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3日,上巳节</p><p class="ql-block">农历的三月初三,称为“上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古代三大情人节之一。 </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时,干支相配后逢巳之日称巳日,而第一个巳日就叫“上巳”。</p><p class="ql-block"> 不过,每年的日期并不固定,比如,今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是在四月十五日,而农历的三月初三却为十四日。</p><p class="ql-block"> 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p><p class="ql-block"> 在《论语》中,有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描写,描绘了上巳节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农历阳春三四月间,阳气虽在缓缓上升,但阴气并未完全消退,阴阳相持不下之时,正是人体容易患病、导致疾疫流行的时节,需要勤洗手、多洗浴,以祛病消灾。</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就有,百姓在水畔手持兰花草祛邪,用熏香、草药沐浴全身,洗去一冬污垢,祓除疾病不祥,祈求健康平安,是为“祓禊”(fúxì)仪式。</p><p class="ql-block"> 关于上巳节的习俗,最为大家熟知的,则是王羲之这天在会稽举办兰亭之会,写下了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01祛病消灾日</p><p class="ql-block"> 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山顶上的节日,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天特意设立节日,据说和上古祓(fú)禊(xì)之祭有关。</p><p class="ql-block"> 祓,拔除病气之意;禊,修洁、净身之意,连起来就是,这一天人们去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求福去灾。</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选择上巳这一天呢?</p><p class="ql-block"> 《风俗通义·祀典·禊》中说:“巳者,祉也”。故而“上巳”,指的就是既除病,又祈求福祉降临。</p><p class="ql-block"> 水滨祓禊,在周朝就有了,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p><p class="ql-block"> 每年这一天,不论天子诸侯,还是普通百姓,都会穿上新装结伴而行,前往水滨湖畔清水之地,用兰草沐浴,以祈求健康、祓除凶兆。</p> <p class="ql-block"> 例如,北京一带每逢三月三日,生病之人便会用流动的水进行清洗,意在让流水带走病痛;安徽寿春地区,男女多会在水边饮酒,以消除不祥,妇女小孩会将荠菜花插于发间,寓意着一年内不会得头晕之病。</p><p class="ql-block"> 此外,民间还传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俗语。据说,我们的祖先轩辕出生在三月三这一天,因此,上巳节还有祭祀先祖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02 祭高禖、求子嗣</p><p class="ql-block"> “巳”的本意是指襁褓中的婴儿,因此古代已婚女子会在三月巳日,祭祀象征生育之神的高禖(méi),祈求子嗣绵延,人丁兴旺。</p><p class="ql-block"> 高禖,又称郊禖,传说中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传说高禖形象为伏羲或女娲,因他们用泥土造人,繁衍后代,世人称其为“人祖爷”。</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三月三不育妇女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红线一根,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三月三给娘娘神烧香上供。</p><p class="ql-block"> 也有地方妇女们会在三月三相约一同来到郊外的水边,将鸡蛋、红枣至于水中,女子争相捡食水中的鸡蛋,抢到并吞食便可得子。</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于是通过“流枣浮卵”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p> <p class="ql-block">03流觞会友</p><p class="ql-block">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p><p class="ql-block"> 魏晋以后,上巳节演变为朝臣百姓临水宴饮的节日,文人墨客渐渐流行起了“曲水流觞”、列坐赋诗的雅事。</p><p class="ql-block">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是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这天,王羲之、谢安等42名文人士大夫在兰亭“修禊事”。</p><p class="ql-block"> 众人在水边依次列坐,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在弯曲的流水上。酒杯随水而动,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一首,若作不出,便罚酒三杯。</p><p class="ql-block"> 这个上巳节,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04踏青约会</p><p class="ql-block">三月初三花正开,闲同亲旧上春台。</p><p class="ql-block">寻常不醉此时醉,更醉犹能举大杯。</p><p class="ql-block"> ——《南园赏花》宋·邵雍</p><p class="ql-block"> 在古时,踏青郊游是上巳节一重大习俗,也正因这一习俗,上巳节有了另外一个众人鲜知的名称——女儿节,是中国三大传统情人节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上巳节这一日,青年男女聚集郊外水边嬉戏,如此一来,就提供了“遇见爱情”的契机。</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的七夕节,这是单身女孩的节日,目的是祈求心灵手巧,求得如意郎君;而元宵节主题是看花灯、轧闹猛,女子结伴外出,获得与男青年结识的机会,并不鼓励男女在一起玩耍(太平公主和薛绍就是错误示范)。</p><p class="ql-block"> 可只有在上巳节,不但青年男女们可以一起光明正大的到郊外游春,官府更是鼓励男女相会,甚至可以手拉手一起在河边玩耍约会。</p><p class="ql-block">在古人看来,春情萌动,万物勃发,而天人合一,故鼓励男欢女爱也是顺应天时的理当做法。《礼记》也倡导婚姻应该顺天应人地在春天缔结,充满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这种奔放的习俗由来已久,《诗经·郑风·溱洧》中记载“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正值芍药盛开之际,趁着出门踏春,男女赠药定情,古人用芍药中的“药”(通“约”)字代表相约,芍药也是男女间定情的象征。是最古老、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p><p class="ql-block"> 据载,汉武帝便是在19岁那年的上巳节遇到歌女卫子夫,对其一见钟情并相伴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依然可以从彝族的跳月,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看到这个风俗的影子。西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三月三对歌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在现在社会,上巳节这天,我们可以做什么来提升运势?</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宜洗吉利</p><p class="ql-block"> 古人在今天都会用香草把自己洗干净,是净身(洗澡)以辟邪(除病)的大日子。春日阳光温暖,正是清洁身体,洗去不祥的大好时机。</p><p class="ql-block"> 建议这天大家就不要加班啦,早点回家给自己准备一个草药浴吧,在季节交替之时不仅可以舒缓情绪,强身健体,还能辟邪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宜吃吉利</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三月三,荠菜赛神丹”,很多地区在三月三这天,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将新鲜荠菜洗净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据说食之既可交发财运,还能清火明目,预防头痛头昏症。</p><p class="ql-block"> 在江南地区,人们还会吃青团,因为做青团的艾叶也有驱邪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宜玩吉利</p><p class="ql-block"> 春情萌动,万物勃发,而天人合一也是顺应天时的事情,这天一定要出去玩。</p><p class="ql-block"> 这天郊游踏青,能够提升一整年的桃花运,但因为逢工作日,郊游可以省去,踏青、逛公园时见到鲜花盛开之处,可默默许下心愿,遇到如意郎君的概率将大大增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