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姥姥和刘姥爷

老勤(秦文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外孙女毛毛不慎跌伤了右肩,在廊坊拍片显示右肩锁骨骨折。疫情封城下的廊坊竟找不到一条儿童锁骨固定带,医院只将孩子右臂用纱布简单吊起来,让我们自己去找儿童锁骨固定带,医院负责安装,或者去北京、天津就医。我们联系了药店、民营骨科医院,均因封城无能为力。在北京工作居住的女儿在网上买到了儿童锁骨固定带,却因廊坊封城快递停发无法送达。亲家退休前是北京一家大型国企的全科医生,处理过类似情况,用视频的方式指导我老伴用简单的方法先做固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居住在天津的荣姥姥是我老伴的亲妹妹,十分热心,得知此事后提出,让自己的老伴刘姥爷开车到廊坊接孩子,去天津治疗。我们答复不行。廊坊高速出口、各个进市道口已封闭,车进不来。七天过去了,在廊坊再次拍片,显示孩子右肩锁骨断裂处已明显变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又是一轮求医、问社区,仍无结果。继续等下去孩子锁骨处很可能错位愈合,以后需做矫治手术。一家人焦虑万分,疫情下的一点小事成了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的大事。女儿发现网上仍能买到廊坊到北京、天津的高铁、普铁客票,表明廊坊能上车。我们有最近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此应该能乘车。去北京要求更严,只能去天津。于是我和老伴带上毛毛就去了天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车及一路上的曲折一言难尽,不便详细叙述。总之是费尽周折,用手机扫了几个疫情防控app,填写有关信息,才到了天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的女儿维维开车,荣姥姥在地铁站口接我们。上车后直奔天津儿童医院,装上了儿童锁骨固定带。两天后又去天津医院小儿骨科做了进一步处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到荣姥姥居住的社区,扫码申报外地来津人员信息,电话在居委会报备。当晚天津防疫办电话追来,核实有关信息。随后几天,天津各级防疫部门电话不断,居委会对我们借住的荣姥姥一家装了门禁,封控数天。封控期间医护人员上门来采核酸,我们均为阴性。封控数日后终于解封。等待清明节后带孩子去医院复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些天外孙女毛毛在荣姥姥家过得很开心。居家封控结束后,每天带毛毛下楼玩,昨天乘车去了张家窝镇中心公园。荣姥姥教毛毛说陕西话,刘姥爷教毛毛说天津话,毛毛学会了不少新话语,讲出来童趣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是华北油田供应处天津转运站退休职工,在职时的岗位是库房保管员。刘姥爷是荣姥姥的老伴,已经退休,两人同在一个单位,在职时的岗位是汽车吊司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2年11月,我和爱人旅行结婚,从任丘先到北京,后到天津,住在荣姥姥家。荣姥姥当时二十七岁,有一个一岁刚会走的女孩。刘姥爷参加工作时间早,和荣姥姥结婚后住进两室一厅的楼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北油田供应处天津转运站位于西青区,离杨柳青镇不远,当时属于天津远郊。我和新婚爱人倒了几次公交车,下车后步行二十分钟才到。转运站院外有一个石化厂,院内分成工作区和生活区。工作区内有铁路专用线、库房、办公楼,生活区有平房、楼房。居民做饭用液化气,锅炉房每天三次供应开水,各家都备有打开水的铁皮桶或铁皮壶。职工及家属进市里和去任丘多数情况需要搭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和刘姥爷当年都是单位的生产骨干,工作很忙。荣姥姥性格活泼,待人热情,快人快语,心地善良,在单位和家属院很有人缘。刘姥爷有劳模气质,工作任劳任怨,每天闲不住。刘姥爷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很小就担负起家庭生活责任。天津又称“哏都”,天津人随口一说就是段子。刘姥爷也是这样,每天幽默话语不断,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是陕西关中人,有股秦人的闯劲。上世纪末,她把父母和二弟一家接出,在天津转运站定居。刘姥爷跑前跑后张罗住处,教妻弟熟悉天津路况,开出租车谋生。情况稳定后,荣姥姥的大弟、三弟两家人也来这里投奔新生活。荣姥姥向转运站申请了一套大门外的闲房,开了一家饭馆,起名“华荣饭馆”,带领三个弟媳每天起早贪黑勤劳经营。不求赚大钱,只求一大家子人能借助饭馆挣出自己的吃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饭馆的日常经营,三个弟弟的孩子上学,大事小事都需要荣姥姥操心。2000年荣姥姥和刘姥爷自愿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俗称买断工龄),全身心经营饭馆和成品油运输业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难免发生矛盾。我们家在任丘,帮不上忙。我老伴经常与荣姥姥通电话,了解有关情况,做相关人的思想工作,间接帮助荣姥姥带领一大家子人过好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3年我女儿考上河北工业大学(该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异地办学的211大学,位于天津)。周末女儿到荣姥姥家,体验如同家一样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4年,我老伴在任丘华油总医院做肠镜检查,取样检查结果疑似直肠癌。荣姥姥通过亲家找关系联系到天津肿瘤医院床位,使我老伴能及时手术,及时化疗,效果良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岳父、岳母两人均在天津度过了余生。每次看病住院,荣姥姥都冲在前面,联系医院,排班陪床,出钱出力,得到父母的认可,兄弟姐妹的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身患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多年的求医经历和个人的治病过程,将她打造成了求医治病方面的土专家。医院选择,大医院诊疗流程,药物常识,护理经验,如何与医生、护士打交道等,均能烂熟于心,脱口而出。“久病成医”在荣姥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几年前,荣姥姥一家迁入天津南站附近的高层住宅小区。小区有民间组织的合唱团,每周定时在地下车库练歌。荣姥姥立刻成了合唱团的骨干成员,学歌拜师,乐此不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热心助人,有时会为朋友出头对外交涉。春节前,荣姥姥在市场定制了腊肠,品尝后认为不错,遂推荐给朋友。但商贩对朋友订做的腊肠做了假,腊肠变味。朋友不愿直接说,送了一些腊肠给荣姥姥。荣姥姥尝出味道不对,立即带物证找到该商贩理论,为朋友退了全款。新冠疫情期间,荣姥姥主动为同小区居住被封闭在家的朋友送去蔬菜、水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姥爷多年来一直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荣姥姥的工作。他言传身教,将自己几十年当汽车司机摸索出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三个妻弟,被亲切称为“刘队”。刘姥爷多年生话习惯养成早起干活和勤俭持家习惯,华荣饭馆的维修、采购、买来食材的初步处置等工作,基本由刘姥爷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姥爷爱喝酒,不挑酒的档次,几百元的高档酒,十几元的低档酒全能喝。三个妻弟一有空闲时间就陪刘队喝酒,这时候又是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好时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姥爷能喝酒,酒德很好,从不在酒桌上强行劝酒,不喝闷酒,不耍酒疯。刘姥爷常年饮酒吃肉,体检各项指标却很正常,七十岁后仍能正常开车。近几年,在荣姥姥的一再要求和严格监督下,刘姥爷喝酒的次数减少了许多。少喝酒,喝小酒,喝好酒,成了两人之间达成的共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和刘姥爷的女儿维维结婚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取小名为大宝、二宝。亲家负责照看二宝,刘姥姥、刘姥爷负责照看大宝。三岁两个姐妹一起上幼儿园,六岁两个姐妹一起上小学,分在一个班。荣姥姥和亲家轮班,各家去照顾孩子生活一星期,做饭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现在大宝、二宝已经上小学四年级,成绩优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姥姥和刘姥爷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在天津这座城市,在石油企业这块沃土上,相识、相爱、成家、生子,勤劳持家,赡养父母,帮助弟妹,资助儿孙,尽到了这代人的义务。好人有好报,祝荣姥姥、刘姥爷健康长寿,幸福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2.3.31.-4.3.完成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社会山南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