街的喧闹与繁华,转而进入僻静的郎官巷,步行约50米,就能看到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院落,门上匾额有四个鎏金大字 “严复故居”。1920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落叶归根,并于次年在此走完了他沧桑厚重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州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图为严复故居正门。&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步入故居主落,率先映入眼帘的是 “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 这副楹联,笔墨之间,彰显着严复在沧桑岁月中的智慧与坚守。厅堂与花厅毗连,穿过主落西侧的小门来到花厅,顿感 “时空变换”,一座带有浓郁民国风格的洋派双层小楼赫然眼前。</p><p class="ql-block">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的晚年就生活在这里。故居坐北朝南,由一栋主座和一个花厅构成。现在的严复故居已经开辟为展厅,向来参观的市民图文并茂地介绍严复的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他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县一个中药世家,在严复十二岁时,父亲病逝,当时正在学馆上学的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的科举之路。之后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1871年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的大臣郭嵩焘。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的官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后,严复深感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的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的进步。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的《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为激起消沉的世人。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思想家和翻译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居内多个主题展览,详细介绍了严复的生平。特别是在展陈墙上有历史上伟人等对严复的评判和赞美,很值得一看。如今,严复故居开辟了6个展厅,宣传严复科学和爱国精神,成为三坊七巷的一个游览亮点。多年来,经过福州古厝集团和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展陈不断提升更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故居展厅以严复先生“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等不同身份为引线,集中展示了严复少年苦读中西学,留学英伦看世界,天津廿载成栋才,最终成为堪称西学第一人的波澜壮阔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严复故居以中西合璧的外饰以及详尽保存、展示家族思想而独树一帜,成为参访者不容错过的历史 “打卡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复故居中还有很多西方文化的装饰,在花厅的走廊以及用的栏杆都是仿造西方的建筑纹饰设计的,这个精致的建筑,在2006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严复故居因为建筑精美和居住者受人尊重,他的故居被多人作为题材进行绘画。当时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拇指先生就以严复故居为题材,绘画过一副《严复故居》的名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馆中收录了许多后世名人对严复先生的评价与相关文献材料,以图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生动展现严复先生伟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起中共历史上的 “京汉铁路大罢工”,凡是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忘记林祥谦这个名字。林祥谦是福州闽侯籍烈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史可查的、壮烈牺牲的第一位中共党员,他可称作 “中共第一烈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祥谦出生于1892年10月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因为他不懈的努力通过了技工考试,才选为干事,他办事公正又乐于助人,一心为工人谋福利,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信任。1922年夏天,林祥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被选上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为了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他决定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大会,却遭到军阀吴佩孚派出大量的军警全城戒严,但林祥谦和代表们毫不畏惧英勇战斗,冲破了军警的包围进入会场,在一片欢呼和口号声中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彻底激怒了军阀吴佩孚,他带领军队包围会场,强行解散会议,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并驱赶代表,在林祥谦决定罢工之际,又依赖帝国主义,对手无寸铁的工人进行血腥的屠杀,酿成 “二七” 惨案,林祥谦带领工人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和10名工人代表全部被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人把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后的木桩上,威胁林祥谦带领工人复工,却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坚决的说出 “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 这一视死如归的豪言壮语,最后慷慨就义,年仅31岁。(网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祥谦为了工人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对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国家的利益,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慷慨就义,我们将永远牢记他为国家所作的无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和国家领导人给林祥谦的题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考证大量史料,确认林祥谦是在1922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而中共一大成立时,全国50多名党员中,工人党员只有1位。而到了1922年二大召开时,全国党员总人数为195人,工人党员也只有21位。 林祥谦便是中共早期为数甚少的工人党员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福州三坊七巷这个历史和文化精髓所在地,藏着一个地道的 “畲族馆”。它在郎官巷30号,这是三坊七巷唯一一座少数民族建筑。它展示了畲族源流、服饰、畲银、畲医药、武术等丰富多彩的畲族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畲族馆总投资500多万元,藏品共200多件,展示了畲族源流、服饰、畲银、畲医药、武术等丰富多彩的畲族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畲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其主要特色体现于女性服饰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女性服饰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故称“凤凰装”。“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服饰有上衣、裙子、围身裙、脚绑、鞋等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三坊七巷畲族馆的筹建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畲族文化为纽带,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畲族凤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是56个民族齐聚的福地,畲族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有36.55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1.58%。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同根同源,闽台互动,亲上加亲,省畲家企业商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开展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被国家民委授予“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示范单位”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畲族馆也是一个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崭新平台,它将成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同胞民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为两岸交往注入一股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据悉,畲家企业商会将加强与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双方每年将轮流组织开展一到两次少数民族交流活动,促进两岸民族经济文化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传统的民间艺术瑰宝。多年来,福建剪纸艺术界秉承丰厚的文化底蕴,融合了南北方剪纸的优点,呈现了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甚而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的鲜明特点。剪刀翻飞,在方寸之地的一方红纸上精雕细镂,令市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州海峡民间艺术馆,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联合主办,省级非遗保护传承重点单位 — “简尚文化” 承办的 “八闽优秀剪纸传承人作品联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览精选了福建剪纸方面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和福建省剪纸工艺美术大师的近60幅佳作,其中有件长达14.8米的 “三坊七巷” 剪纸长卷。(图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州剪纸艺术家郑女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时3个月</span>剪出11米长的 “三坊七巷”。郑女士说,“三坊七巷” 是福州的文化名片,能用自己的剪刀来再现 “三坊七巷” 的风采,是她的一大夙愿,作品完成后,她舍不得送人,更舍不得出售,而是自己保存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的建筑采用的是中轴对称严谨的构图方式,强调中和、平易、含蓄深沉的美。用中国最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左右对称折的方法来表现三坊七巷建筑的对称美十分贴切。希望通过中国最民族的剪纸艺术为载体,让人们了解历史,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中国建筑和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能力,使中国传统的文化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剪纸是福建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剪纸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剪纸的作用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福建漳浦县的漳浦剪纸构图丰满匀称、对称平衡、线条细腻连贯,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幅优质的剪纸艺术作品必须要具备剪纸艺术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特点。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如中国画注重笔墨,西洋油画强调色块,木刻则讲究黑白,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了,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纸、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剪纸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还要求剪纸具有 “透光” 的实用需要。尤其是 “窗花” 更要求如此,否则,一幅黑团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把室外的光线全给挡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 “月牙”,“锯齿纹” 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郎官巷的</span>天后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严复故居斜对面,是福州旧城内仅存的天后宫。目前建筑为清代重修并保存至今,与比邻的绥安会馆同为一体,为清绥安会馆附属建筑,祀天后妈祖,系建宁人出资修建。重修于清代,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为坐南朝北的单进建筑,临街开三个门,进大门后依次是前殿、正殿和后殿。保持着清代福州建筑婉约、别致的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殿有戏台,院内石板铺地,两侧建有厢廊其木构件雕刻精美,正殿的顶部有鎏金藻井,由七层如意斗拱叠涩螺旋结顶,优美华贵,殿正中供奉了妈祖神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前殿戏台唱戏,两侧的厢楼和天井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是福州坊巷中一处重要的道教信仰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到的这个妈祖神像是建莆田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设计并建造完成。塑像所有彩绘均使用矿物彩,可经千年不褪;手工按金工艺,其光泽度足以和镀金相媲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殿供奉九尊神像,正中三尊分别为,正一盟威道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中)、武财神赵公元帅(左)、送子金阙监生高元帅(右);左侧三尊分别为北方之神真武大帝(中)、紫霞仙府督署裴师真人(左)、掌管武术、音乐、戏曲的九天会乐三田都元帅(右);右侧三尊分别为慈航普度天尊(中)、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左)、顺天圣母临水夫人陈靖姑(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国后期到唐代初年,绥安包含了建宁、泰宁及宁化等周边地区。绥安会馆为建宁、泰宁人设在省城福州的机构,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古时郎官巷西接大小水流湾(宋代称水流坑),内河与闽江相通,是早期水上交通道口,通连罗城大濠的浦尾,这里的入城船只可达三处,是福州市民和官绅西出福州城,经洪山桥、洪塘古渡,沿闽江北上南下的证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清《绥安会馆碑记》记载, “纸、木、茶、笋等帮,贸迁至省,暨转运天津等处者,险历滩河,逾越海澨,莫不感戴神灵,生计日隆,备臻利涉,思有以报答天后之鸿慈,图建会馆。” 三坊七巷古时内河水路四通八达,是福州城区内商业汇聚的通衢和中转码埠,虽不临海,但承担着南北贸易的中转枢纽作用,许多与 “海上丝绸之路” 的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时郎官巷内入城船只可达三处,是出海商贾沿江北上南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贸易集散口岸。继而形成了与 “海上丝绸之路” 中闽商文化、闽台商贸历 史密切相关的祈福信俗,蕴含着闽商文化精神以及闽台特色。例如 “茶帮拜妈祖” 文化、礼斗祈福、福船开光等,并成为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是台湾绝大多数同胞的祖籍地,信仰民俗文化极为相似,而随着两岸经贸文化往来的发展,三坊七巷天后宫近年来举办的初五迎财神活动,也逐步成为三坊七巷乃至福州、福建两岸信俗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新亮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的后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民俗博物馆是由福建省文物总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筹办,以传承、保护极具地方特色的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为主旨的博物馆。它是结合二梅书屋的房舍布局结构,通过展示近千件的闽派各时期的古典家俱、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全面反映富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文化。福建民俗博物馆还结合福建岁时节庆等民风民俗,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文物展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艺术馆还在布展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几家因时间关系,略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原来的七巷里面,郎官巷是最长的一条,因为其他六条巷都是笔直的,只有这条巷子略微弯曲,自然就长了一些,不过现在只剩一百多米了,因为郎官巷的东头,在通往福州闹市区东街口,由于修建福州东百大楼而将郎官巷截短至东百大楼后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