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永远的思念</b></p><p class="ql-block">一夜无眠思慈父,表以文章寄哀情。</p><p class="ql-block">洁白梨花长相伴,松柏常青志千秋。</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已经进耄耋之年,他饱经苍桑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让我们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苦难童年</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食不裹腹的年月。父亲一家住着破烂的茅屋,经常上顿不接下顿,或者连续二三天吃不上东西,无奈之下奶奶只好把姑姑卖掉来换点吃的,即使这样仍然改变不了家庭贫困的命运。虽然爷爷种地但在那种灾荒年月,粮食没有收成,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再加上日本鬼子经常到村里扫荡,老百姓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活雪上加霜。父亲和奶奶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饿得连路都走不动。爷爷实在看不下去,想去外边找些吃的,可是再也没有回来,又过了几天奶奶也饿死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父亲哭天抢地,在村民的帮助下给奶奶料理了后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抗日烽火</p><p class="ql-block"> 家破人亡,双亲活活饿死,无依无靠的父亲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对新中国的向往,1942年由区长张树田推荐,加入了晋东南独立营第二区干队,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当时日本鬼子经常在高都附近活动,区干队的几个战士侨装打扮后,来到北街。父亲当时只有15岁,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假装拦住日本兵要烟吸,这时另两个战士从后面抱住日本兵用力掐住,掐死鬼子。然后利用一片混乱逃走,就这样我们一小股一小股消灭敌人,给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五月小麦成熟,日本兵到处抢粮,为了保住粮食,我八路军游击队一个连埋伏在半路上,伪军赶着粮车从荡庄出来。快到包围圈时,枪声四起,伪军吓得四处逃散。然后我们动员老百姓把粮运到了关背。为了消灭日本鬼子,又在高都设下埋伏战,消灭了高都的日本鬼子。这样和鬼子周旋了三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后来下山后区干队被编入焦作四分区,又叫沁河支队。</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突围脱险(父亲口述)</p><p class="ql-block"> 平汉战役开始于1945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沿平汉线向华北解放区进犯的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攻打杞县,可是敌人的封锁严密,我军根本过不去。当时担任通讯班长的我,接到命令后,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侦察地形,然后上级做了布署:留少部分人佯攻县城,大部队开往山东。在交通线上拦截敌人的物资运输队,消灭敌人一个师,切断了敌人的后援,汤阴很快攻下了。</p><p class="ql-block"> 汤阴攻下后,开始打张德,二个团轮流作战。当时与我八路军交战的的是国民党四十军,非常顽固。鸡家庄是张德的外围,上级派我带一个排去拦截对面的敌人,另两个排修筑工事。可是狡猾的敌人顺着地道绕到另两个排后方,把部队打散。只剩下我的一个排,如果天亮不能突围,将会全军覆没。鸡家庄只有一个出口,我果断下命令"同志们,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在天亮前突围″。我们到了村口,敌人问口令,我果断地说"自己人″,两个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然后加大火力消灭了敌人,冲出鸡家庄和45团大部队会合。在那次战斗中,以较小的损失保全了实力,立下了大功,当时全团登报表扬了我,并号召全团学习。</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 后来,部队过了黄河,正式编入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1948年10月20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16兵团已东撤,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在蚌埠,我军采用了牵牛战术,想把敌人引到淮河以北,可是敌人在淮河以南停下来,这样打起来很困难,所以只好架桥,刚架起桥就被敌人炸毁了,而且战士们伤亡很重。于是改变了战朮晚上架桥,白天抢渡。可是白天又被敌人炸毁,然后晚上再架,白天再强渡……。敌人不断扔炸弹,燃烧弹,毒气弹,疯狂的行为激起了父亲和战士们心中的仇恨,坚定了斗争的决心。子弹从身边呼啸而过,父亲和他的连队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顽身地冲向南岸,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一个晚上结束了战斗。</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渡江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野战军辖第3、第4、第5兵团,共9个军。父亲被编入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至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军委的命令,先后发起渡江。第二野战军三、四、五兵团组成西突击队,由枞阳至望江段渡江,以切断汤恩伯和白崇禧集团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战斗前,全团开展动员大会。团长环顾四周说:"45团有个晋城连连长,名叫王顺孩,打仗机智勇敢,多次立下战功,而且还参加过抗日游击战,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渡江战役就要开始了,决定由他带领晋城连打先锋″。当时晋城连的战士士气高涨,为晋城连这个响亮的称号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开始渡江了,可是长江上船只都被敌人控制,我军只好动员老百姓,找来渔船,木筏,每班一只船,开始向长江南岸发起冲锋,敌人的重机枪疯狂地扫射,父亲感觉到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当时大雨倾盆,衣服贴在身上,但这丝亳不能动摇战士们渡江的决心。当我军强攻上岸时,国民党的部队早已溃不成军,四处逃窜。于是发射照明灯,通知后援部队胜利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结束后,父亲去四川干部学校学习,边学习边剿匪,父亲的队伍用了二三年时间把土匪全部消灭。而父亲所属的15军大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继续发扬"猛冲猛打″的作风,只可惜,大部分战士们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的战场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