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待花开—坊子区尚文中学历史教研组读书分享会暨线上教学研讨会

谁动了狗妹的猫粮

<h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 为深入贯彻落实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线上教育教学质量,尚文中学历史教研组于4月1日晚上召开读书分享会暨线上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持续时间一小时四十分钟,参加会议的人员是历史组三个年级21名教师,本次会议共分为三个环节展开:</h3> <h3>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读书分享会环节:好书相伴,冬日不寒,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一种快乐,一份思考,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h3> <h3>  针对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初一孙相萍老师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角度阐述她的读书感悟。孙老师在学科素养的意义一部分,阐明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并强调了我们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以及学科素养的形成机制。在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方面,孙老师强调要遵循三大教学理念,即教学要基于立德树人、要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孙老师还阐明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意义化、整体化、情境化、深度化、活动化、自主化)以及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的工具与做法(搭建结构图、绘制思维导图、进行项目化学习、情景化教学、问题导向教学)。</h3> <h3>  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的课堂教学》这本书,初二周文静老师读过则有不同感悟。周老师首先为我们阐明了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自主发展、文化基础以及社会参与三个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对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的四个变化进行了阐述:分别是“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知识型教师转化为素养型教师、关注学生。而面对新的变化必定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只有转变思路,及时改进才能更好的成长与进步。</h3> <h3>  初三张平老师阐述了学科必须拥有的三种关键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首先阅读能力,张老师认为在课堂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能看懂的内容,老师就坚决不要讲,并以历史材料题为例,要先给予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有难度的同学可以小组合作或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就能更好的养成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其次,思考能力,张老师认为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提问、发问,被学生问倒的课,才算更好的课;最后是表达能力,张老师认为课堂一定要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她认为,教是最好的学,让学生也来当老师,要想让其他同学明白这个问题,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只有具备这三种关键能力,学生的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必定会得到质的飞跃。</h3> <h3>  初三岳伟萍老师则是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考察及应用的角度来阐述她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实践。岳老师在课件中展示了历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新中考”考试目标。并就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相关含义与其在考试中的具体考察形式进行了展示与讲解。岳老师认为学习的理论必须付诸于真实的实践中,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也必须立足于真实的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h3> <h3>  教师的生命价值永远体现在课堂上,但不能止步于课堂,功夫在课外,只有读书、思考、实践,这样的老师才会走得更远、飞的更高。</h3> <h3>  会议的第二阶段是线上教学研讨会环节:为了扎实助力线上教学,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历史学科的教师们以“全市初中历史线上教学研讨会”为契机,针对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网上教学,开展线上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教师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各教师分享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中好的做法,介绍实用有效的软件,交流探讨作业如何合理布置,学生如何监督管理,特别是针对线上授课产生的困惑进行了交流与探讨。</h3> <h3>  初一刘春霞老师首先分享了之前线上培训的两点感悟:首先刘老师认为,区目前提倡研究大的整体的理念,例如单元教学、分层教学,还有作业设计,针对此形式,刘老师重点阐述了她对大单元学习的想法,她认为大单元学习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打破了原有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架构,建立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单元;除此刘老师倡导关注学生,尤其关注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切实的提升。<br>  初一张龙庭老师则分享了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的方法:课堂教学应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提问时,可以选择连线其中的某一位同学,或者通过弹幕让学生回答。</h3> <h3>  初二老师也积极畅所欲言,以初二陈臻臻老师为代表,陈老师首先提出我们应注重课程的仪式感,紧抓教学质量,突出重难点;其次在与学生互动时,应抓住目标生;再者,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家校本、提问、周测、限时训练等方式;除此之外,在线上教学时,陈老师认为我们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以及充分发挥课代表或者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h3> <h3>  初二李莉莉老师则针对最近的线上教学,谈了她的三点感受:首先,李老师认为线上教学增强了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内容与时间的能力,同时满足了目前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各科教师的谆谆教诲,这是互联网+时代给予师生的特殊关怀;其次,李老师认为设备配置需要准备到位,可以选择打开两个摄像头屏幕,教室一体机屏幕显示学生影像,另一个屏幕是笔记本电脑屏幕,用来播放上课的课件或者学习任务画面,在这过程中所有学生的摄像头和音频设备必须齐全,确保提问时随时可以连线,交流畅通无阻,时刻对学生的上课状态和行为进行监测;最后李老师坚定在线上仍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上课多提问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多检查多做当堂检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精心设计每一个评价任务,以有效有趣的活动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缩小与线下面对面教学的差距。</h3> <h3>  初三则以刘润学老师为代表。刘润学老师简单谈了他的几点观点:首先刘老师认为教师个人应做到精心备课,采用大单元、整体性备课,能够将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其次刘老师认为线上教学时,要注重课堂效率,采取多样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测试,充分发挥智学网的作用;除此之外,刘老师认为线上教学时间长,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可以分享一个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缓解学生疲惫,吸引学生注意力。<br>  初三其余老师,如王青青老师、杨仁祥老师、张平老师以及岳伟萍老师也简单提了自己上课遇到的困惑与解决的途径。</h3> <h3>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本次线上教学研讨交流不仅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对线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h3> <h3>  会议的第三阶段则由王继成校长和王林昌主任提出基本要求与指导 :王继成校长表达了自己对青年教师未来成长的期许;王林昌主任则鼓励线上教学个性化作业的使用,提倡为学生布置研究性作业,并为我们攻克线上教学技术难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智学网的使用过程。</h3> <h3>  在会议最后由历史组教研组长李伟平主任做总结:李主任认为线上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线上有效学习为中心”,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用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做到真正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除此之外李主任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她希望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历史组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改变,努力解决线上教学遇到的难题,切实提高线上教学质量!</h3> <h3>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线上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别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打造线上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去思考的问题。秉持初心,不负使命,历史组的每一位教师将一步一个脚印,携手共克时艰,静待“疫”散花开,重回校园!</h3>

教学

学生

素养

老师

线上

学习

教师

课堂

核心

导向