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法国印象派画家中,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是我最喜欢的。这么多年来,一直向往能像他名画中的孩子一样,在他精心打造的花园中散步游玩。</p> <p class="ql-block">他的故居在离巴黎西北方向88公里的吉维尼(Giverny)。那淡粉红色墙面的房子,配着绿色的门窗,绿藤爬满四周,面对着花团锦簇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万紫千红的繁花,在花园中自由生长。</p> <p class="ql-block">画家笔下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窗里窗外看花园美景。</p> <p class="ql-block">画家莫奈当年在自己的画室。</p> <p class="ql-block">1883年,43岁的莫奈搬到吉维尼居住,直到1926年逝世。莫奈生命中最后43年所住的地方,现已成为颇受欢迎的住宅博物馆,面朝一座开满鲜花,对称格局的花园。1895年,莫奈买下了“水花园”(Jardin d’Eau), 着手建造他的标志性睡莲池和著名的日本桥。</p> <p class="ql-block">这座日本桥有紫藤缠绕,融入不对称的前景和底色之中,烘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既然那么向往去参观印象派领䄂的故居和花园,就行动起来去吧!我在Viator.com网站订了Fat Tyre tour去莫奈故居,网上评价五星,价格也不贵,最主要的,我想像在法国乡村骑自行车驶向莫奈故居,一定会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在上海以自行车代步,但是一晃这么多年没有骑车,怕没把握,就在去法国前路经上海时,向闺蜜张勤借她的脚踏车,陪我在弄堂骑了几圈,练习一下。</p> <p class="ql-block">Fat Tyre tour 约我们早上十点在这个莫奈画中描绘的圣拉扎尓火车站(Gare St Lazard) 集中,先乘50分钟火车到Vonon小镇,再骑车约40分钟去莫奈花园。</p> <p class="ql-block">神使鬼差,我临行前订了一个网上评价很好的小旅馆,竟然步行五分钟可到巴黎的圣拉扎尔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酒店前台还让我们升级到一个有阳台的“大”房间(巴黎一般酒店房间都很小)那法式阳台是我所想往的,拉开百叶窗门,即可看巴黎街景。</p> <p class="ql-block">请看莫奈笔下的火车站。他喜欢画蒸汽火车开走时所冒的烟。我们一行10人上午9:45在22号站台集合,导游带领我们上了火车,法国的火车内装潢配色很美,我记得是蓝、黄、橙色的座椅。光头的法国女导游像个假小子,充分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她拿出了几本莫奈画册让我们欣赏,我越看越喜欢,频频用手机拍几张我最爱的画。</p> <p class="ql-block">转眼我们到达韦尔农(Vernon), 下了火车,导游带领我们到了这个小镇广场,她说:“法国美食是她文化的一部分,你们闻到了面包的香味吗?转角那家就是面包房,你们可去买长棍(baguette), 接着到隔壁芝士(Cheese)店让店主洛琳(Laurianne)帮你们挑选奶酪,再到超市买喜欢的水果和蔬菜沙拉,也可买些饮料,然后我们去车棚取自行车后,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野餐。午餐后我们骑车去莫奈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出乎意料的节目使我们兴奋不已,我和先生照着导游的建议买齐了野餐的食品,我还在小镇意外的找到了合我尺寸品味的一件棉质衬衫。于是我们去自行车仓库每人取了一辆车,将採购的野餐食品放在车后的铁篮中,跟着导游鱼贯而出,骑着单车,穿过大桥和小街,飞驰而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了这个风景地,导游告诉我们,当年莫奈曾来此写生,不管是真是假,这里确实是最完美的野餐地方一断桥、小舟、碧水、蓝天和绿草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绿油油的草上席地而坐,开始我们别开生面的法式野餐。看看我们的美食吧,有法式软奶酪、法棍、羊角面包、山楂果酱、两小罐酸奶(我的最爱)、蟠桃、伊云矿泉水。先生还买了一盒蔬菜沙拉。</p> <p class="ql-block">你看他多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中野餐,赛过神仙啊!</p> <p class="ql-block">周边的环境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骑行在法国乡村。</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的法国乡村美景。</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加足马力,骑行在法国乡村小路上,鸟语花香,欢声笑语,六公里路,不在话下,因为这是人生多么难得的体验和经历啊!转眼,莫奈故居就呈现了。</p> <p class="ql-block">白色丁香花围绕着绿色的门窗,真是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在莫奈的花园里,他依着花木自身的生长形态来设计花园,不仅高低错落,而且极其重视色彩的协调性,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色调,呈现出自然的视觉动感,他种的花有不同品种,几乎每月都有花朵。在他粉墙绿窗的二层小楼窗口望出去,每每是一幅佳画。</p> <p class="ql-block">季节对吉维尼有很大影响。从早春开始,水仙花、郁金香、杜鹃花、紫藤、鸢尾竞相盛开,然后是罂粟花和百合。六月,旱金莲、玫瑰和豌豆花开放。九月左右,则是大丽花、向日葵和蜀葵绽放。</p> <p class="ql-block">画家所描绘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水花园给莫奈无穷的灵感,那是光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水池边柳枝飘逸,和荷塘遥相呼应,充满东方的风情,我俩在绿茵茵的垂柳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莫奈移居吉维尼后,莫奈就产生了绘画自家池塘的念头。他用他惯用的自编自导的风格写道:“我又在从事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花草摇曳的水面,观赏它还好,但是如果要描绘它,简直是疯了。哎,我总是这样。” 然而这一次,他一旦投入,就再也不能摆脱,在薄暮里,在阳光下,画面角度採用视平线,並带有印象派的特征,在画面上,没有天空,</p> <p class="ql-block">莫奈笔下的荷花睡莲举世闻名。</p> <p class="ql-block">受到他的朋友,前蒙马特市市长,艺术评论家乔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 1841-1929)的鼓励,莫奈根据他的水景花园,创作了十二幅高近2米,长6-17米巨大画幅组成的圆景画,并打算将这些画献给祖国。莫奈只提了一、二个小条件:这些画必须在最好的条件下展出,同时法国政府必须购买他的《花园中的女人》。那时克列孟梭巳经在76岁高龄时担任法国总理,是他支持莫奈的要求,为莫奈名画建造了橙园美术馆。现在你可以在杜勒里花园旁的橙园美术馆(Orangerie)看到莫奈晚年创作的这些巨幅睡莲,永久陈列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池里的精灵浮现在我眼前,我举起了调色板。”巨幅画是一项巨大工程,以至于莫奈不得不在花园中建一座新的、足够大的画室以容纳它们。1930年,艺术家过世后的第四年,莫奈的四季睡莲(Mympheas)在这里展出,作品很受欢迎,但展馆的气氛却非常肃穆,这是莫奈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我们那天见到许多法国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来到水花园写生,並写下他们参观莫奈故居的感想。希望在他们中能产生一些小莫奈,小马蒂斯。</p> <p class="ql-block">感受当年莫奈所玩味的光和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仔细地参观了莫奈故居,我身后是莫奈收集的日本浮世绘画,对他的印象派作品产生较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以至莫奈让夫人穿上日本和服,举起了扇子,画下了这一带有东方色彩,闻名的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在莫奈故居的橱房,非常喜欢蓝白花瓷砖墙,映衬出铜厨具真美!</p> <p class="ql-block">好像画家还在此生活。</p> <p class="ql-block">餐厅是柠檬黄色调,配着青花瓷,非常温馨阳光,在此用餐是否非常愉悦?</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莫奈故居,导游又让我们飞车去小镇上古老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莫奈家族的墓地,就在小教堂边的花园中,我们向这位印象派画家先驱致敬。</p> <p class="ql-block">还了自行车,我们就一路散步,在吉维尼小镇闲逛。小镇居民在莫奈艺术薰陶下,到处种满了鲜花。</p> <p class="ql-block">爱花的我,频频驻足让先生给我拍照。</p> <p class="ql-block">莫奈的花园和故居,和他留给世人的画,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法国乡村骑车一日游,参观莫奈故居,是美的享受,给我们留下永久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克洛德•莫奈是印象派的领袖。他自幼喜爱大自然,不喜欢上学,上课时往往在书本空白处给老师们画像。15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漫画家。不过,他的第一位导师,欧仁•布丹(Eugene Boudin), 劝他将重心从肖像绘画转移到对色彩、光线和景物的研究。1860年,兵役打断了莫奈在巴黎苏黎世画廊(Academie Susie’s) 的学习,他来到了阿尔及尔(Algiers)。在那里,强烈的阳光和色彩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年轻的画家开始着迷于捕捉眼前场景,在特定时间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影像,而不再注重细节的刻画了。从1867年开始,莫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着重光线和色彩的描绘效果,使用快速而不加修饰的笔法来诠释印象派的精髓。与同时代的年轻印象派画家们在户外作画,感受阴影和自然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1883年他移居吉维尼,创造了开满鲜花的花园和池塘,就是为了能够捕捉光线细微变化对这些景致产生的影响。在这里,他完成了《睡莲》系列,这些画尺寸巨大,池塘的水面占据了整个画布,预示着对传统画法的摒弃及对实体形态的虚拟化。</p> <p class="ql-block">但是,画家莫奈说:“每个人讨论我的艺术时都佯装很懂,好像必须要懂一样。其实,你只要懂爱就可以了。” 我将莫奈这幅名画的复制品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我婆婆,挂在她房间,对她说:“画中的母亲在花园带她的儿女玩。您也有一儿一女,就像画中的母亲一样。”她端佯着这幅名画,眼中充满了爱意。</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在此铭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