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知道——县直二幼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儿童上下床

<p class="ql-block">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清明节知识,县直二幼开展了清明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p> 清明节的来历 <p class="ql-block">各班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介绍清明节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p> 清明节的习俗 <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已也无力站起。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p> <p class="ql-block">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p> <p class="ql-block">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p><p class="ql-block">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p> <p class="ql-block">清明踏青,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p> 学习有关清明的古诗词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杜牧《清明》</p> 节日安全  警钟长鸣 <p class="ql-block">做好疫情防控,文明祭祖,注意防火,防溺水,防电,注意交通安全等等,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p>

清明

清明节

介子

寒食节

踏青

晋文公

绵山

重耳

节气

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