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二年,我曾经问过业内人士,克拉玛依有多少辆汽车。得到的答案,着实让我吃了一惊。“23万辆”。对着这个答案,我回忆起上个世纪6,70年代。新疆石油管理局包括独山子,总共才有1千多辆汽车。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是新疆有车单位的第3名了。冠军是新疆交通厅有车1万多辆,其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车6千多辆。冠、亚、季军3个有车单位的巨头,车辆的总和还没有现在克拉玛依一个市车辆总数的零头多。那年月用车可真困难啊!</p> <p class="ql-block">时间犹如江河水一样流过,很多事也随时间烟消云散。但1971年夏季发生的一件事却如镌刻在我的头脑里一样无法忘记。那一年我们管理局的一位在钻机安装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工程技术专家,崔林庆绰号“崔老三”退休了,他工作在白碱滩,家在克拉玛依市区。现在老专家光荣退休要荣归故里,按说应该派最好的小汽车送行,但那个缺少汽车的年代,别说小汽车,大卡车调度室也派不出来。最后送老专家的光荣任务就交给我了。当年我开一台牵引“120拖车泵车”,用的“东方红40”胶轮拖拉机,这时候,摘掉泵车,挂上一个拖斗,就用这个拖斗送老专家回克拉玛依市区。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一台胶轮拖拉机牵着一个拖车,拖车里装了崔专家的生活用品。一个原来装零件的小木箱,我猜想这可能就是老专家用来放置细软的箱子了。那个年代根本买不到收纳箱,就只有就地取材用个废旧包装箱当收纳箱,另外是一小卷行李,这些就是老专家的全部家当了,那时候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p><p class="ql-block"> 老专家爬上拖车坐在那卷小行李上,双手扶着拖车的前车厢板老专家穿的很朴素,我穿了一身打了几个补丁的旧工作服,开着这台拖拉机送我们的老专家回家。不知内情的人看这情景,看这爷俩儿的打扮一定会在脑子里打个问号,这一老一少是那个人民公社的社员儿?是要到克拉玛依市,“逛新城”吗?就这样我们爷俩上路了。沿着217国道,向克拉玛依方向行驶。那时的路况很差,我尽量捡好路走但拖拉机和拖车还是颠簸的很厉害,老专家紧紧抓住拖车的前车厢板,忍受着拖车的颠簸和因颠簸产生的噪音一个多小时以后,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到达了克拉玛依。我们的拖拉机拉着拖斗,在克拉玛依的的街上,突、突、突地招摇过市,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因为那时汽车包括拖拉机实在是太少了,今天大街上居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拉着拖斗的拖拉机,拖斗里还有一个老头,大家委实是在看稀奇。最后我们横穿克拉玛依的闹市区,来到“三八商场”附近的空地,卸下老专家的行李,老专家风尘仆仆下“专车”,“衣锦还乡”。 </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缺车的年代,用车就是这样困难。还好这个时代终于过去了。现在的克拉玛依和全国一样,生产上用车没的说各行各业都有专用车,小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要到哪里去非常方便。我想如果“崔专家”这个年代要从白碱滩到克拉玛依,要坐什么样的车,你还不是随便挑,随便选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