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锋实践篇 <p class="ql-block"> “三八”节刚过,疾情再次袭来,谁也没有料到2022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局,这似乎预示今年将是不平常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在使命的召唤声中,回族小学的教师们悄然集结;在铮铮的誓言中,他们“疫〞无反顾地奔赴到抗疫的最前沿;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用爱和奉献筑起了一道道不可动摇的“抗疫”防线。</p> 一、守护家园,“疫〞不容辞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已把疫情防控作为常态化管理,虽然我们不曾有过丝毫松懈,虽然我们一百个不愿意相信,但疫魔还是肆无忌惮地再次袭来,还末完全休整过来的我们就只得重披战袍,再度出征,因为守护家园,我们“疫”不容辞。</p> 二、逆风出征,向险而行 <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但是一身大白的队伍里依然缺少不了我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在回小教师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赵春祥老师年底就要退休了,还在以实际行动表示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老教师林化在人员极其紧缺的当口主动请缨参战;王文双婆母住院,孔凡影母亲住院,都是让家人陪护,而自己却心怀对亲人的愧疚投身到抗疫的洪流;全体领导也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她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p><p class="ql-block"> 试问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子女、爱人?谁没有内心的牵挂和羁绊?可明知前面有危险,却又逆风出征,向险而行,谁能告诉我这得需要多少勇气?</p> 三、转战城乡,尽显担当 <p class="ql-block"> 抗疫之初,学校即成立了105人的志愿大队,下设4个中队,每个中队又下设4一5个小队。</p><p class="ql-block"> 每个中队负责一个社区,城市核酸检测周期内间隔还要承担到乡下的扫码任务,如此计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完成扫码要在500人以上,多时800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有时这边忙完,来不及休息,顾不上吃饭,又得去那边支援,记得当时完成本队在和平社区的任务后,前往民主社区支援的有于亚菊、韩影、王晓丹、母瑞山等四位同志,她们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所有任务完成才撤离。</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回小教师志愿者队伍里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p> 四、坚守初心,只要平凡 <p class="ql-block"> 王文华、郭玉新都有腰疼的老病,发作时疼得站不起身,但谁也没和领导诉个苦,请个假,都是夜里热毛巾一敷,次日又照常战斗。</p><p class="ql-block"> 孙薇拖着蛇盘疮的身子,陈艳玲吊着骨节肿大的胳膊一直战斗在抗疫的最前沿,在冰冷刺骨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就从没听到有人叫过一声苦,也从没听到有人喊过一声累。</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为了一方安宁,她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弃自己造福家乡。难道她们不是新时代最平凡,而又最可爱的人吗?</p> 五、“疫”路花开,别样芳华 <p class="ql-block"> 截止到今天,松原城区内第五轮核酸检测工作已顺利完成,回小教师志愿者用使命担当谱写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卷,一曲曲振奋人心的颂歌,在松原抗疫英雄谱里终会记上浓重的这一笔,这是每个回小人的骄傲。我谨代表东平校长和领导班子发自肺腹地道一句:“同志们,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家人们,在党和国家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时下各地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正陆陆续续、源源不断地涌向吉林,相信抗疫的硝烟终将散去,我们定会迎来一个“疫”路花开,别样芳华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撰稿:母瑞山</p><p class="ql-block"> 审核:王东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