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勤耕耘,凝心聚力待花开——朱田小学语文线上集体备课

小小

<p class="ql-block">“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p><p class="ql-block"> ——开篇寄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嫩草绿如茵,繁花似锦簇。春天是积蓄力量的时刻,面对疫情,朱田小学的老师们虽不能面对面交流,但依然与时间赛跑,停课不停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有效推进线上教学质量,打造线上高效课堂。朱田小学4月1日,举行语文学科组线上集体备课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环节一:准备工作 <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杨主任对本次线上集备的要求,由备课组长分工,围绕集备主题和线上教学的困惑各自学习、深入思考,以便线上集备活动能够取得实效。</p> 环节二:分配任务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活动中,备课组长带领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讲述,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本单元在整本书的重要性,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握,练习和互动环节的设置,以及可能发生的课堂问题的解决方式等;同时分享了为方便讲课所准备的练习资料。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大家各抒己见,气氛轻松热烈。</p><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总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老师们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良好平台!</p> 环节三:精彩分享 一年级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老师在这次集体备课中,除了交流教材,更多的是在交流学生。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上网课自律能力差,大部分家长都在工作,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认真听,对此他们展开了详细讨论。具体方法有:1、正面激励孩子,及时鼓励;2、沟通家长,正确对待直播课;3、增强网络直播课的趣味性;4、引导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5、表扬优秀作业,树立榜样……</p> 二年级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针对备课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梳理后针对问题作了解惑答疑。</p> <p class="ql-block">  张夫丽老师针对问题指出: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p> 三年级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习作是一个难点,三年级备课组长谢老师带领大家针对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难点: </p><p class="ql-block"> 一是因为学生缺乏实验经历,</p><p class="ql-block"> 二是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表达缺乏条理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科学课的老师合作,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并借助图表整理好实验的主要信息,记录自己当时的发现和想法,为习作积累素材。 </p><p class="ql-block"> 习作中,学生可以借鉴《蜜蜂》这一课对于实验部分的描写。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梳理出其实验过程,即“目的——过程——结论”,其次关注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试着用上表达先后顺序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实验过程,通过这两种练习,为写好后面的习作做好准备。随后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发现、思考、心情。 </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加入实验目的、用具和实验结论,使自己的文章变的丰富、生动、有趣。</p> 四年级 <p class="ql-block">  备课组长杨厚娟老师指出,在本册书中,第六单元的课文特别长,在教学时应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长文短教,不要面面俱到,抓住课后习题中的主要内容或者略读提示即可,其他的问题可一带而过。</p> 五年级 <p class="ql-block">  郭老师组织五年级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根据具体分工,以说课形式发言,针对分配的主题(一节课),分别给大家讲教案,讲解设计意图,主讲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疏通教材;如何引入,备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用哪些课堂习题(设计哪些问题)。组内老师随后交流各自的教学简案,提出问题,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针对这一单元,在邱丽老师的备课分享中,其他老师针对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说: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从作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提炼出来的。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这些方法表达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戚龙娟老师说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谈谈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p> <p class="ql-block">  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习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1.要用新颖的方式引出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2.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教给学生正确审题和选材;</p><p class="ql-block"> 3.教师讲解时间应该控制在20分钟以内,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写作;</p><p class="ql-block"> 4.取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p><p class="ql-block"> 5.要教给学生方法:比如写作要详略得当,要恰当地运用一些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征,通过一系列描写把人物写活;</p><p class="ql-block"> 6.要学会引导学生做好线上和线下的修改;</p><p class="ql-block"> 7.具体题目的作文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p> 六年级 <p class="ql-block">  对于六年级孩子而言,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和宝贵:知识的复习与积累,重点的回顾和梳理,难点的突破与讲解,课文的归纳与总结,考题的整理与分析……涉及内容繁多而细致。</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毕业班级:网络直播让老师和学生隔着屏幕对话,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六年级语文老师展开了讨论:</p><p class="ql-block"> 1、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注重精讲解疑。</p><p class="ql-block"> 2、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让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多想。</p><p class="ql-block"> 3、了解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p> 活动四:活动总结 卷尾语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重聚之时,已可期。我们会记住这段和学生心心相通的特别日子,我们会记住这段线上教研的美好时光,我们会记住这段挑灯改作的特殊光景。</p> <p class="ql-block"> 教书</p><p class="ql-block"> 我们仍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只为当初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育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仍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只为春天的绽放</p><p class="ql-block"> 研学</p><p class="ql-block"> 我们仍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仰望浩瀚的星空</p><p class="ql-block"> 穿越亘古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在研讨中延续教育的辉煌</p>

学生

老师

备课

实验

课文

习作

单元

交流

教学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