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预制菜搅动中国消费市场“味蕾”

江苏烹坛工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p class="ql-block">  对于平时不怎么下厨的南京市民王教授来说,如今置办一桌菜肴不再麻烦,因为多数菜品都能“预制”。梅菜扣肉、牛杂锅、清蒸白鱼,茴香鱼饼,南京盐水鸭等……只需简单加热,以前只能去酒店才能吃到的“大餐”,轻松端上自家餐桌。</p><p class="ql-block"> “预制菜省了很多麻烦,不用油烟飞溅就能张罗一桌子菜。”王教授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购买预制菜尝鲜,人人可以当大厨,她的父母也已经习惯用预制菜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一盘菜中蕴含新商机。去年以来,预制菜概念在中国持续火热,从消费终端到企业车间再到资本市场,热度层层传导。</p><p class="ql-block"> “早在2017年,我们就探索把餐饮门店的几款畅销菜做成预制菜,市场反应良好。”江苏烹坛工匠餐饮集团市场营销总监蒋松俊说,他们推出的十几种预制菜品中,仅佛跳墙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卖出近20万份。</p><p class="ql-block"> 美团卖菜预制菜项目负责人表示,2021年预制菜增速较快,销售额较2020年增长了4倍,快手菜、轻糖烘焙、秘制卤味等系列成为一线城市众多消费者的日常购买产品。</p><p class="ql-block"> 记者在南京一家食品企业的生产车间里看到,即食、即热的多款预制菜产品源源不断下线,工人忙着打包封装。他们为上海一家餐饮品牌代生产的一款预制面条,在超市卖到60多元,依然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市场研究机构普遍看好预制菜新赛道的成长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6-7年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长期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p><p class="ql-block"> 在淮安醉摆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看来,要想在预制菜赛道上长远发展,比拼的是品牌、品质和创新能力。“对于预制菜,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是口味、观感和营养能否达到有机统一,这需要创新研发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李强董事长介绍,淮安醉摆食品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30多名研发人员专门研发预制菜,他们主打的肉鱼制品预制菜走在行业前端。</p><p class="ql-block"> “预制菜不是人们想象中冷冰冰的工业化产品,而是将大厨精妙的手艺与现代营养科学相结合,尽可能保留食品的风味和营养。”蒋松俊说,他们从源头上做好食材品质管控,生产过程中对调味品的用量通过科学测算和反复试验,用尽量少的调味品实现最佳的味道,更利于人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面对预制菜巨大的蓝海市场,中国多地政府积极布局抢占发展先机。2021年11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十条措施。2022年2月,江苏省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将积极提升“雁阵式”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协同性。</p><p class="ql-block"> 在江苏淮安,当地正全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从种养加工到餐饮终端一体化延伸升级。发展预制菜,让淮安农业有了直接对接消费市场的机会,利用消费端大数据倒逼上游农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定制化之路。</p><p class="ql-block"> 走进位于南京餐厨荟食品供应链的展厅,麻辣小龙虾、狮子头、爆腌白鱼,烤乳猪,牛仔骨,孜然羊排,鱼香肉丝等中国8大菜系的300多种预制菜一应俱全。淮安醉摆食品从2013年开始研发预制菜产品,建设了智慧中央厨房,重点打造健康食材供应链。</p><p class="ql-block"> 江苏烹坛工匠餐饮集团创始人李鸿玉说,依托这条供应链,烹坛工匠把预制菜前端消费数据归集后,有计划进行生产,再通过匹配原料需求,精准指导上游开展种植养殖,发展智慧、生态、订单农业。</p><p class="ql-block"> 预制菜上游连着乡村振兴,下游连着消费变革,将成为拉动地方农业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突破口。</p><p class="ql-block">财富热线 : 139-1448-5239</p><p class="ql-block"><br></p>

预制

淮安

餐饮

食品

烹坛

产业

供应链

研发

农业

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