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记忆:渔都沈家门的旧模样

贝贝舟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美篇黑白记忆,带你继续穿越时空,跟着老照片走进旧时的渔都沈家门…</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舟山沈家门</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早在清朝中期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曾有“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的记载,素有“小上海”、“活水码头”之美誉。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每逢渔汛,沿海十几个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港内,桅樯林立,鱼山虾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海岛渔港景观。入夜,渔灯齐放,繁星如织,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徐兢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据该书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徐等奉宋徽宗命出使高丽,五月二十五日到达沈家门,称此地为“渔人樵客丛居十数家,就其中以大姓名之”。并记有门的解释:“大抵海中有山对峙,其中有水道可以通舟者,皆谓之门”。由此可见,沈家门地名由姓氏与海域地理特征结合构成。当地沈氏居民之缘来现尚无确考,仅据清道光及近现代有关文献记述,皆谓古代沈姓望族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其源或始于此。</p> <p class="ql-block">1931年的沈家门渔港</p> <p class="ql-block">清代之前,沈家门港潮水涨至南北两岸山麓。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北岸先后修筑海塘数条,平地面积得到扩展。到同治、光绪年间,北岸垒石扩展岸线,渔业初具规模,商业渐盛,逐步形成集镇。光绪三十三年(1907)《定海乡土教科书》记载,沈家门“市肆骈列,逼临港口,最便运输。交冬令,闽舟之捕带鱼者,栖泊于此。海物错杂,贩客麋至,更为繁盛。港之南,障以卢家峙,为寄碇胜地”。二十世纪初,沈家门已作为专业性渔港著称中外。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九日《申报》称:“浙江定海渔业,冠于全国,而沈家门地方,尤为渔民荟萃之区。每届冬汛,有大对船一千二百余对,放洋采捕”。</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日据沦陷期和解放战争后期,沈家门渔港和渔业遭到浩劫,衰败不堪。解放后,沈家门渔港又得到迅速发展,1960年,港区进行规划整治,面貌大变。后来又陆续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和基本设施的建设,港口日臻完善。各类大、中、小型为渔业服务的企业如水产加工、海洋药物制造、船舶修造、锚链、石油等发展到数百家,商贸服务行业繁盛兴旺,形成网络。后方还有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水产研究院所等教育科研机构形成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沈家门渔港临港工业体系正在崛起。</p> <p class="ql-block">1931年,沈家门青龙山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渔网、山羊、农舍…</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的沈家门渔港</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它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仙山桃花岛形成了东海旅游的金三角。</p> <p class="ql-block">1973年的沈家门渔港</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东西向横贯沈家门镇,长11.5公里,宽0.1—0.7公里,为多口门峡道型海港。港域面积3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85万平方米,水深4—12米不等,海底平坦,泥质粉砂。港南有鲁家峙、马峙、小干岛为屏障,挡强风巨浪;港北有刺棚山、青龙山、毛芦湾岗、大平岗、岭山等作藩篱,阻西北大风,经过近现代的开发,逐步发展成渔船集中避风、补给休整、水产品加工集散的大型渔港,并兼客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口。</p><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交汇处,北连长江口,直至黄渤海渔场;南临海南渔场;东濒温外、闽外等渔场,每逢鱼汛季节,我国沿海各省市,舟山各岛屿渔船,甚至台湾地区的渔船常云集于此,或进港避风,或交易鱼货,休整船具,进行补给。高峰时泊船近万艘,人员10余万。</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75.10)</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沈家门渔港</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滨港路</p> <p class="ql-block">滨港路夜排档</p><p class="ql-block">现沈家门夜排档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均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当夜幕降临,滨江路上人声鼎沸,夜排档摊位绵延里许,与渔火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滨港路上"七楼"华侨饭店</p> <p class="ql-block">1997年滨港路上庆祝香港回归巡游队伍。</p> <p class="ql-block">滨港路服务大楼面前的路景</p> <p class="ql-block">滨港路荷外</p> <p class="ql-block">潍涂</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的存济医院</p> <p class="ql-block">古庙</p> <p class="ql-block">民居</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沈家门宫下老路街景</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张阿三馄饨店</p> <p class="ql-block">古玩店</p> <p class="ql-block">鹤龄泉(民国廿三年)</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北安公园</p> <p class="ql-block">北安公园边的普陀县政府</p> <p class="ql-block">海滨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泳池</p> <p class="ql-block">天丰楼</p> <p class="ql-block">海中洲饭店</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p> <p class="ql-block">普陀工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普陀塑料二厂并线车间生产网线</p> <p class="ql-block">东海酒厂酿酒车间</p> <p class="ql-block">普陀啤酒厂灌装车间</p> <p class="ql-block">普陀华侨电器厂生产电子元件</p> <p class="ql-block">普陀食品厂</p> <p class="ql-block">舟山水产食品厂实灌车间</p> <p class="ql-block">普陀渔农机厂生产打稻机</p> <p class="ql-block">普陀自行车厂生产玉兔牌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布店还要凭布票买布</p> <p class="ql-block">乡村通公路</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公交车上还有售票员</p> <p class="ql-block">修钟表</p> <p class="ql-block">弹棉花</p> <p class="ql-block">剃头匠</p> <p class="ql-block">砖瓦厂</p> <p class="ql-block">拖拉机耕地</p> <p class="ql-block">渔业合作社分红</p> <p class="ql-block">团圆</p> <p class="ql-block">欢送知青下乡</p> <p class="ql-block">海岛女民兵</p> <p class="ql-block">青龙山的定海测候所</p><p class="ql-block">1934年,时浙江省建设厅与竺可桢的气象研究所合作筹建定海测候所.1937年1月1日,定海测候所正式开始办公.1939年,日军占领定海,定海测候所撤废,至抗战结束后重建。</p> <p class="ql-block">定海测候所旧址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青龙山上,年代为民国。</p><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夜市</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小商品市场1983年1月,沈家门滨港路小商品市场开业。这个市场位于海口(原轮渡站东侧),1982年7月筹建。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繁荣经济,鼓励个体工商业发展,开业以来摊位日见增多。到1986年,小商品市场拥有摊位212个,经营品种达1280多种,每日入场消费者5000人以上,年成交额421万元,被沈家门人自豪地称之为“小香港”。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热闹的滨港路小商品市场已成历史,但熙熙攘攘的场景至今镌刻在一些老沈家门人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滨港路上一排绿色的大棚就是小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图片上看,当时市场设施很简陋。两排铁架子搭建起一长串简易棚,上面覆盖绿色的塑料板,摊位间用厚帆布或塑料布隔开。设摊展架一般由类似“马扎”凳子的铁质大支架做成,可以自由收合,上面放几块薄木板,铺上一层布,就可以放置商品了,有的摊位支架高低错落,看上去更有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沈家门小商品市场。</p><p class="ql-block">市场的摊位从原轮渡站东边向泥道头方向延伸。摊位上,有各种小百货、服装、布料、袜子。当时流行的开司米线五颜六色,还有鞋革、洗衣用排刷等各种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往北延伸的摊位还有各种铁器以及修理类的服务,应有尽有。小商品市场的服装、纺织品等多来自上海。当时没跨海大桥,也没鸭白线轮渡,摊主们都是乘坐“海星轮”前往上海十六铺码头,然后去城隍庙、柳林路等小商品市场配货,远一些到四川北路、七浦路等商业圈。去上海的船票很难买到,特别是价格实惠的四等舱和五等舱铺位非常抢手。为省钱,摊主们往往选择五等散席,将就着对付一晚上。</p><p class="ql-block">沈家门小商品市场的变迁滨港路小商品市场到上世纪90年代初就拆掉了。当时舟山已“撤地建市”,作为马路市场,滨港路旁搭建简易棚确实有碍观瞻。1990年1月,市场内迁到华侨商店后面,一个可以避风挡雨的封闭区域,面积1570平方米,摊位268个,个体小商品经营迈入“登堂入室”时代。但这个区域有缺陷,四面不透风,一到夏天很闷热,一些经营者甚至出现中暑。</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商城</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普陀沈家门商城(倪竹青先生题字)</p><p class="ql-block">1996年,小商品市场再次搬迁。据《普陀区志》记载,“1996年投资165万元,对原新街菜市场进行改造装饰,作为小商品市场新址,市场占地1800平米,建筑面积1650平米,固定摊位233个,临时摊位30个,年成交额4000万元左右。”当时,舟山鸭蛋山通往宁波白峰的“蓝色公路”也已开通运行多年,便利的交通带来了物流与信息的畅通,货物不仅仅来自上海,杭州四季青市场、海宁皮革城、义乌小商品市场等都是普陀经营者配货经常光顾的地方,商品更加多元化、更加新潮。这个时期是沈家门小商品市场经营最繁荣时期。</p><p class="ql-block">时代变迁,市民不仅关注商品的数量与种类,而且对购物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沈家门小商品市场屡次改造,名称也换成了“沈家门日用工业品市场”。</p><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装修一新的“普陀沈家门商城”又开业了,商城铺上了地砖,原先用布帘隔开的摊位如今变为一个个独立的店铺,整洁美观,顾客过道也更加通畅。值得一提的是,沈家门商城紧跟时代步伐,有了免费WIFI。相比往昔,店铺明显减少了,但购物环境档次提升了。昔日的小商品市场,如今快步迈入了休闲购物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三毛逛沈家门小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1989年4月20日定海籍著名作家三毛,踏上了梦里寻了千百遍的故乡土地。</p><p class="ql-block">1989年4月24日下午,三毛从定海来到沈家门渔港边的倪竹青叔叔家。拉完家常,三毛和倪老一行漫步在滨港路十里长街。举目樯桅如林,三毛不禁叹呼:“真不愧是中国最大的渔港!”</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的小商品市场,人流如织。三毛在一排排摊位前经过。她在一家杂货铺前停了下来,这是一家出售竹篮、板刷、网线袋等杂物的摊位。三毛崇尚淡泊、简约,对传统器具格外青睐,面对舟山家乡街上的竹椅、竹编的菜罩和竹篮爱不释手。她拿着竹制板刷,欢快地用手比划着,做着刷洗衣服的动作。这种板刷,沈家门人叫“排刷”,和现代塑料工艺不同,它的面板材料用的是竹爿,用手工把尼龙芯丝穿进竹爿上的一排排“眼子”里,非常坚实耐用。对这件小特产,三毛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三毛在沈家门小商品市场购买板刷。</p><p class="ql-block">“故乡的好东西太多了,我怎么能带得回去呢?”她见摊位上挂着红色、白色等各色网线袋,便问:“是手工织的,还是机器编的?”得知是渔港妇女们的手艺,就以每只“三毛”的价格买了两只网线袋留作纪念。那个年代,塑料袋还不多,网线袋是当时渔港百姓比较常见的包装用品,可以盛装水果蔬菜,也用来装海鲜,销路很大。手工编织网线袋和渔嫂织网有点类似。三毛女士对手工制品情有独钟,在沈家门小商品市场逛了一圈,排刷、网线袋,这些简单日常的生活用品,在她的眼里,就是最有意思的“土特产”,或许这也是对故乡民俗民风的一种体验。</p> <p class="ql-block">1990年开发前的东港</p> <p class="ql-block">东港隧道通车典礼</p> <p class="ql-block">东港开发奠基典礼</p> <p class="ql-block">东港开发开山第一炮</p> <p class="ql-block">建设中的东港</p> <p class="ql-block">2010年东港一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