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深度教研,数学文化助推素养提升——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杜雪

<p class="ql-block">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为了交流我省数学文化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研究的经验与做法,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落实学科育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22年4月1—2日举行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p> 会议日程 积极准备 <p class="ql-block">   金敏校长提前部署安排参会事宜。4月1日上午8时,研讨会通过钉钉直播如期举行。兴华路小学的数学教师们齐聚云端,共赴线上之约。</p> 4月1日上午 明确方向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第一天。会议伊始,徐云鸿老师介绍了会议的主题是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进行了《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专题讲座,提出了4个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教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具体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数学品格的培养策略等内容,回顾了近几年我省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简单展示了山东省数学核心素养研究取得的成效。徐主任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为今后我省进一步深入开展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迟辉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以“数,是数出来的”这一显性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让知识变得有温度。再通过“徽数”这一隐性的数学文化,让学生理解古代数学家的研究发现,再次深入地认识小数。整节课,迟辉老师紧紧抓住了小数的本质,呈现出了知识的理性价值和数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  吕领先老师借助三次游戏贯穿课堂,让学生感知因数个数与长方形个数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质数与合数的因数个数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数学文化的引入,让学生感悟了数学知识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鼓励学生要大胆猜想,才能有所发现。</p> <p class="ql-block">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的张楠老师《可能性》一课,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堂课上,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究的力量,体会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数学的眼光,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之外,数学的品格也得到了发展。</p> 名师说课 <p class="ql-block">  王晓妮老师做了题为“凸显数学文化,实现意义架构”的说课。她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本节课如何凸显数学文化,实现意义建构。</p> <p class="ql-block">  张靖老师的说课主题是“感悟知识的本质属性,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她也是从三个方面对《质数和合数》一课进行了解读。</p><p class="ql-block"> 另外,张老师还指出了本节课还存在的两个问题:个别环节的设计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还不够充分,对个别新生成问题的处理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既可以正面检测,也可以逆向排除,课堂上缺乏对判断方法的引领总结。</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最后由于华静和王永胜两位点评专家对课例做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指出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6个亮点。</p><p class="ql-block"> 《质数和合数》数学文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4个亮点。</p> <p class="ql-block">  王永胜老师发言分为5个部分:课标要求、教材解读、学情分析、课堂评析、整体赏析。从5个“三”和一个“核心目标”对《可能性》这节课做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永胜老师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向上、向深、向更远处漫溯”的要求。</p> 4月1日下午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李君昌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一课,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核心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初步理解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的联系,再引导学生经历想象、动手操作验证、发现结论的学习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李贺蕾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度量》一课,从概念入手,将新旧知识自然融合,通过对周长、面积、体积度量结果的推导,打通了度量知识的隔断墙,发现度量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度量的承重墙,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学生同时理解了其他计量单位的作用,了解了度量单位的前世和今生,感受它的神奇,体会它的重要性。课的最后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不同领域中融合而生成的强大文化,感受数学文化背后所凝聚的智慧。</p> 名师说课 <p class="ql-block">  李君昌老师以“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题进行说课。李老师更关注学生求真求实的理性思想的培养,利用显性和隐形的数学文化,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p> <p class="ql-block">  李贺蕾老师以题为“把握度量本质,发展度量意识”进行说课,在课堂明暗线交织,利用显性化和隐性化结构凸显核心知识,渗透数学本质,体现数学文化内涵。</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首先,刘万元校长对《观察物体(三)》进行评课。刘校长提到:理性精神的培养需要感知、需要经历、需要体验,但没有及时的提升也不利于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  随后,谷翠翠老师以“度量”大单元为例,以《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解和新样态”》为题对《神奇的度量》这节课进行评课,她希望课堂能从知识、技能的教学走向数学文化的教学。</p> 4月2日上午 <p class="ql-block">  一场别样精彩的“云端”教学研讨活动来到第二天。</p>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陈雪丽老师执教的《点阵中的规律》,使学生经历推理、探究的过程,学生一直融入在整齐美、递增美、对称美之中,从中发现内在美,感受特点美,体会对应美。</p> <p class="ql-block">  时杉老师带来的是《商不变的规律》,学生经历完整的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利用方法迁移,在变中找不变,又将这一思想方法延伸至新的问题之中。</p> <p class="ql-block">  董亮老师《解决问题》创设“一镜串联式”的问题情境,启动“现实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形成有理有据的思维品质和反思意识。</p> 名师说课 <p class="ql-block">  各团队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考与过程,深度解析了数学文化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意义体现。</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陈梅和郑玲玲老师对上午的三节课进行点评。两位老师重点分析了对利用数学文化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建议,提出核心素养培养点,关注必备品格的发展。</p> 4月2日下午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两节《用字母表示数》分别由于伟超和赵晓兵老师授课,两节课深入研究了对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数量的变化中表达需要,感受数量关系的不变,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p> 名师说课 <p class="ql-block">  说课团队也分享了集体智慧的思考。</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孙凤武和刘云霞老师共同点评了这两节《用字母表示数》。两位专家首先解读了什么是数学文化,后又对知识、核心素养点等进行分析,深度剖析了这两节课的各个环节,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样态,更加强调”“文化本源”,也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解”,使我们更能抓住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  这几节优秀课例,虽然知识领域不同,但都立足数学文化,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p><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教学,深入的课例点评,让我们从多个方面理解了教学设计在数学文化探索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引领我们探索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和方法。</p> 认真学习 <p class="ql-block">  线上研讨内容丰富而精彩,老师们专心倾听着、认真学习着、详细记录着,用心思索着……两天的学习,满满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我们心中有信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脚下有力量,数学文化源远流长,线上研讨指明方向。数学文化教学任重而道远,今后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华路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将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文化的精妙,品味数学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华路小学</p><p class="ql-block">编辑:田少波 杜雪</p><p class="ql-block">审核:金敏</p>

数学

学生

素养

文化

老师

核心

教学

度量

课例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