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数学文化 感受数学之美 ——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学首席工作室教研活动

星星点灯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春天的脚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教研的热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根据教育部与教育厅有关“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22年4月1日—4月2日举行了“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活动。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的老师们积极参会,每位老师专心聆听,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 感受魅力课堂 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们,共展示了10节精彩的课例,并有名师点评。 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迟辉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吕领先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透过现象归纳出数的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总结这类数的特征!张楠老师执教的《可能性》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李君昌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三)》引导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空间转变,从猜想到验证聚焦数学本质展开探究,设计高效、巧妙。李贺蕾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度量》中把我们学过的周长、面积、体积经过李老师对知识的勾连和架构,展示了度量的本质。陈雪丽老师执教的《点阵中的规律》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之美,数学之奇。时衫老师执教的《商不变的规律》利用了双线组元关联规律明线和暗线结合,达成了目标。董亮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关注了思维,进阶学习,让学生自主“造路”,体会到思考角度不同,但是都是“殊途同归”。于伟超老师和赵晓兵老师同课异构《用字母表示数》两节课构思各不相同,各有巧妙之处,都是层层推进,逐步优化。 展示课结束后,每位名师的精彩点评和引领让我们的领悟得到了升华。 滨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谷翠翠老师以“度量大单元”为例,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解和新形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令人受益匪浅!刘云霞老师的《回归本源:基于概念历史发展相似性的数学教学》的观察思考,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数学文化以及在以后的教学用如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br><br> 分享心得体会 两天的会议结束后,集团校的老师们认真总结了两天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数学文化引领下的数学课堂的新样态,老师们的课堂设计选材很新颖,教学环节相扣,层层深入,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课后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教师的教态激情饱满。印象较深的是赵老师的课堂,整节课的设计由确定的数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到不确定的数用字母表示,再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小小存钱罐活动中,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在互动交流中,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最后通过讲数学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通过学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也将不断学习,争取学做一名能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的老师。----尚美英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的表示出所有的任意时间的节水量吗?激发学生创造一种方式,发明一种万能式子,表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学生需要脱离具体的数。舍弃具体的、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而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创造一种概括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概括归纳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意识。<br>——蔡王小学 王娟 数学史是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应用是体现数学文化的常用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辩证地看待和思考现实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客观世界。<br><br>——流坡坞镇周商小学胡迎雪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入的理解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及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我们的课堂往往只在教学过程中附加上一段数学史的介绍,母庸质疑,这些数学史的知识是有益的,但是,这种方式呈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需要尝试着通过数学发展史提炼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经理这段发展史,进行数学化的再创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我要继续加强学习,把我所学运用到我的教学中,让数学文化在我的课堂上落地生根。<br>—第二实验小学 尹铁宁 <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收获颇丰,我们不仅了解了当下小学数学的研究方向,而且对“数学文化”“数学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家都能将自己的心得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数学文化之花定能在我们的课堂上繁荣盛开!</p>

数学

老师

学生

课堂

执教

文化

教学

小学

学习

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