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月三里 回顾昌江洪水黎村蝶变影像

聚荣聚焦

今日洪水村远景 洪水村纹身的阿婆韩眉出老人 洪水村的母女们(2010年2月19日拍摄)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农历三月三,又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也称“爱情节”。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也是青年们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新一轮新冠病毒的袭来,“今年的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为主题,主会场设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和五指山市水满乡”的庆典活动被叫停,改为线上进行,这不能不说非常遗憾,但疫情防控是国家大事,必须遵守。</p><p class="ql-block"> 这里,我将今年2月中旬到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采风的图片及该村过去的图片进行整理对比,让这个古老黎村走近大家视野,相信感受强烈,为洪水村的巨大变化叫好。</p><p class="ql-block">  洪水村是黎族农民居住的山区自然村落,四周高山起伏、俊秀挺拔,林木繁茂,河流纵横,自然资源丰富,保持着典型的原始生态环境,保留完好的民俗民风,“有海南的香格里拉”之称。</p> 俯瞰今日洪水村 俯瞰今日洪水村-老村美景 俯瞰今日洪水村-新村晨光 洪水村委会位于昌江县王下东南边,距离乡政府12公里,辖俄力、南力、南方、桐才四个自然村,现有水旱田面积300多亩,橡胶面积3200多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山兰稻、木薯;经济作物是橡胶。其中俄力村人口350人,69户,是我20年间光顾最多、留下丰富影像最多的村子。<br>  当日中午,我们在昌江霸王岭一带拍完木棉花景观后,就自驾坦克300越野车翻山越岭驶入王下乡,这里可是大名鼎鼎“黎花三里游”之福地,2018年底王下乡获评全国第二批、全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底王下乡实现全乡脱贫,当地森林覆盖率也提高至98%。我们先旅拍了黄帝洞和十里画廊,尔后在蜿蜒的水泥路上行使20分钟就顺利到达了黎花二里洪水村,要知道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小小泥沙路,车辆进山很不容易,也不安全。<br>  下午四点多,在进村前的高坡上,我们专门停下车并登上车顶,居高临下拍下现在老村新貌,还放飞无人机留下最新的影像,希望新旧对比用。 居高临下的洪水村美景 从山坡下来进村,立刻被“时光里”民宿的醒目招牌和崭新的茅草屋接待中心所吸引,感到震惊和欢喜。记得前几年来,因为村民早在2012年后就陆续搬进新村砖墙后,不少茅草屋倒塌与破损,令人心痛与遗憾。<br> 村民告诉我,政府从2019年开始设计策划,在原来茅草屋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作为民宿,游客可以入住体验。坚持着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保护生态,就地取材,空间规划。提升了乡村游魅力,努力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 <br> 特别是黎族居住文化活化石—金字型茅草屋得到了很好保护,并保留了黎族棉纺织工艺、民族织锦、藤编、牛皮凳等非物质遗产和黎族生产、生活风貌,在黎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去年底,民宿还引进了国内现进的声光电技术,打造了沉浸式古村落夜游项目,其中包含怀旧时光、锦绣时光、四季时光、恋爱时光四个文化展馆。让古老黎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焕发了新的活力。<br>  2019年10月,该村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小型公交接驳的方式,按日发2班次解决通客车问题,打通人民群众通客车“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村村通客车。<br>  我们进村后,立马利用阳光西下的有限时机,对修旧如旧老村子茅草屋和周边花园式的庭院进行了一轮长枪短炮的拍摄,希望留下更多的影像资料。在听说晚上有灯光秀打亮老村的消息后,决定留下住在村里,可惜最低580元的民宿房间早已住满,好在善良的村民韩定荣夫妻给了我们最大支持,他们杀鸡网鱼弄出一桌丰盛的黎族饭菜,用黎家特有的糯米酒让我们尽情畅饮,享受节日般的快乐,特别是腌制的山鼠肉还是第一品尝,让人好奇与后怕。饭后,还将我们安排到他家里居住,令人十分感动……。<br>   县政府筹集资金,对洪水村黎族传统茅草屋村落进行修复升级,重建船形屋民宿,增加黎族历史文化的展示内涵。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映入眼帘的是黎族船形和"金"字型茅草屋,大门旁摆放着传统的农作工具,四周都是葱葱郁郁的植物。 村民韩定荣夫妻俩在辣椒地里劳作中 夜色中的洪水村老村灯光秀 夜色中的洪水村老村灯光秀 村民韩定荣(右1)亲自下厨,为我们准备的一桌丰盛的黎家晚宴 第二天黎明时分,我再次飞起了无人机,迎着曙光,沿着老村、新村、水稻田和山间河流,拍下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精致图片和影像视频。早餐后,我们邀请75岁阿婆韩眉出老人,穿戴黎族服装服饰,走进装饰一新的茅草屋老村子,用镜头记录老阿婆重游故地的喜悦与欢颜,而现在这些纹身的阿婆随着年岁的增加,也越来越难拍摄到了。随后我们还在新村街道进行了街拍,也走进了村民家拍到他们的早饭盛景……。<br>  脱贫后的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水电早已落户每家,家电摩托车已是标配,不少家庭还有了小车、农用车等运输工具,出行不在是难事,村里新建的公厕已开放。虽然新村的住房已有十年之久,大家进行了一些加大加高改造不太规整,但写在脸上的笑容与自信随处可见,其乐融融,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俯瞰今日洪水村-全景图 俯瞰今日洪水村-民居水田 鱼眼中的洪水村晨景 洪水村俄力新村村民在田间劳作 洪水村俄力新村村民在田间劳作 洪水村俄力新村村民在田间劳作 洪水村俄力新村村民在田间劳作 洪水村俄力新村街景 洪水村俄力新村街景 洪水村俄力新村街景 洪水村俄力新村街景 洪水村俄力新村街道上纹脸阿婆 俄力村村长林国强在家中与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共进早饭 俄力村村长林国强在家中与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共进早饭 洪水村俄力新村街上新建的公厕 洪水村纹脸阿婆韩眉出老人老村中亮相 洪水村纹脸阿婆韩眉出老人老村中亮相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组图片是2010年春节,我在当时的洪水老村拍摄的,现在已成为历史资料。</p>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 2010年2月19日,拍摄于昌江王下乡洪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