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雾桥遗址公园

月下独酌

<h3> 龙雾桥遗址公园在城北2.5公里处,据《丰县志》记载:秦时沧河从县城的西面流来,像一条银色的巨龙,在县城的东北角拐弯,流向东南。</h3> <h3> 公元前256年,沧河上有一座较大的石桥,桥似龙环,桥的北面是大泽,水天一色,茫茫苍苍,雾气腾腾,索绕桥面,因此有龙环雾绕之称。</h3> <h3><br>  《史记》、《汉书》及历编《丰县志》、《徐州府志》载:一日,刘邦的母亲遇大雨,到此桥下避雨,这时刘邦的父亲去接她,见桥上雾气腾腾、电闪雷鸣,一眨眼,见两条龙在桥上空交配。</h3> <h3> 此时,在桥下的刘邦之母有受孕的感觉,此后十个月生一男孩,曰季,就是刘邦,后人称此桥为龙雾桥。</h3> <h3> 曾在桥附近建庙立碑。1981年在原张五楼乡梁楼村东南挖出龙雾桥石碑两块,一块为明景泰元年(1450)《重修丰县龙雾桥庙记》,一块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丰县龙雾桥碑记》。</h3> <h3> 从碑文上看,早在宋绍圣三年(1096)丰县杜县令因大旱祈祷龙雾桥,蛟龙显灵,大雨滂沱,因而重修龙雾桥和桥北龙雾庙。</h3> <h3> 此处现有龙雾桥碑亭2座,亭台古雅,碑为明清年间锈刻,载刘邦母遇龙受孕故事,及旱年求雨辄灵的故事。</h3> <h3> 古人留下的诗篇。</h3> <h3> 水文化宣传牌。</h3> <h3> 游园的人们。</h3> <h3> 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石碑上写:“龙也雾也,乃天地阴阳之全、变化聚散、皆不可测,是以龙兴雾翁,理势必然,而以为斯桥之名。断以汉高初生,母遇蛟龙而得。”</h3> <h3> 康熙59年(1720年)所立碑文曰:“所谓龙雾桥者,乃汉高帝受妊之始,龙环雾绕,而桥以名焉。”至今碑、亭桥址仍存。现有龙雾桥遗址公园坐落在白帝河东首河畔。</h3> <h3> 刘邦少年读书的马公书院、祈祷上苍的粉榆社,也都在丰县城东北部,迄今旧址不泯。</h3> <h3> 复新河和白帝河交汇处的景色。</h3> <h3>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带兵征讨。</h3> <h3> 后来英布败死,刘邦得胜回朝,路经沛县时,沛县的父老乡亲出城迎接。</h3> <h3> 因刘邦起首于沛,为感谢沛县父老对自己的庇护和支持,遂决定置酒沛宫,设宴一聚。</h3> <h3> 偶遇在公园开直播的民间歌手。</h3> <h3> 席间,刘邦把酒临风,感慨万端,即兴吟就了一首传唱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并教儿童学习,共同齐唱,甚是开心。</h3> <h3> 丰县人民政府立碑保护遗址。</h3> <h3> 刘邦又对沛故人子弟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以后吾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除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众人谢恩赐。</h3> <h3> 住沛十日,起程归都。沛乡亲父老再三挽留,并又请求说:“沛幸得复,丰未复,唯哀怜之。”高祖说:“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详见《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于是复丰比沛,同时豁免了丰沛的赋税。沛县父老再为丰人叩谢,高祖等一行众人乘车西行。<br></h3> <h3> 离沛回都时,他没有经过丰城,而是从城南绕道西归,丰邑的乡亲父老听说后,集聚了很多人来迎接刘邦,再三恳求高祖在老家驻留几日。</h3> <h3> 刘邦盛情难却,只好停驾。于是丰县父老急忙筹备筵席,搬来刘邦青年时爱喝的丰县老酒,找来丰县名厨大师,搭起了长长宴棚,为刘邦和将士们接风洗尘。</h3> <h3> 官兵停留三日后,高祖欲行,丰人再三挽留。刘邦对众人说:“我带的人马众多,每天费用很大,若再停留,会连累丰邑父老,我只好与众告辞!”便传令起程,离丰西去。</h3> <h3> 后来丰邑的乡亲父老为纪念此事,遂在当年邀请刘邦驻留的地方,修造了一座城池,名为“邀帝城”。</h3> <h3> 据旧《丰县志》载:“邀帝城在县西南二十里(今丰县宋楼镇葛芭草集村),因父老邀帝(汉高祖刘邦)于此,故名。”该城已毁,现仅存石碑遗址等旧迹。<br></h3> <h3> 刘邦称帝后又在陕西临潼仿照丰邑城建造新丰宫,便把其父接往宫中居住,并赐封为“太上皇”。</h3> <h3> 太上皇因不习惯宫中生活,又倍加思念家乡及其当年一起交情深厚的老朋友;所以每天在宫中闷闷不乐,茶饭不香,一心只想回丰县老家。</h3> <h3> 刘邦是个孝子,见父亲如此状态,心中也甚感不快。若让父亲回丰居住,父已年老体迈,照顾不便,邻里也会笑谈。</h3> <h3> 于是,刘邦找来下臣商议此事。有人提议,可派人前往丰邑依照当地居民住所,原封不动地绘制地图,拿来照样新建一处居所,然后再把老家的邻居亲友全迁来居住,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h3> <h3> 刘邦一听,满心高兴,可再一想,此举非同不可,要慎之行动。此时太上皇非得回家不可,刘邦无奈只好让部下送父亲暂时回家居住,同时派人到丰邑绘制地图,拿来后在陕西临潼按原样建造了新丰宫(今新丰镇)。</h3> <h3> 新居建好后,刘邦命人把父亲和故里的父老乡亲一同迁居新丰宫。据《临潼县志》记载:“高祖既筑新丰,衢巷洞宇,物色唯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竟识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道途,亦竟识其家,匠人吴宽所营也。”</h3> <h3> 由此可见,刘邦为了孝敬父亲,把古丰迁到临潼是下了本钱的。太上皇死后葬于陕西栎阳(在今临潼),享年73岁。<br></h3> <h3>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发现了我国城建史上一座罕见的“遗址化石”新丰宫,以及新丰宫遗址附近的刘寨。如果刘邦的祖籍不在丰邑的话,他为什么要在京城仿造新丰宫,以解太上皇思乡之情呢?这些都是刘邦祖籍丰邑的佐证。<br></h3> <h3> 刘邦,早年在当地任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职责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奉命押送一批工人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途中由于下雨等种种原因耽误了押送日期,工人有逃跑的,有病亡的,人数不够,日期耽搁,将要被治罪。</h3> <h3> 走到芒砀山休息吃饭时,他就寻思着,反正都是无法交差,都有罪,不如放了他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也逃亡去。他把想法告诉了工人们,十几个工人见刘邦如此的宽宏大量,体恤民众,都不愿离去,认他做大哥,一起共事。<br></h3> <h3> 酒壮英雄胆,啥事都不管!在月黑人静的之时,因心情郁闷而喝酒后的刘邦显得格外的兴奋,乘着酒兴继续赶路。</h3> <h3> 公园里公共卫生间设计的有特色。</h3> <h3> 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h3> <h3> 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h3> <h3> 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大王,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h3> <h3>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h3> <h3> 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h3> <h3> 以上故事只是一个历史典故,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像这种历史典故,只能信一半,忘一半,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揭竿起的事件,都是这样,因为当时人民比较封建,向往美好生活,他们就找一个噱头,让人民信服的理由,带领人民群众从这个组织开创另一个组织。这种文化古迹记载的东西应该不会错。</h3> <h3> 龙雾桥遗址公园小巧精致,水韵灵动,更因汉高祖刘邦的传奇身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不失为体验汉文化和观光休闲的好去处。</h3> <h3> 夕阳下的白帝河风光和龙雾新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