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讲故事》连载(1)日寇暴虐家乡百姓 从军以雪国恨家仇

北宁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一位抗战初期的老兵,他讲故事给我们听。</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将父亲回忆录的手稿整理成书,以怀念我们亲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手稿是父亲离休后,一字一句伏案写出来的,以父亲的文化程度,能完成20多万字的回忆录,实则不易。虽然文中的词句不够精美,但字字掷地有声,句句灵动有情。父亲是用心用情写下了他一生中,最能触动自己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父亲讲故事,我们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01</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日寇暴虐家乡百姓 从军以雪国恨家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侵华日军由津浦路南北对进,企图夺取徐州。5月18日萧城沦陷,随后日军占领了褚兰。侵略者烧杀淫掠的暴行,激起了人们的无比仇恨,反抗的怒火在人们心中燃烧。</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在中共萧县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彭笑千县长利用掌管的政权,从旧县政府的财政存款中,拿出几万元经费,购买了大批枪支弹药,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抗日队伍即萧县常备大队。大队下属连队各配备轻机枪三挺,各种新旧步枪60多支,武器在当时的地方抗日队伍中,绝对是一流的装备。</p> <p class="ql-block">队伍组建后,为了提高自身的军政素质和战斗能力,即在褚兰以南山区的张山集、前后程、兰杆山等地,进行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特别是加强了军队纪律和群众纪律的教育,因此在当地一直拥有较好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我加入了这支地方抗日武装队伍,从此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时年16岁。</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又以萧县抗日民主政权改造地方武装为目的,成立了萧县常备总队。总队编有六个营,约有3000多人,彭笑千县长担任总队长,纵翰民老师担任政治部主任。常备大队被编为“萧县常备总队第5营”简称“萧5营”,我随编成为萧5营1连的一名战士。</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夏之交,这支成立不久的队伍,便遭到了日军多路部队的突然袭击和围攻。萧5营奋力抵抗,我们1连的任务最艰巨,作为主力同日军激战一整天。幸有八路军部队和孙象涵的队伍相助,在前面阻击了日军的进攻,我营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只被日军俘去二人,负伤阵亡各一人。</p><p class="ql-block">黄昏后我们迅速撤出战场,将部队带到津浦路西与萧县抗日总队汇合。在这里我发现,我认识的小学老师有一大半人都在这儿,其中纵翰民老师竟然还是萧县政府的中共代表和萧县抗日总队的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被日军袭击后,我们一直在寻找时机给他们一点儿教训。不久机会来了,萧5营在皇藏峪山区西面伏击了日军,击毙日军二人、击伤多人,缴获轻机枪一挺。</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又在孤山煤矿至萧县城之间公路上伏击了日军,击毙击伤日军数人,缴获汽车三台和一部分军用物质。</p><p class="ql-block">两次伏击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县总队和萧5营在王门楼召开了庆祝大会,彭笑千县长代表国民党,纵翰民主任代表共产党发表讲话,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气氛很浓厚。</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大会,我第一次学会了唱《游击队之歌》和《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那时我任连队的文娱委员,从此我们的连队便有了抗日的歌声。</p> <p class="ql-block">1939年秋,农民已将农田里的高粱和谷子收割完毕,大片的田地里只剩下庄稼茬,视野开阔一望无际。</p><p class="ql-block">一天,我们接到情报,冲疃方向的日军约300人正在向北进犯,中午到达距张山集南七八里的一个村庄。午饭后,日军继续向张山集开进,萧5营已准备好利用这个极好的时机,在张山集南边的民宅设伏袭击日军。</p> <p class="ql-block">不久,日军果然出现了。五个骑兵打头,约40个日军紧随其后,从南向张山集缓慢而行。当日军进入我们埋伏阵地时,机枪、步枪突然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仓惶向南逃窜,但由于火力不集中不猛烈,未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随后我营的三个步兵连既未追击逃敌,也未及时撤出战斗,只在原地不动。溃撤到张山集南高地上的日军,很快纠集了后续的增援部队,立即向我阵地反击。</p><p class="ql-block">我们硬着头皮抗击日军的进攻,由于我们火力敌不过日军,直到敌人离我们不到200米远时,上级方下令撤退。由于1连的阵地在张山集南的空旷田地上,没有任何掩蔽物,因此撤退时遭到了敌人密集的火力追击,王永让连长左肩被敌人子弹射穿,士兵王绍贵牺牲。由此而见,萧5营领导的指挥作战决策能力必须要改进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张山集伏击战是我在家乡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p> <p class="ql-block">文章摘自父亲的回忆录《忆流年》。</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请看下回分解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编者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