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媚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夏天,我在北京“晓岛”即高晓松书屋待了一下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高晓松书屋是一个公益型开放性书屋,有北京、杭州、南京、西安四处。去书屋需预约,每天接待定量的读者,因此身处其中会觉得很惬意。书的内容以文史哲为主,都是由高晓松精心挑选,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每个成长阶段的“营养要素”,书屋的一个特点即“彩虹分类法”,通过不同颜色陈列图书,方便读者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化繁为简。另一个特点,它是一个文化交流场所,定期或不定期有科学家、作家、艺术家通过“伴读分享会”与读者促膝而谈,所以说这里并不是码放书籍的“仓库”,它更是有交流温度有生命活力的悦读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屋一共两层,环境很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聆听音乐的佳境,每张黑胶片都是高晓松从国外背回来的。喜欢音乐的我坐在这里似乎定格了,音响效果绝好,舍不得离开,一首接一首,当听到投入时,手就不由地随着节奏轻轻晃动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高晓松创作“同桌的你”及其它歌曲所用的吉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人都似乎沉静在阅读的世界,享受着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干扰、与书籍亲密交流的难得机会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屋墙上挂着马未都的一段话,应该沉下心来多读一些有文学滋养东西,它能使你的人生变得丰富,不那么干瘪。“沉下心来”“不那么干瘪”说得多好。此刻不由想起王强老师说的 : “读书要读一流的书,做人要做一流的人。” “…… 一个真正有力量的文字,它一定是能够对我们的审美产生奇异的再造,它对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有奇异的启示,它对我们对善的追求有如饥似渴的充电的感觉,所以我们对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和美的就会变成我们的血液,一旦人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你在社会上走向现实中,你就不会轻易的被世俗的所谓流行的价值、暂时的价值,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轻易扭转。”“有力量的文字,旨在型塑而不是告知,它们必得摧毁‘昨天的我’甚至‘今天的我’,才可能型塑出那个完全不同的‘明天的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至理名言一直铭记在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了三联、中信、西西弗等书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什么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人们通过读书,读到自己,在书中检查自己,发现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去了几个不同类型不同经营模式的书屋,感触最深的是 : 在知识碎片化和网购发达的当下,开一个私人独立书店太艰难了。( 像“晓岛”这样有雄厚资本作为支撑的书店是个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间粮食书店》店主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要吃饭,也要读书!《参差书店》店主经营两年多最终没能守住书店,但她圆了自己的梦,通过推荐、传播、共读,帮助爱读书的人选有价值的书,将好书和爱读书的人连接起来,展现自己的人格和阅读品味,经历了过程;两年多的经历让她切身体会到读书市场和读者的变化,她的整体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得到提升,又享受了过程。有意思的是,店关后,店主收到许多卡片和信,有大段感人留言,看得她激动的泪眼婆娑 …… 这些恰恰是公立书店所没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 : 《参差书店》虽然关了,但开店这件事应该还是收获颇多,因为商业成功从来不是衡量书店好坏的唯一标准 。读者通过书店知道一些非常好的书,打开了一个以前不知道的世界,做到人与书的相遇!店主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圆了自己的梦,这,就足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们站在资本逻辑之外看待它时,独立书店存在的意义才会浮现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庆幸的是,在大环境不给力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文艺青年在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认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篇做到这,不由想起我的家乡兰州,想起位于省政府西侧的兰州市张掖路新华书店。当年绝对是我们既熟悉又最爱去的三层楼书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问世,路遥、梁晓声、柯云路、蒋子龙、冯骥才、刘心武、韩少功等一大批年轻作家的影响力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中青年中蔓延。当然,中外名著及当代作家杨绛、余光中、王蒙、张洁等作家的作品仍是人们的首选。《当代》《收获》等杂志也办的风生水起。记得七十年代末,张洁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一发表,引起轰动和大讨论,之后她的中篇“沉重的翅膀”获矛盾文学奖。一个百花齐放充满活力的文化局面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这段时间人们工资普遍低,仍挡不住购书的渴望,书店进出的人络绎不绝,张掖路书店人气则更旺。当《布老虎丛书》和《当代名作家寄语青年丛书》一问世,我就各买了一套,不仅折服这两套书的内容品质,更让我感受每一位作者的情怀和对灵魂的拷问!这其中不少文字都直抵人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什么时候,全民经商、向钱看的势头漫延到了书店,张掖路新华书店面积缩小了,又过了一段时间,竟难以找到书店的门面了…… 南关书城和西站书城也经营惨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店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空间,一个有436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竟然容不下几个书店,是哪里出问题了?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天一年年,终于有一天,我又看到那熟悉、亲切的《新华书店》门匾,看到那宽畅明亮的玻璃厨窗了,忍不住进去,书的装潢漂亮了,纸张质量也好很多,可前来阅读买书的人较少,已不见那记忆中顾客盈门的情景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店不是每个人闲下来都想去的地方,但人的一生需要读书,一个城市不能只有少部分人读书。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书出现,都大大方便了阅读,提供了多样的平台,书店也渐渐多起来,兰州也不例外,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展露。真希望多一些书屋,多一些公益性书屋,重现八十年代初那种读书热的良好氛围!让阅读真正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进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愿我亲爱的家乡兰州,在往后的岁月里浸润在馥郁浓浓的书香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掖路新华书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