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五台山寺庙之一

影子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6日晚,山西五台山。中国的佛教名山,向来有“四大”和“五大”两种说法。四大名山指的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它们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第五大佛教名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其位置向来有比较大的争议,有贵州梵净山说和浙江雪窦山说两种。不过,无论采用哪种说法,五台山都以其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被公认为中国佛教名山之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云雾</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去哪都不方便,都是有选择的去玩,一路 由河北进入山西五台山走的都是高速,还都安全。五台山并没有封城,但人还是减少了很多,可以舒服的在山里慢慢的拜访每一座寺庙了,这次还是傍晚才赶到东台顶,已经是第二次来五台山了,还是没看到云海和东台山顶。</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早碧山寺,这次来五台山是不收车费的,超过65岁的人也不要门票,下得东台顶,第一个寺庙就是碧山寺,由于疫情人不多寺庙也在维修,只能看看雷音寺大殿的外围。</p> <p class="ql-block">  碧山寺,位于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始建于明英宗年间,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如果从这里启程时缺少路费,寺内还会周济一些。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这里作为必朝之地。</p> <p class="ql-block">  出来碧山寺,直接沿着景区公路到南山寺山下,看着上山的路很陡也很长,都是小车开上山,无奈我也只好开着房车也上去吧!</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上午,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p> <p class="ql-block">  南山寺北距台怀镇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 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而且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景致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  佑国寺浮雕多达1482幅,步入寺内,仿佛置身于石雕的海洋。这些民国时期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由于造型生动,雕刻细腻,技艺精湛,被誉为“现代石雕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佑国寺 南山寺是五台山中的一座大寺,距台怀镇约2公里。该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南山寺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进寺前首先要登望峰台。站在望峰台上,凭栏远眺,松涛阵阵,夕照满目,远望中、西,南、北四台,如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平台围墙和石栏杆上,都刻满浮雕,共有琴棋书画、桃李梅竹、喜鹊登梅,奔马逐日,飞龙走兽、仙鹤芙蓉、孔雀牡丹等316幅,桃李鲜露欲滴,梅枝横斜疏密,劲竹节节向上,奔马竖鬃扬尾,仙鹤亭亭玉立,芙蓉暗香浮动,孔雀巧展羽屏,牡丹花开富贵,一只欲扑的猛虎虎视眈眈,全身用力,虎爪人地三分。幅幅作品都雕得极为逼真。平台围墙雕有八洞神仙,个性鲜明,形象生动。他们是飞剑斩虎、点金济众的汉钟离;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的张果老;令牡丹冬开数色,并每朵有诗一联的韩湘子;蓬首垢面、坦腹跛足的铁拐李;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的吕洞宾;散财济贫,人山修道的曹国舅;身穿破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捋大拍板子、行乞闹市、乘醉而歌的蓝采和;行动如飞、日往深山中采果奉母的何仙姑。</p> <p class="ql-block">  南山寺有一独特之处,我国其余寺庙一般都尊奉“四大天王”,但是南山寺却供奉了六尊神像,除了“四大天王”之外,另外两个是大名鼎鼎的“哼哈二将”,这在我国佛教寺庙中是少有的,非常奇特,具体原因不详。</p> <p class="ql-block">  佑国寺浮雕不仅题材广泛,而且雕刻技艺娴熟高超。树具其形,花展其容,鸟得其姿,兽演其态,人表其情。造形生动,构图巧妙,刀法细腻。这些浮雕虽是民国时期的作品,但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下午,观音洞,五台山观音洞又称栖贤寺,始建于明代,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是五台山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观音禅院之上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岩石洞中塑有观音像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  栖贤寺建造在悬崖之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梯通道,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石径的崖壁边缘护有红围墙,迤逦伸向上院石洞前的大殿,形势十分险峻。</p> <p class="ql-block">  通道终极,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间,出檐翘扬。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教祖师宗喀巴。殿后左侧有一小洞,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仓央嘉措避难的地方。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 石阶云梯终端是观音洞的上院。院里正殿之间,内主供观音菩萨,故称观音殿。观音为八臂十一面,头上有头,最上面的头部沿额鬓又排有小头型,故称“十一面”,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和黄教祖师宗喀巴。</p> <p class="ql-block">  大殿后洞壁左右各有一小洞。左洞口小内大,下积清水,这就是所说的“圣水”,佛教徒认为口饮此水能够“免难消灾障”。 观音洞是自然生长的两孔洞穴,深嵌在岩壁中,上面狞岩历石,壁立横陈,天光隔阻。</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下午普化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南1公里处。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山脚下。该寺地势平坦,布局整严对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普化寺,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p> <p class="ql-block"> 普化寺,创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原称玉皇庙、帝释宫,现存寺庙是于民国年间重建。这里的建筑特点,一是楼廊式格局,二是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格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础等多有汉白玉石雕,体现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9月17日下午,大文殊寺,亦名广安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清水河东岸,明清一条街北口,始建於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在位),重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寺宇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五千一百八十平方米,为章嘉活佛五处之一。</p> <p class="ql-block"> 殿内正面供宗喀巴像和十面观音像,背面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两壁有画,一为唐僧取经和五百罗汉;一为佛本生故事。彩塑、壁画俱佳,可惜剥蚀脱落严重。</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早善财洞,五台山善财洞寺,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于清朝。背倚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 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之一。《华严经》记载,福城县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善财童子本来很凶残,後受文殊菩萨教化而成佛,是佛教用来宣扬「即身成佛」的例证。善财童子受文殊菩萨教化後,曾历访观音菩萨并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於善财历访名师时拜谒观音菩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寺分上下两院,相距约百米,下院是主寺,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向西,中轴线上有三进殿宇,两侧则是禅堂僧舍,布局也颇庄严。</p> <p class="ql-block">  上院处在悬崖绝壁上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别有洞天。就在上院的悬崖上有石洞称「善财洞」,当地僧众认为这是善财童子修炼养性之地,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台上圣迹」。</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上午,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是站在清水河河谷仰望相当于130层的楼房,登上黛螺顶有1080个台阶,净宽2.2米,全部由青石铺成,这条路称为大智路。黛螺顶中轴线上的大殿有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所组成。</p> <p class="ql-block">  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围粗一丈,俏拔挺立,直入蓝天,这就是乾隆皇帝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即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处,寺内的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黛螺顶山门背后现存明万历二十年仲秋的石碑也有记载:“……乳峰状若旋螺,圆净可爱,俗呼为大螺顶,志曰青峰是也,……传载古有神木,比丘法念,栖托于此。</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既是山门,也是第一重大殿,坐东朝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天王殿前门对联:登螺顶仰观天空眼界自阔,临宝地俯览台怀胸襟更宽。</p><p class="ql-block">后门对联:证如来地合掌度生演大乘,</p><p class="ql-block">现将军身持杵降魔护正法。</p><p class="ql-block">第二重大殿:旃檀殿是重檐攒尖顶的建筑,因为殿内供奉旃檀佛,被称为旃檀殿,造像师不可以直视佛祖绘像,只好佛祖站立在河边。利用水中倒影,画出来,这样画出来的相全身都呈水波纹,再到后来,无论用什么材质,只要全身呈水波纹,一律称为旃檀佛。</p><p class="ql-block">第三重大殿:五方文殊殿此殿是黛螺顶的主殿,面宽16.5米,进深11米,门上的对联写着: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螺顶,五尊金像龙吟虎啸坐青峰。我此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愿尔贤哲五台圣境唯至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p> <p class="ql-block"> 坐缆车上黛螺顶正赶上做法事,寺庙内外人头攒动,主持带着罗鼓乐队以及各种法器一众僧人,虔诚的咏唱着佛经,绕着大殿做法!因为不懂也只能是在一旁光看,这种活动寺庙也找来摄影师拍照,是为了留作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下午五爷庙,五爷庙也称万佛阁座落于台怀镇,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寺庙地势开阔,当年是大清历代皇帝朝台寝宴的行宫,俗称“皇城”。“皇城”至万佛阁之间,终年涌动着接踵而至的羲圣观光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是坐北向南建筑。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1917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王唱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万佛阁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整座院落由文殊殿、五爷殿、戏台、僧舍组成,呈四令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庙古松掩映,殿内香烟缭绕。观其建筑格局,方知这里的布局非常别致,外观呈两层楼房的文殊主殿座东向西,俗称“五爷庙”的配殴则座北朝南,正南面还有戏台一座。据史科记载,万佛阁最初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建筑年代最早的是文殊殿,建筑手法为三檐四出廊,呈歇山顶,内供同样大小的佛像一万尊,因名万佛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层供地藏王菩萨与闵公父子,并有七千斤生的铜钟一口悬挂;下层供奉明代塑制的文殊、普贤、观音三大世像,造型生动逼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gt;&gt;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是坐北向南建筑。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9月18下午塔院寺,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54.56米,周围为125.6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有“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圣境”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是佛的舍利塔,通高56.3米,比北京北海塔要高出20.4米,全身白色,为全砖石结构砌成的实心塔,共由塔顶、塔项、塔身、底座四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下午羅睺寺,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为五台山仅存,寺内共有四重大殿,分别为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和第四重殿。在第四座大殿里,有寺内最吸引人的景观“开花现佛”,殿中央的木制彩绘大莲花会徐徐绽开,露出藏在里面的四尊阿弥陀佛像。</p> <p class="ql-block">  罗睺寺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计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殿、堂楼、廊房等118间。山门左侧丈余高的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罗睺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明显的喇嘛教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显通寺,显通寺的前身是汉明帝刘庄所敕建的大孚灵鹫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几乎始于同时,被公认为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它是五台山寺庙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的入口与众不同。首先要走进一条狭窄蜿蜒的红墙小道,继而穿过一座写着“震悟大千”的两层楼阁,而这座楼阁不是别的,居然是显通寺的钟楼!“显通寺有四大怪,钟楼建在外,山门斜着开,经阁前后盖,殿殿文殊在”。</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为什么会“钟楼建在外,山门斜着开”呢?这要问问明神宗。他将原有的显通寺一分为二,中轴线的南侧划为独立的塔院寺,这才逼着显通寺由塔院寺东南侧另辟道路,并在狭窄的两寺间隙重开山门,出于庄重和指引的需要,又在入寺道路上修建了一座独一无二的过街钟楼。</p> <p class="ql-block"> 钟楼内部其实还另有玄机,这里悬挂着一口号称全五台山之最的万斤大铜钟,铸造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台怀镇寺院群正中央的显通寺,不仅是一处香火旺盛、号令全山的宗教圣地,同时也充当着五台山中最受欢迎的一座游客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从东汉白马寺的两位天竺国僧人开始主持建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是台怀镇内第一座获得“国保”等级的寺院,足见其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能从战争、天灾与政治运动的历次浩劫中坚持到今天,这是显通寺之幸,也是佛教之幸。显通寺八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为五台山内外寺院之冠,大小房屋多达四百多间,中轴线上依次排布着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七座殿宇,前设钟楼,后倚奇峰,可谓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到北魏孝文帝时扩建,“环匝鹫峰,置十二院,前有朵花园,故又名花园寺”,令一片差点消失于故纸堆的废墟重现佛光。再到明神宗为李太后修建九莲菩萨道场,将原来的显通寺一分为二,从此塔院独立为“大塔院寺”,而显通寺剩下的部分则获赐名“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又恢复“大显通寺”原名,其内涵却已与古时之“显通寺”并不完全相同了。</p> <p class="ql-block">  无量殿并非显通寺的正殿,却是全寺乃至全山最独特的一座殿堂。殿为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神宗命妙峰法师所建,原名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七个地方讲九次《华严经》之意。无量殿之“无量”,其实本是“无梁”之谐音,作为一座典型的无梁殿,同时也是展示佛祖智慧无量的宗教殿堂,这一个字的改动显得低调而巧妙。</p> <p class="ql-block">  9月18大圆照寺,这个寺有700多年的历史,该寺古称普宁寺,始建于元代,明清重修。寺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都纲殿、藏经楼,中轴线两侧,还有众多的配殿、侧楼、厢房和禅院等。在都纲殿东侧隔着过道是新建的五观堂与教学楼。都纲殿院内有室利沙墓塔。</p> <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到中国宣扬佛法,为了纪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台山修建了这座寺庙。寺后院内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高五丈,四角各设小塔,造型奇特,这就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下午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故当地俗称真容院或大文殊寺。</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菩萨顶现在占地面积45亩,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43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108级石阶,游人参观菩萨顶时,往往在这些石阶上俯视台怀镇全景,留影逗留。</p> <p class="ql-block">  9月19日上午广化寺,广华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后殿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单亭阁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门,门之两侧下方还雕有两位金刚,门之上方为一竖匾,上书“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刚劲有力,似为瘦金体。该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华丽细腻,十分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广化寺据说始建于北魏,原有的大部分建筑已经消失于岁月的长河中,广化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遗址是后院北宋元丰年间的八角亭阁式石塔。</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三米高的石塔经幢,通身由青石雕成,塔下部的束腰须弥座上镌有龙、狮、虎、鹿神兽。幢身正面刻着: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刚劲有力,幢身另一面刻有陀罗尼经咒,风雨侵蚀下依稀可辨,不失为广化寺至为珍贵的文物遗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