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诺爸在菜场看见了蚕豆(也叫大豆),有三种呈现方式:一种是豆瓣(即子叶)状态,一种是种子状态,还有一种是果实状态。</p> <p class="ql-block">豆瓣和种子状态,就是可以直接加工食用的状态;果实状态,就是回来后还得剥去豆荚(就是果皮)然后才可以烹饪食用。</p><p class="ql-block">诺爸选择了第三种状态。</p> 剥豆荚 <p class="ql-block">诺诺帮诺爸“滴”过黄豆芽,还没有剥过蚕豆。这就是诺爸选择第三种状态的缘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爸邀请诺诺一起剥蚕豆,诺诺一开始不同意,后来答应但有一个要求:要求在游戏桌上剥蚕豆。当然,诺爸明白诺诺舍不得离开当前的游戏状态,诺爸即刻拿来了蚕豆,塑料框和盘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爸告诉诺诺这是“蚕豆,也叫大豆哦”。接着,诺爸就拿起一个两节的蚕豆,左右手一扭,豆荚就从中间裂开,就很容易将豆荚剥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诺也拿了一个,看着诺爸,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就从这头开始。</p><p class="ql-block">说着,就很用力的将蚕豆荚的“根部”(与茎连接的部位)折断,这样也可以将豆荚剥离。但诺爸还是将自己的方法教给了诺诺,从第二个开始诺诺就学会了。</p> 去豆壳 <p class="ql-block">很快,蚕豆从果实状态变成了种子状态。诺诺开始剥豆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诺诺来说,剥豆壳比剥豆荚难多了。原因就是诺诺没有坚硬的手指甲,手指甲其实也没有了,早已被诺诺咬掉了,或者被诺妈剪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爸的方式,诺诺根本用不上,诺诺还是用力量,使命的将豆壳剥开一个缺口,然后再一点一点将豆壳全部剥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剥完的时候,诺爸选择了相对完整的豆壳,一个接着一个的套在在手指头上。这是诺爸小时候经常在剥豆壳时玩的游戏。当十个戴着豆壳的手指头出现在诺诺面前的时候,诺诺很开心,说:</p><p class="ql-block">不要对着我,你可以对着窗户和椅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爸展示了玩豆壳的游戏,很成功哦,诺诺也将豆壳套在了手指头上,然后学着诺爸的刚才的样子,对着诺爸,发出了“哄哄”的声音。诺爸自然就被“吓到”了。</p> 分豆瓣 <p class="ql-block">诺爸清理了豆荚和豆壳,游戏桌上就剩下豆瓣了。诺诺说:</p><p class="ql-block">“是不是要这样分开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诺诺开始分豆瓣了。分豆瓣,相比剥豆荚和去豆壳简单多了。分开豆瓣,诺诺对其中的“小芽”很感兴趣,诺爸趁机嵌入一点点小知识。</p> <p class="ql-block">诺爸拿起一个没有分离的豆瓣,然后边演示边说:</p><p class="ql-block">你看到里面的小芽芽了吗?</p><p class="ql-block">这个尖尖的会长成根哦,这个小芽会长成叶子哦(诺爸没有说“真叶”)。露在外面的尖芽,叫“胚根”,里面的小芽叫“胚芽”,这两片豆瓣叫子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诺爸一股脑儿将种子的基本构成告诉了诺诺。接着,诺爸找来了放大镜🔍,让诺诺自己观察小小的胚根和胚芽。诺诺拿着放大镜,左看看右看看,还真是那么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晚餐桌上有一盘菜,它的名字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瘤芥(ga)菜炒豆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