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塬虎步春行(五)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摄影制作: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 诗 文:高塬</p><p class="ql-block"> 音 乐:春天的祖国多么美好</p><p class="ql-block"> 时 间:2022.4.3</p> <p class="ql-block">  高塬,男,汉族,大学文化。不忘农耕,笔话桑麻,描摹诗意生活,回味平凡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七律-杨凌樱花</p><p class="ql-block"> 诗/高塬</p><p class="ql-block">三春孕蕾傲苍穹,一瞬花开拂惠风。</p><p class="ql-block">袅袅幽香招魄远,丝丝清气暖心中。</p><p class="ql-block">往年婉莹多遗恨,当下杨凌可秀瞳。</p><p class="ql-block">拨去浮云芳树在,飘零不觉是孤鸿。 (注:婉莹即谢婉莹,笔名冰心,以《樱花赞》蜚声文坛,作者观赏日本富士山樱花,随笔写就)</p> <p class="ql-block"> 同事与文友 </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 </p><p class="ql-block"> 工作中遇同事,群里面交文友。“同船过渡有三千年缘法”,遇到好同事好文友是人的福份。他们自带阳光,情怀家国,浑身散发出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激人奋进,助人长进。也会遇到另外一种你不得不与其同事的人,不得不共处一个群里的人,却难于与其为友。 </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位同在三所中学任教的同事,直到现在还偶尔碰面,够缘分吧?可我与其每次碰面,不由得勾起最后悔的一件事。 </p><p class="ql-block"> 师范毕业工作两年后,我准备高考,把学历提升到位。碰巧我的老同事从大学回来了,他说你得一步一步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我认为人家为咱操心,便听从其言,报低了一级。另外一个同事鼓励我去县招生办更改志愿,把自己的书借给我复习。我骑自行车到了渭河边,滚滚渭水无法行船,只能望河兴叹。开学报到时刚走出西安火车站,就遇到一位师范同学。他毕业分配到宝鸡西山一所中学任教,人生地不熟,整日与书同甘共苦,一举报考成功。我当时就想返回,第二年再考。同去的本县籍同学拉住我,硬是把我推向学校接新生的车。到校后我两互换着一人看守行李箱,一人办理报到手续。这时,我的老同事迎面擦身而过,昂首而去。他毕业离校时,滂沱大雨,跑到我的宿舍,要我帮他把行李送到火车站。 </p><p class="ql-block"> 入学后我想跳级,拿着自学考试13科合格证书,去找班主任、系主任。他们说,本校无此先例。本系上一级是军干班,教室设在省军区大院,上课时人家派车来接教师,你咋进军区大门呢?再说,你带薪上学,不影响什么,就安心学习吧。系主任、班主任分别兼任省政治教学研究会会长 、秘书长,吸收我为会员,把一些研究课题交给我做,直到我离开教育后的第三年。 </p><p class="ql-block"> 毕业前夕,我报考了高一级的第二专业,毕业后在任教之余自学,第三年毕业。与我轮换着入学报到的同藉同学,毕业后二返长安,第四年毕业,后任高中校长。我带高三毕业班课时,两位副校长分别带高一高二年级的课程。一次讲完课后,我转到教室后面,才看见他们在听课学习 。下课后,我拿着几十本专业书分送他们说,凭你们的思维水平,这几本书是不够你们平时看的,就没必要学习听我讲课了。他们后来成为特高级教师,先后任槐中、眉中、宝中校长。退休后分别被本地、外地私立中学高薪聘用。 </p><p class="ql-block"> 群里群外,有些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技高一筹,手里握着“核弹头”甚至“黑匣子”,好为人师,指指点点,这不对、那不好;而当你虚心耐心请教时,他却虚晃一枪,千难万难,好像这些“高难动作”你是永远学不会、掌握不了的,也不想让你学会他门背后的“绝活”,永远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摇旗呐喊。 </p><p class="ql-block">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希望社会上多一些激人奋进,助人长进的师者,单位的新老同事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微信群里以诚相待,以文会友。</p> <p class="ql-block">  清明点瓜</p><p class="ql-block"> 自由诗/高塬</p><p class="ql-block">看到油菜花,</p><p class="ql-block">不由自主地想家。</p><p class="ql-block">便去河堤地里,</p><p class="ql-block">晨曦理荒秽,</p><p class="ql-block">荷锄勾晚霞。</p><p class="ql-block">清明前后,</p><p class="ql-block">我种早玉米蔬菜,</p><p class="ql-block">还在渭河岸边点瓜。</p><p class="ql-block">我爱看绿叶上</p><p class="ql-block">晶莹剔透的露珠,</p><p class="ql-block">听槐树林鸟儿争鸣,</p><p class="ql-block">眼睛一眨一眨。</p><p class="ql-block">每与同事出行,</p><p class="ql-block">回家时剜鲜菜几把。</p><p class="ql-block">清明</p><p class="ql-block">不只有滚动的泪花,</p><p class="ql-block">魂断田野,</p><p class="ql-block">看雪白的杏李花葩,</p><p class="ql-block">希望就孕育</p><p class="ql-block">在一个个蓓蕾下。</p> <p class="ql-block">  【史高座读词】“难忘当年</p><p class="ql-block"> 辛苦味”——读高塬先生的</p><p class="ql-block"> 《蝶恋花•寒衣节前忆父亲》</p><p class="ql-block"> 原作:</p><p class="ql-block"> 蝶恋花•寒衣节前忆父亲 /高塬</p><p class="ql-block">阴雨绵绵人心碎,黄花飘零,尽是伤情意。梦里依稀慈父累,还把家事叮咛细。</p><p class="ql-block">三十一载思和泪,隔断尘埃,音容还未褪。屋里摆放手做柜,难忘当年辛苦味。</p><p class="ql-block">【史高座解读】这是一首不讲究格律的词,但它比那些只讲究格律的格律溜有味;比那些东施效颦式的无病呻吟的词有情。这首词的题目是“寒衣节前忆父亲”,正如王维所说的那样:“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种亲情矗立在读者的视野里。</p><p class="ql-block"> 通读这首词,实际就是“碎、细、泪、味”四个字的有机组合。每逢佳节,就会想到父亲,一想到父亲就会让人心碎;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言传身教,细细的叮咛,现在想来,怎能不让人流泪呢?看到父亲的手做柜,一股辛苦味油然而生,怎能不勾起人的思念呢。</p><p class="ql-block"> 上片,作者围绕着这种情,起笔写道:“阴雨绵绵人心碎”。这正是杜牧《清明》诗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为抒情奠定了基础。所以,每当作者看到那飘落的黄花,总是伤心。是景也是情,情景相依,不枝不蔓。看到这种景,作者想到了已故的父亲,想到了父亲也像这飘零的黄花,因劳累而远去的身影,怎能不让人伤情呢?这里,作者重点突出了“叮咛”一词,模糊的背影和清晰的声音,始终在作者的梦里,在作者的耳旁飘荡。</p><p class="ql-block"> 下片紧承上片,作者回想起父亲的音和容,他这样写道:“三十一载思和泪”。“三十一载”让我们看到 思念的长度,一个“泪”字,让我们看到了思念的厚度。正因为这样,所以,“隔断尘埃,音容还未褪”,深深地扎根在作者的脑海里。至此,作者由梦境回到了现实,看到了屋里的“手做柜”,想到了父亲当年的辛苦。高塬先生的父亲生前是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不辞辛苦,助人为乐,是有一定口碑的。所以,作者巧用借代修辞格,用一个手做柜,概括了父亲一生。这既是父亲的劳动成果,也是父亲心思的聚集地,这正是“叮咛”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这首词一是铺垫有序,精而不冗。“阴雨绵绵,黄花飘零”,就这八个字, 铺平了抒情之路。二是有景有情,二者有机的结合,没有斧凿的痕迹。 三是前后照应,脉络畅通。上片有“碎”下片就有“泪”;上片有“伤情意”下片就有“还未褪”;上片有“慈父累”下片就有“手做柜”;上片有“叮咛细”下片就有“辛苦味”;上片有梦境下片就有现实。四是巧设悬念,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扶风县午井镇强家沟村</p><p class="ql-block"> 创建扶眉战役主战场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的历史价值 </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p><p class="ql-block">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广大指战员,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响应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5月20日胜利解放西安。</p><p class="ql-block"> 6月10日,位于渭河南岸胡宗南所属36军165师孤军进入眉县金渠镇。得到这一情况后,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抓住战机,迅速命令第二军于6月12日晚包围了该部敌人。在实施包围时,因侦察兵骑马行驶于金渠以南枣林村发现敌情严重,连发数枪,暴露了我军意图,打乱了我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预定计划,我军遂改奇袭为强攻,因当时城堡内百姓未躲,不便于炮火展开,解放军大炮只向城门处实施了短暂轰击。敌人为了阻挡我军攻势,派士兵将城外麦草垛全部用火点燃,企图拖延时日,负隅顽抗以待援兵。解放军指战员顽强拼杀,浴血奋战,这时敌援兵一部来到,战斗进入白热化,解放军部队腹背受敌,但广大指战员士气高涨,战斗更加激烈,整个战斗的焦点主要在东堡、花园、半个城和西堡等处,金渠稍北之宁渠村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战。战斗打得激烈时,一野二兵团骑兵一部赶到参加了战斗,随即进行了有目的分割包围,13日凌晨,敌165师大部被歼,活捉敌师长孙铁英及一名团长,俘敌5000余人。然后东撤至户县。</p><p class="ql-block"> 6月下旬,胡宗南第18兵团65军187师、160师各一团直属军部指挥,部署于眉县火车站及其以东祁家村地区(预备阵地),兵力重点用于陇海铁路左右;以第90军61师部署于周至青化、眉县横渠、青化地区第一线阵地,以第90军24师在槐芽附近配置预备阵地,重点保持于长益公路(今西宝南线)及其南侧。约在7月6、7日,代表胡宗南在宝鸡前线指挥的绥署副主任裴昌会来金渠镇,凭高观察了90军的布置情况,决定调90军53师从宝鸡至金渠镇,作第二线阵地,同时以敌26军孙超环部驻守眉县城。9日,各部队布防就绪;另以机械化重炮营、战车营,装甲车队部署于眉县火车站附近,均归第18兵团部指挥,准备用以机动作战。以上兵力的布置欲配合渭北乾(县)彬(县)永(寿)一线之青(海)宁(夏)二马形成一口袋阵,企图诱野战军进入渭河河谷,以利聚歼。</p><p class="ql-block"> 随着拨归第一野战军的华北第18、19两兵团的相继入陕,第一野战军于7月6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共商破敌大计,确定了“钳马打胡”的作战方针,提出了对胡宗南集团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作战计划,决心进行扶眉战役。</p><p class="ql-block"> 战役于7月10日发起,我2兵团4军10师、11师、12师,从当日下午7时出发,分道并进,神速勇猛,由敌马继援和王治岐两军的阵地间隙中,越过悬崖大沟,一夜间行军75公里多,插至敌军后方。11日拂晓,敌65军117师530团团长王立志部第一营同迂回至敌后的解放军部队发生激战,敌第18兵团司令官李振,恐解放军攻占罗局镇,断其退路而使其机械化部队白白损失,乃决定让机械化部队由眉县火车站附近撤到北原上,通过罗局镇开到宝鸡。早饭前后,敌机械化部队刚到罗局,解放军第10师、第11师在益店会师后,并肩南向,一举攻占罗局镇,并歼灭敌65军撤退的前卫团。上午12时,占领罗局镇的解放军适时捕捉战机,及时扩大战果向原下延伸,第10师29团2营一战,全歼敌18兵 团部的警卫营,夺取了眉县火车站,我军即以该营布置于车站以东一座铁路桥梁处,与坚守于北原边南堡子—刘家原等高地的30团相配合,构成纵深配备,直接攻击到敌65军的腹背,顺利完成了断敌退路的战役计划。 </p><p class="ql-block"> 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18兵团,于7月11日20时开始全面进攻,敌三个军布防在杨凌、法门、绛帐、常兴、祁家塬、午井、高王寺的一二线师团闻风丧胆,仓惶西逃,在罗局镇、小寨、麦禾营、强家沟附近遭到解放军10师、11师的截击,敌军发现退路已被完全切断,遂拼命突围,战斗激烈异常。 驻守渭河北岸魏家堡、李家村的敌18兵团65军,连续向眉县火车站反扑,妄图由此打开缺口向西逃窜。坚守火车站及其附近阵地的解放军10师29团2营,虽三面受敌,伤亡很重,但在营长折仲恺带领下,坚定沉着,打得勇猛,守得顽强,连续击退敌人8次冲锋,阵地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解放军手中。7月12日上午12时,敌18兵团司令兼65军军长李振看到从塬下西逃无门,遂率敌上塬,以密集队形冲向我30团3营刘家原(强家沟村南)阵地,企图孤注一掷,由此打开西逃的缺口,形势十分危急。关键时刻,4军副军长孙超群亲临前线,当即抽调11师之33团、31团两个营,32团一个营归10师指挥,10师师长刘茂功亲自指挥,该师政委当即组织了以警卫、通讯人员为主的小梯队去支援连队。31团团长王学礼亲率两个营由北向南,从一片玉米地里包抄过去,把敌人拦腰切断。下午2时,将敌18兵团65军和38军军压迫在强家沟七组窦村狭小的包围圈内,并将火力压回18兵团部65军军部和38军军部的窑背上面。敌18兵团乱作一团。下午2时,驻守法门镇的敌89军军长王治岐率残部逃窜至强家沟,告诉18兵团司令官李振,说解放军已从绛帐镇刘家塬上坡,先头部队到达午井。李振率随从数人先行溜走,决定渡过渭河向眉县境内的90军靠拢,以苟延残喘。当其与55师师长曹维汉、副师长石涤非等从玉米地隐蔽跑到祁家塬沟道村下坡时,不料解放军已先到了那里,并以强大的火力封锁了下坡的道路,敌530团团长王立志带一营赶到掩护时,全部被歼,王立志被击毙。</p><p class="ql-block"> 国军18兵团司令兼65军军长李振和38军军长李振西下塬渡河后藏在稻地,躲过南岸解放军的搜索,天黑后一路向西逃窜至宝鸡,次日过大散关,一路向南逃窜,1949年12月初在四川成都分别率部起义和投诚。国军89军军长王治岐逃至天水,不知所终。 </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强家沟村作为扶眉战役主战场是名至所归。扶眉战役时,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扶风县午井镇强家沟村及其村庄周围的田地里,摆开规模宏大的阵势展开撕杀,解放军二兵团四军三个师以及五军,六军部分师团投入战斗,围堵国军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所属四个师8个团的兵力,双方共投入将近三万人。据国军两位军长后来回忆说,用“尸橫遍地”也不过分”。扶眉战役时,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沿渭河以南从东向西,先后在周至、眉县青化、横渠、槐芽、金渠发生战斗,都是一个两个团之间的厮杀。双方曾在金渠镇有过几次激烈角逐,却是发生在扶眉战役之前。有人认为,岐山县罗局镇是主战场,解放军把包围圈防线就设在那里。是的,解放军四军的任务就是包围国军,从渭河北岸的眉县车站至塬上的罗局镇一线扎紧口袋,堵住国军西退的道路,等待第一野战军18兵团带重武器从东向西打过来就行啦!可实际情况是,解放军四军在罗局镇堵住国军后,国军企图从北从南两侧越过防线,双方在罗局镇与强家沟村之间的田地里来回厮杀,最后是解放军四军十师、十一师冲进强家沟村子里面。待下午五六点钟第一野战军18兵团到达时,战斗已经结束了。 </p><p class="ql-block"> 硝烟散去,精神永存。强家沟村创建扶眉战役主战场纪念园,保存战场遗址,收集整理士兵遗物和有关文史资料,旨在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同时设立拜灵坛,烧香台,让后代前来追寻父辈的足迹,告慰逝者的亡灵。这既宣传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创建以来,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交口称赞创办者强玉昌功德无量,纪念园前景无限。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作为纪念园最好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难忘生命中每一次美好的遇见</p><p class="ql-block"> 文/高塬</p><p class="ql-block"> 生命中美好的遇见,就像洞藏的陈年老酒,时间愈久,味道愈醇厚;一经打开,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泌人心脾,令人陶醉;又如和煦的春风拂面,暖暖的,柔柔的,虽无声无息,一股幸福的涟漪荡漾于心底。</p><p class="ql-block"> 自从县进校化学班认识李夷老师后,他对我的工作学习帮助很大。他去世时,我正在备考,心神不宁。课余时,我便独自一人站在学校后面的半坡上,默然瞭望县城,克制自己静下心来看书。不巧的是,考试时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位我过去的老师》,抑制不住的泪水潸然而下,模糊了双眼,打湿了试卷。下考场后,才想起作文里道出了李老师的真名实姓,这可能是要扣分甚至作废试卷的,便急忙向高中时的班主任张老师说明缘由。他看着我略带泪痕的神情,安慰我说,不要紧,你放心。入学后我带着回忆李老师的文章,请省电台记者老师斧正。他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很理解我的心情,我们的感情由此加深。师范毕业后去宝鸡考试,我不知道考场在哪里,去的路怎么走,下车后直奔市教育局问路。局长史老师向我迎面走来说,我带你去。我以为考场就在附近,结果越走越远。便说,史老师,您给我指一下路就行啦。他说,我刚想到考场看一下的,咱们一起去。就这样他带我从经二路一直走到新建路上的市职业中学考场。熟悉了考场后,正准备找附近旅社登记住宿,在街道碰上了王老师,他叫我住在市委三楼他的办公室里,把自行车让给我来回骑上。他一日三餐端来饭菜,边吃边问我作文是啥题目,你是咋写的。我如实回答后,他说,你的观点有点偏激,以后不敢再这样冒失了;考场作文一锤定音,稳妥一点好。看到我午休时睡不着觉,便安慰我说,你现在已经有正式工作了,考上考不上无所谓了;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嘛;你休息一会儿吧,我给你看着表,到时间我会叫醒你的。我下考场骑着自行车,一路上想着答题的事,横穿马路时把一位直行的人撞到在市委门前 ,连声说“对不起,我刚下考场”。那人二话没说,拾起来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1981年秋季的洪灾,导致太白、凤县山里院落墙倒房塌,归咎于滥砍滥伐,植被破坏,开始封山育林。父亲与村里人买的旧木料拉不出来,一下子病倒了。师范那两年,我是每个周末都回家,不像一个在外上学的人。熟悉父亲的一位老人看到我拉着父亲看病,便对我说,你父亲的病在山里的木头上,木头拉回家病自然就好了。在王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办好了两车木料的出山手续 。当暑假我进山拉运木料时,才发现堆放在太白拖拉机站的木头所剩无几,又进凤县平木乡买了一座草房 ,拆下木料,用完了运费。我下山到太白县拖拉机站雇车时,站长特许在未预交一半运费的情况下出车。早上给司机管饭时,用身上仅有的几角钱买了几根油条,两碗豆浆。司机硬是亲手把一根油条泡到我的碗里。进山里装木头时,我望了一眼前天晚上我推木头拐出水洞的山顶渡槽,才看清了当时的危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p><p class="ql-block"> 前年我去太白、凤县开会,来回走的是当年去 太白、风县办手续拉木头时的老路, 触景生情,思绪万千 。我忘不了凤县招待所早落的一轮晚霞,太白冰雪封冻的一条出山道路;我忘不了老师的热心帮助,木材检查站站长一席热情的问候;我忘不了山民端来的一碗玉米面糊汤,乡村教师手捧的一盆洗脸水;我忘不了冬季凤县山中民工棚里的一床铺盖 ,夏天太白县街道瓜客的一片凉席。</p><p class="ql-block"> 大到一个人的成长,小至一件事情的办理,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每当想起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顿生愧疚之意。自己没有干成一件大事,辜负了他们的殷切期望。往事难以忘却,感恩之心常怀,时刻准备着报答的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