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扫墓的寓意为缅怀先人、铭记传统、尊重历史。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缅怀先人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p> <p class="ql-block">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在很多地方,清明节的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春节。</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迁居他乡的族人,还是千里之外的游子,都会赶在清明之前回到家乡祭扫。</p> <p class="ql-block">为逝去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让家族的血统和信念代代传承、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清明祭祖的意义还远不止此。</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是教会每一个中国人不忘本</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p><p class="ql-block">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十分重视,民间亦相仿效,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且独特的风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据《汉书》中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便是远在京城千里之外,也不忘定期返乡扫墓祭祖。</p><p class="ql-block">唐代以后更是盛行,不管是士人还是平民,都将清明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重要仪节,并相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令雨连绵,游子客乡忆祖先。</p><p class="ql-block"> 望断长空南去雁,缠绵思绪透心寒。</p><p class="ql-block"> 一生奋斗谁无过,盖世功德记神坛。</p><p class="ql-block"> 立志承前来继后,兴家立业普新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