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p><p class="ql-block"> --《论语》</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的这一段,即为三月三上巳节的描写,又被称为“女儿节,桃花节”是中国最为浪漫的节日。时值暮春,日日向暖,草绿花香,春意融融。最适宜各种户外活动,且春水初绿,渐渐潺潺,为春光明媚配乐,故而此时节的大多习俗,都与水有关。</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三 春水初绿 借花传情</p><p class="ql-block">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p><p class="ql-block"> ——《桃花扇》</p><p class="ql-block"> 有水的地方,总能浇灌出烂漫的花。三月三,春正暖,春水初生,繁花锦簇。桃花、杏花、梨花、牡丹、芍药、兰花....或莹莹润白,或雍容华贵,就这样毫不掩饰的在春风里舒展,挂满树梢,开个满怀。</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三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也叫桃花节。古时常在此日为女孩做笄礼也就是成人礼。彼时,少女们会穿上最美的服饰,在河水旁,踏歌起舞,赏花踏青,互赠香草。</p><p class="ql-block"> 除了是女儿节,上巳节还是古时的情人节,少女与青年相会水边,或相识相知,或相惜相恋。《诗经·郑风·溱洧》中,曾描绘过古时上巳节的画面,其中一句:“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青年与少女相谈甚欢,借芍药传情。自此之后,芍药花,又有一个新的名字 --解语花。人们送芍药传情,借芍药诉衷肠。</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三 曲水流觞,为春而聚</p><p class="ql-block">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 class="ql-block"> ——《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谈到聚会,谈到三月三,就不得不提到《兰亭集序》这千古名篇的魅力,不仅在于“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更在于王羲之本人绝伦逸群的才情。无数次想象文中的场景,志同道合的好友相约,在山下的兰亭中,投壶饮酒,流觞曲水,身侧是茂林修竹,眼前是崇山峻岭。</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样自然而幽雅的环境,最能启发人的诗情,故而大家欢喜之余,作诗言情,感叹兴怀。将心情与春景合二为一,再汇成这一部兰亭集,为后人所览悦。岁月流转至如今,人们愈发少有曲水流觞的闲情,但是关于三月三的聚会,却不只曲水流觞。</p> <p class="ql-block"> 此时春光温煦,最适宜踏青郊游。约上三两好友,或是家人子女,无需将目光放置于千里之外。只在家的附近,寻一处野外,一座山、一条河,远离车水马龙的地方就好。去看自然的绿色,看一片不甚了解的花田,在三月三这一日,让自己沉浸在这样温柔的春风里,把自己舒展在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体,放松心情,好过一切补药。</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三 回归自然,追溯浪漫</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总是不如古人诗意,有人归咎于不会写诗,不会作文。其实不然,究其根本,是现代人少了闲情。没有留心过桃花的绽放,故而不知她为何笑春风。总在梨花满地时,昂首阔步地匆匆而过,故而未曾意识到春欲晚。</p> <p class="ql-block"> 而三月三上巳节,便是这样一个,能够让我们捡拾起浪漫的中国节,它的每一个习俗,从赏花,到集会,从传情,到作诗,都与水有关,与自然有关。</p><p class="ql-block"> 近两年,疫情形势严峻,人们的出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不如,借着三月三,去走近浪漫的古人,走到诗词的情意里。走到古文的场景中。捡起浪漫,捡起诗意,捡起专属于中国人的传统,捡起千百年传承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常常看到这样的标题:“xx节,正在死去的中国节”。我们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但是好在,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被我们忆起,从《洛神水赋》,到《只此青绿》,从花朝节,至上巳节。中国传统的美与浪漫,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染在我们的骨血里。</p> <p class="ql-block"> 愿你在暮春之时,抓住最后的春风温婉。</p><p class="ql-block"> 往后的余生,都能有三月三的闲情,有人与你芍药传情,有人伴你郊外游春,怀揣春风的柔情,永远心怀诗意,永远浪漫满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