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来了》观后感

西岭汶石

<p class="ql-block">《先生来了》</p><p class="ql-block">董明先生是云南知名的戏剧家,著名的话剧导演、演员。他是科班出身,是云南省话剧院演员。出于对话剧艺术的热爱,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独立担任编剧、导演、主演。</p><p class="ql-block">初识董明,是译丹介绍。彼时,他正在创作并主演庭院话剧《我的闻先生》。他出演的闻一多先生形神兼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去年,董明跟我说,他要创作和表演鲁迅先生。我吃了一惊。觉得这个人怎么尽拣硬骨头啃?闻一多,诗人、文学家、民主斗士,已经很不好演。左不得,右不得,分寸不好把握。鲁迅,不仅是文学家,鲁郭茅,巴老曹,鲁迅排在首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更是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一生都在战斗,决不妥协。改编自他的作品影视、戏剧很多,但直接表现他本人的影视、戏剧作品却是空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鲁迅先生本人性格复杂,却又个性突出,不太好把握,无法全面、真实地呈现鲁迅的形象。既可能流于概念化、脸谱化,又可能简单化,反映不出他的复杂性。实事求是地说,要解读和呈现鲁迅本人是很难的。可董明就是不信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p><p class="ql-block">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董明专门去鲁迅的故乡绍兴,参加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在欣赏品味别人根据鲁迅作品改编创作的戏剧的同时,他也萌发了自己创作直接表现鲁迅个人的戏剧作品。回来后,他就立即动手改编剧本。</p><p class="ql-block">创作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既想要解读和全面展现鲁迅本人,又想要把鲁迅的作品反映出来。这难度不可谓不大。从形式到内容,都面临着重重困难。董明走了很多弯路。最后他想到让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对话的形式,才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大概是去年的十月下旬,我接到董明的电话,邀请我去观看他创作、导演并主演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话剧,当时剧名叫《呐喊1918》。首演在昆明剧院。首演是演成了。但说实话,距我心目中的精品话剧,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嗣后,我专门把我的意见跟董明说了。而且我和他们几个主创人员还专门讨论了一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打磨,今年董明把这台话剧搬到了马家大院演出,并改名为《先生来了》。前不久,我又去观看了一次。这一次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董明主演的鲁迅先生,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他把陷入人生低谷时期的鲁迅先生当时的苦闷、徬徨,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展现了鲁迅的内心世界。由三个演员分别扮演的狂人、孔乙己、阿Q、闰土、华老栓、赵四老爷等等鲁迅作品中人物,也鲜活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观众的阵阵惊呼。尽管是一人分饰多角,也毫无违和感。演员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这恐怕也是庭院沉浸式话剧演出的特色。此时,鲁迅作品中文人、农夫、疯子、财主、市民不再是书里模糊的形象,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地讲,马家大院版的《先生来了》,比起昆明剧院的《呐喊1918》改进很多,也更好看。人物更加丰满,对话更加精彩,艺术表现力更强。尤其是鲁迅先生最后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呐喊,振聋发聩,令人深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先生来了》正在马家大院上演,随着观众口口相传,也越来越受大家喜爱。董明也还在不断地修改打磨自己的作品,并且引进了多媒体同步传播等先进手段,使得现场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和剧中的人物。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中国人自己创作的鲁迅题材话剧,一定能成为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盛开的鲜花。</p><p class="ql-block">补记于2022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